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伶芝
深度学习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了深度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1.设计真实生活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真实的情境指来自于现实生活,与数学高度相关的实际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究欲望,使學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充分体现数学的学习价值。
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这一课时,笔者提到:“校园的卫生消杀中,消毒桌椅、窗台门把手等部位时,消毒液与水的配比为1:99,消毒地面墙面时,消毒液与水的配比为1:49。”以配制消毒液这一真实问题为依托开展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探究。
2.设计驱动式学习任务,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任务驱动是探究式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最根本的特点就是将学习目标转化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知识的探究,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通过有效的合作解决问题。
仍以“比的应用”这一课时为例,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学习任务。任务1:教师手中有两瓶配制好的消毒液,A瓶由20毫升消毒液原液和980毫升水配制而成;B瓶由3毫升消毒液原液和297毫升水配制而成,请问这瓶溶液适合在什么场所使用?展示你的思考过程。任务2:教师用配制的500毫升消毒液消杀教室地面,请问需要用多少毫升消毒液原液和多少毫升水进行勾兑?任务3:厕所便池周围要进行重点消杀。40毫升消毒液原液和960毫升水配制的消毒液,可以有效杀死病菌。现在有500毫升消毒液原液,需要加多少水才能有效杀死病菌?这三个任务层次不同,学生通过选一选、说一说、算一算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加深了对按比配制的理解。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运用多种方法解决新问题,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设计自主实践作业,使学习得到延伸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作业的设计要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创新作业形式,提高作业质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比的应用”这一课中,笔者设计了分层作业。
作业1:家庭卫生消毒要用1:100的消毒液对地面、物体表面进行擦拭,请你为家长配制适量的消毒液,并记录主要过程(配制过程中要有家长陪同,配戴手套)。作业2:检验家中父母配制的消毒液浓度是否符合需求,如果不符合,要怎样进行调整?此项作业的设计既有对课上知识的巩固再现,也有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编辑 _ 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