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考点:论据与论点相契合

2024-04-23 04:35苏荣华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2024年1期
关键词:玻利维亚题干论据

苏荣华

从2021年开始,高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Ⅰ第3题出现一种新的命题形式,越来越注重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从而考查考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如下表:

这类题型一般解题步骤是:

第一步,看清题干要求。选择答案项,“最适合”说明有强干扰项,注意看清题目考查的范围。

第二步,找准对应观点。在材料中找到(或者概括)题干指定的观点内容。

第三步,比对确定选项。选项与观点比对判断合不合适,还要将选项与选项比对确定最佳答案。

现代文阅读Ⅰ第3题一般要求考生先找到合乎题干要求的观点。我们知道,观点就是作者对自己要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如何找观点,我们以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3题来讲解。

【2023年新课标Ⅰ卷】(原材料第2自然段)

这种说法①看似可信,被许多人认可,但是经济学家马克·贝勒马尔等人对此则持保留意见。毕竟,藜麦贸易使大量外国资金涌入玻利维亚和秘鲁,其中许多资金进入了南美最贫穷的地区。几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的调查数据,将种植且食用藜麦的家庭、食用但不种植藜麦的家庭和从不接触藜麦的家庭划分为三个小组。他们发现,从2004 年到 2013 年,三个小组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其中藜麦种植户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农民们正在变富,他们将这种新收入转化为支出又给周边民众带来了好处。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34%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的时间内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

(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

【编者注】①文中“这种说法”指第1自然段中提及的西方一些媒体的言论,主要有:

2011《独立报》称:“当地(玻利维亚)家庭已经吃不起这种(藜麦)主食了,它已经变成了奢侈品”。

《纽约时报》称“藜麦种植区的儿童营养不良率正在上升”。

《卫报》称“贫穷的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正在食用更加便宜的‘进口垃圾食品”。

2013《独立报》称“藜麦:对你有利——对玻利维亚人有害”。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粮食优先”智库的工作人员塔尼娅·科森在谈到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时表示:“坦率地说,他们厌倦了藜麦,因此开始购买其他食物。”

B.加拿大《环球邮报》一则新闻的标题为“你对藜麦的爱越深,你对玻利维亚人和秘鲁人的伤害就越深”。

C.制片人迈克尔·威尔科克斯专门为这个问题制作了一部纪录片,他说:“我见过一些反对食用藜麦的文字评论,实际上,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

D.英国广播公司播音员埃文·戴维斯指出:“事实上,说谎常常是没有必要的。你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谎言的情况下完成许多有效的欺骗。”

第一步,题干要求是: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

第二步,明确指定观点。首先,我们根据语意梳理句子之间的关系,画出逻辑框架图。

材料中提到一些经济学家针对段首“这种说法”持有不同观点,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农民正在变富。接着分析指出藜麦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吃点别的东西。这些结论都可以成为第二段的观点句。

第三步,比对确定选项。A项,表明是安第斯山藜麦种植者想吃点别的东西导致藜麦消费量的下降,而不是藜麦价格的上涨,直接支撑了第二段的观点;B项,说的是藜麦价格的上涨会对当地人造成伤害,与第二段的观點相悖;C项,说的是“停止消费才会真正伤害这些农民”,与第二段的观点关联不大;D项,可以用来支撑“竞争性真相”的相关观点,与第二段的观点无关。故选 A。

以上的题型在命题形式上是创新题,但其本质是考查“论据与论点相契合”。同样是信息类文本阅读第3题,以前考查材料内论据与观点相契合,现在考查材料外论据与观点相契合。比如:

【2020年新高考语文Ⅰ卷】材料一(第4、5自然段):

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关系到国计民生,也是治学的基础,例如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特别是与儒家经典和传统正史的理解有关的地理名称和地理知识,都被看成是治学的基本功。沿革地理的成就在清代中期达到高峰,很多乾嘉学者致力于此。

但是沿革地理并不等于历史地理学,二者不仅有量的不同,而且有质的区别。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基础和前景》)

材料二(第2自然段):

历史地理学地空间和时间结合起来的特征,体现了发生学原理的应用,意味着对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关系的研究,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这是近现代科学的重要特征。而地理环境的演变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过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时间之漫长达到十万至数千万年;我国许多城市的兴起距今已有1000年,而像武汉如从原始部落聚居算起,距今已达4000~5000年,从原始城址的出现算起距今也有3100~3600年。这种形成的演变过程,只有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和研究,才能探寻出规律性的内容。有了客观的规律,方能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摘编自刘盛佳《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沿革地理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3分)

A.历代州域形势变迁研究         B.赤壁之战地名考释

C.隋唐时期海河水道研究         D.黄土高原沟壑演变研究

【分析】材料一在介绍沿革地理研究的内容时所列举的“历史地名的注释和考证、历代疆域和政区的变迁、黄河等水道的变迁”正好分别对应第3题B、A、C选项,材料二中讲到“历史地理学……要从产生、形成、演变的过程来探寻其规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长江三角洲等地貌的形成和演变”,证实D项属于历史地理学研究范畴。

考查论据与论点相契合最直观的试题就是作文。毕竟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写作三要素。如2023年新课标Ⅰ卷“好的故事”:

【2023年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首先,我们从题干中提取观点:

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从而触动心灵、启迪智慧,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写作时,我们可选取一些论据来论证观点,如学生习作中出现下列素材:

A. 戰“疫”路上,有人冲锋在前,逆行而上;有人贪生怕死,临阵脱逃;还有人投机倒把,发不义财。

B.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演讲时总会引经据典,夹杂一些小故事,让人在轻松愉快的交谈中收获满满。

C.“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这句诗教会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

通过比对观点关键词,我们不难发现以上素材都运用不当。

素材A故事性不强,也没有写出“力量”。可以修改为:战“疫”路上,无数医护人员辞家别亲,逆行而上,化作“天使”默默守护中国,他们用无私奉献给患者披上一身铠甲,增强了国人的信心。

素材B“故事”不具体,且故事的力量不能紧扣题干。可以修改为:中国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演讲时讲述的中国国情故事、中国道路故事,让世界读懂中国,塑造了开放、包容、自信的大国形象。

素材C主体是一句话,不是故事,可以修改为:李白仗剑天涯,在大自然的山水中治愈自己,走出人生低谷的故事教会我们要对生活充满激情,要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再如2023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诗歌鉴赏第16题:

【2023高考语文全国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 上 晚 归

[宋]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 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16.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6 分)

【分析】首先分析王国维先生的观点:“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是指观察者(诗人)用自己的眼光来看事物,所有事物都被投射了观察者(诗人)自己的主观情感。这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有我之境”。答题时,考生要从诗人所处环境出发去理解诗人的情感,才能分析出其主观感受对他笔下描写景物的影响。这一题本质上还是举例证明自己笔下的景物描写带有诗人的主观情感,即考察“论据与论点相契合”。

接下来,我们分析诗人的主观情感:由“归思清”可知诗人归家途中是心境澄清、恬淡安宁的;诗人眼中的物象有桥、寺、翠羽、红蕖等。诗人对于归家的期待,使他将原本平常的郊野秋景与仙境蓬瀛相联系,这由此体现了诗人对归途景色的情感投射。

颈联写诗人的小舟惊动了栖息在水边的翠鸟,它们振动着翅膀,急急忙忙地飞走了,美丽的荷花迎风招展,散发着芳香。这本是湖上很常见的一幕,然而诗人却用拟人的手法,将自己喜悦、欢欣的心情赋予了景物,描绘得生动细腻,给人以美的享受。

【参考答案】

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蕖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从以上例题可以发现,高考题型千变万化,但很多题型解题思路是相通的。复习备考时,我们注重梳理考点中的核心思维,就能举一反三,让备考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玻利维亚题干论据
玻利维亚拟建新的氮磷钾肥料工厂
数字算式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提纲挈领 拨云见日
玻利维亚——乌尤尼盐沼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在阅读题干中寻求解题锁钥
掌握方法 有效答题
玻利维亚举国关注玻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