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 洋
(眉县人民医院心内科,陕西 宝鸡,722300)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患者也逐渐增多。很多心血管疾病的病变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伴有血管腔狭窄或血管腔内阻塞,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使得心血管疾病的检出率越来越高[2-3]。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具有很高的成像速度与质量,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也比较高[4]。但是,很多患者对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不够了解,在检查过程中会产生负面心理,严重情况下出现焦虑、抑郁,给患者造成有一定的负面影响[5-6]。并且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依然存在一定的辐射性,且检查的时间比较长,因而对护理的要求比较高[7]。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是一种全新模式,对护理过程进行完善与优化,以患者为中心,进行个性化的护理[8]。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是一种注重患者心理与行为过程的新的护理管理模式,积极关注人文性的护理文化氛围[9]。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对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成像质量的影响,以促进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应用,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8月—2023年2月在眉县人民医院诊治的92例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抽签原则把9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已经眉县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已婚未婚其他观察组4624(52.17)22(47.83)3.41±0.3260.33±5.3322.10±2.8415.13±3.2434(73.91)10(21.74) 2(4.35)对照组4623(50.00)23(50.00)3.45±0.2460.10±4.5622.32±3.1315.12±2.2033(71.74) 9(19.56)4(8.7)t/χ20.0430.6780.2220.3530.0130.734 P 0.8350.4990.8250.7250.9860.693组别例数性别病程(月)婚姻状况男女年龄(岁)身体质量指数(kg/m2)受教育年限(年)
纳入标准:①符合冠状动脉综合症的诊断标准[10];②患者处于病情稳定期;③病程>1个月;④年龄40~75岁;⑤具有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指征;⑥初次进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⑦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排除标准: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肺、肾功能衰竭的患者;③入院前3个月出现重大创伤应激事件的患者;④既往有冠脉搭桥的患者;⑤碘过敏的患者;⑥调查资料缺乏的患者。
所有患者都给予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都由具有5年以上经验的放射科医师(中级及其以上职称)进行操作。
对照组在检查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采用传统的教育方式,由责任护士口头讲解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内容与注意事项,积极进行行为指导、体位指导,观察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做好心理评估。在检查前,与患者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患者病史、个人成长史、性格等,明确造成患者心理问题的成因和相关因素,对患者心理状态、病耻感以及希望水平进行评估,根据结果,结合患者性格特点、实际需求制订心理护理方案。(2)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在检查前,组建一个团队,为患者提供场所,使其置身其中能与他人自由地互动,并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展、转归等,分享自身的感受;另外邀请专家莅临讲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的视频向大家普及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必要性及安全性,告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应对方法,嘱咐患者以轻松的心态去应对检查,并当场解答患者的疑虑,尽力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与恐惧情绪。(3)检查前准备。由2位放射科医师结合以往患者的检查经验,为患者制订科学化的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流程,流程制订后,由主任医师评估科学性。接着进行造影检查前准备:①创造舒适、温馨、整洁的检查室环境,备齐抢救药品和设备。②检查前夜嘱咐患者保证充分睡眠,扫描前需禁食1~2 h,嘱咐患者提前至检查室休息一段时间,保持轻松状态。对患者进行屏气呼吸训练,让患者平卧,左右手分别置于胸腹部,告知患者听到指令后立即屏住呼吸15~20 s,再次听到指令后再呼气,注意控制吸气幅度,若患者的呼吸情况未达到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直至患者完全掌握。(4)检查中护理。①患者入室后,协助其上检查床,取仰卧位,身体稍微右移,使心脏位于扫描的中心。经肘正中静脉穿刺完成后,连接好高压注射器,控制输注压力和速度,双臂上举置于头架上,连接心电图导联,在两侧锁骨下、左上腹放置电极,调整心电图监护仪的导联及波幅。嘱咐患者听从呼吸指令进行呼吸动作。②心理护理:在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告知患者其为正常情况,避免由于情绪紧张导致的呼吸和心率加快。(5)检查后护理。检查完毕后,嘱咐患者留观30 min,待患者无不适后,拔除留置针,按压5 min后方可离开,离开时告知患者科室电话,如有不适及时联系。
(1)观察两组患者的CT检查效果,图像优良标准:血管显示良好、边界清楚,无伪影或血管中断。(2)在检查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患者进行焦虑状况与抑郁状况评分。SAS评分标准:评分<50分代表正常,评分为50~60分代表轻度焦虑,评分为61~70分代表中度焦虑,>70分代表重度焦虑;SDS评分标准:评分<53分代表正常,评分为53~62分代表轻度抑郁,评分为63~72分代表中度抑郁,>72分代表重度抑郁[11]。(3)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CT检查依从性,由眉县人民医院拟订的依从性量表进行判定,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872分、0.881分,进行3个问题的判定:a.您是否有忘记CT检查的经历?b.您是否有时不注意CT检查?c.当您关注疾病状况时,是否不进行CT检查?3个问题的回答均为“否”,即依从性佳,其他都为差。(4)在检查后采用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由眉县人民医院拟订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判定,信度与效度分别为0.814分、0.836分,对检查环境舒适、健康宣教、流程便捷、保护个人隐私等4个方面进行评分,每项0~100分进行评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度越好。
选择SPSS 2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所有患者都完成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检查过程中无出现突发事件。观察组的CT检查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依从性比较 [n(%)]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CT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 [n(%)]
检查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都显著低于检查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检查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分)
表4 两组检查前后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检查前对比,*P<0.05。
SDS评分检查前检查后检查前检查后观察组4650.12±3.3431.29±2.48*51.21±3.1433.20±2.48*对照组4650.37±4.1439.94±3.57*51.33±2.5740.75±3.15*t 0.319 13.4960.201 12.773 P 0.751<0.0010.841<0.001组别例数SAS评分
检查后,观察组的检查环境舒适、健康宣教、流程便捷、保护个人隐私等护理满意度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检查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
表5 两组检查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分)
组别例数检查环境舒适健康宣教流程便捷保护个人隐私观察组4697.29±1.5899.11±0.4596.87±2.8498.11±1.68对照组4686.44±2.1488.54±1.4484.56±1.3587.23±2.15 t 27.664 47.518 26.551 27.044 P<0.001<0.001<0.001<0.001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已成为现代影像检查重要的方法之一。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可快速采集数据,获得高清晰度的图像,从而有效和早期发现心血管病变[11]。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对于疾病状况与CT检查存在认知程度低、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影响,可促使患者出现抑郁、焦虑等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CT检查依从性与检查质量[12]。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是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具有有效性、先进性等特征,还可使得护理工作更加具有预见性、实践性和灵活性[13]。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无出现突发事件,均完成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观察组的CT检查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CT图像质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些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并不会影响成像质量,还可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从机制上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根据患者情况随时调整的,其可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及要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可让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从而增加其遵医依从性[14-15]。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疾病谱中“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血管狭窄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因素[16]。当前心血管疾病的检查手段比较多,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密度分辨率,可以通过一次扫描完成对整个心脏多个参数的测量,能提高患者的检查舒适度[17]。本研究结果显示,检查前,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后,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与SDS评分都显著低于检查前,且观察组的SAS评分与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些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能缓解焦虑、抑郁症状。从机制上分析,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是在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护理模式,可使患者更加注重心理与行为过程,特别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注重改善服务理念,增强患者信任感,体现了人文性与精细性,舒缓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18-19]。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是一种创造性、整体性的护理模式,其要求消除患者对检查的误解,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去理解、关心患者,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检查的效率和质量[20]。本研究显示,检查后,观察组的检查环境舒适、健康宣教、流程便捷、保护个人隐私等护理满意度评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表明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行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患者中应用并不会影响成像质量,还可提高患者的检查依从性,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时间问题,纳入例数比较少,后续研究需要扩大样本量,增加分组,深入探究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护理模式在血管造影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