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美育实践

2024-04-23 10:30孙洁颖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故宫语言文字美的

孙洁颖

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较为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提高学生审美品味的重要途径。

1.在语言文字学习中欣赏美、感悟美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学作品里都蕴含着美,教师在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美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更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感悟文本背后隐藏的美。

例如,在教学《搭石》中“走搭石”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发现文字表现出的是充满和谐的韵律之美、有序之美。这时,笔者引导学生变换语言表现形式,通过朗读发现语言也美得像一首清沥的小诗。以诗歌的形式呈现,配上轻快的音乐,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也能感悟文字背后呈现的协调美的画面、和谐美的情感,这样,由课文展开联想或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寻找美、发现美

让语文课“动”起来,通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再回归课堂,引导学生将感悟美、发现美、表达美的能力延伸到生活中,进而提升学科素养及审美素养。

例如,我们以“走进故宫”为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活动中,学生结合单元口语交际的目标,确定实践任务:能够通过至少三句话有序、有重点地介绍故宫,完成口语交际。借助实践手册,从故宫建筑的对称美、故宫建筑的独特风格美,以及故宫传承的民族文化美等方面去发现故宫的美,鼓励学生在活动中进行知识的课外延伸和积累。

实践活动后,学生将活动中发现的故宫之美带回课堂,以“畅谈故宫”的形式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同时,以书写明信片的方式深化表达美的感受。这样,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品读语言文字所表达的祖国河山之美,到生活中发现身边的风景美,再回归语文课堂,用语言文字表达美的感受,既学会用发现美的眼睛看世界,也受到美的熏陶。

3.在专题学习创作中创造美、发扬美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每一首诗都是由一个或者几组美的画面所组成的。小學生对画面的感知能力要比对抽象语言的感知能力敏感,画面中的颜色、形状、事物能够勾连起学生直接的体验。教师用适当的语言引导学生建构画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在诗歌美的画面里感受美、认识美。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现代诗学习单元,我们以“诗意润童年”为主题开展学习。从学习诗歌到创作诗歌,带领学生们听诗、赏诗、抄诗、诵诗,步步推进,从“积累”到“仿写”“改写”,最后学会“创编”,指导并鼓励学生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主动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对事物的理解,将自己的所见、所想、所感用优美的诗歌语言表达出来,这正是创造美的过程。

猜你喜欢
故宫语言文字美的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雪中故宫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故宫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语言文字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