摘 要:在理论上,实施中国式是大众化的根基,而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是大众化。这次的刷新对于中国化的过程提供了一个客观的框架,它是对现代化理念的详尽概述。大众化不仅仅反应了现代化的深层需求,同时也展现了大众化的持续活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特质和需求在于其必须与现实、时代以及群众相结合,这一点在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得到了体现;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阶段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构成了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和促进党的各项事业向前发展的基础条件。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化进程与普及已经形成了深厚的相互关系。中国化、时代化及大众化,这三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中国将其普及化的过程基于深厚的理论背景,主要以追求普及为主旨,并为实现这一大众化过程提供了坚实的实际基础。大众化不僅是现代现代化理论的一种重新整合和梳理,更是一种对现代化内在需求的满足和回应,现代化更是赋予大众化更多的内在活力和能量。对这种深层次的联系有深入的认识,不仅在学术上具有巨大价值,同时在实际应用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内在逻辑
(一)中国化是大众化的理论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根植于实践并为实践提供方向的科学思维,其核心理念是广大的人民大众。只有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和理论转化时,它的成果才能真正转化为人民手中的有力工具,成为改变社会和世界的物质动力。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它为普及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另一个角度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是其主要追求与发展层次。大众是历史的核心,进行历史活动是大家共同承担的职责。只有当马克思主义真正被大众所认知和接受,它才能真正为社会及实际活动提供服务。为了达成此目的,我们须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中的普及与接纳。对于党的原理、策略、方向和政策的认识,不只决定了现今的所有人的成就与成果,它也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走向。因此,为了确保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实际生活中能够产生积极影响,有义务把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传达给广大民众。
(二)时代化是中国化的客观依据和要求,中国化是时代化的体现和总结
中国的特色经济发展依赖于现代化这一客观前提和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演变既包括时间也涵盖了空间。从时间维度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应当持续更新和发展。社会实践代表了一个连续的进化,对于法律的目标,人类的认识难以达到预期的完整。尽管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与各成员国的实际状况相融合,但这并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确定的答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的一次全面梳理和整合。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一个与时代相结合的,且是一个持续变化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时代思潮的具体表达,也是该时代思想核心和理论框架开放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有必要由未来的学者和学者不断地深化和拓展其观点。未来的人们不仅要准确地认识与科学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还需要根据个人的生活环境来为马克思主义注入全新的时代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价值
(一)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特点,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国际形势和国内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马克思主义要保持其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普及化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关键前提条件。首先,马克思主义所具备的独特特性,为马克思主义在新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关键的基础。为了在中国取得马克思主义的成果,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环境、历史背景和当下现实,构建具有中国独特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次,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必然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信息革命等新趋势不断涌现,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才能使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和活力。最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作用,就必须深入人心,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和认同。只有通过大众化的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价值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二)引领中国社会进步和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世界正在经历一个大规模的发展、变革和调整阶段。随着全球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持续推进,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增加,这导致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深远影响。这引发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新的转变,与国际势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现了新的情况。在全球范围内,思维与文化的交融和对立展现出了独特的模式。综合国力与各种外部力量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这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挑战。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中国正面临着巨大的战略发展机会,并在新的历史时期稳步前行。作为一个拥有数十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党在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面对着巨大的困难和复杂性。同理,在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过程中,所遭遇的问题和矛盾的大小及其复杂性都是非常罕见的,而在前进的路上所遭遇的挑战和风险也同样不多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展不只是在其理论框架中,同样在具体操作中也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性成果。在这一进程里,我党必须担当引领社会持续发展的角色,并努力开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质的事业新篇章。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与时间相结合,并与大众建立联系。随时间流逝,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普及化意味着在基础条件下,促进中国社会和党的各项事业持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亚斌,刘芳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逻辑,显著优势及时代价值[J].学术探索, 2023(2):22-30.
[2] 原琳,王海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3, 43(5):1-9.
[3] 陈金龙.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新飞跃的内在逻辑[J].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2022(6):6.
[4] 王学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在逻辑再探——兼评学术界两种流行的观点[J]. 2021(2015-3):12-15.
[5] 付莉萍.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逻辑——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J].社会主义论坛, 2018(5):2.
[6] 伍青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佛山研究, 2010.
作者简介:王锐(1989-),女,汉族,重庆市大渡口区人,硕士学位,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单位: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