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配合手术室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4-04-22 07:34单桂艳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手术室下肢护理人员

单桂艳

(天津港口医院手术室,天津 300456)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 其主要包括的骨折类型包括骨盆骨折、 跟骨骨折、胫腓骨骨折及股骨骨折[1]。 下肢骨折的类型相对较为复杂, 病因复杂多样且大多数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外伤, 在为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较常用的方法为手术治疗, 其中最为常见的手术方式就是内固定手术,所获得的效果相对较为理想[2]。 而在实际运用内固定手术时需要密切做好围术期的护理配合工作,即要全面且针对性地为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配合,充分做好手术准备并保证手术的顺利、高效完成,促进患者术后更好地恢复,基于此,选取该院2019 年12 月—2022 年12 月收治的84 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 例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42 例。 对照组中男25 例, 女17例;年龄21~69 岁,平均年龄(51.15±3.58)岁;体重61.87~85.95 kg,平均体重(71.87±2.62)kg;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5 例,高处坠落12 例,运动损伤7 例,机械碾压5 例,其他3 例;骨折位置为胫腓骨骨干14例,踝部11 例,髌骨9 例,足部8 例。 观察组中男24例,女18 例;年龄20~70 岁,平均年龄(51.35±3.64)岁;体重62.35~85.64 kg,平均体重(72.14±2.56)kg;受伤原因为交通事故16 例,高处坠落11 例,运动损伤7 例,机械碾压5 例,其他3 例;骨折位置为胫腓骨骨干15 例,踝部11 例,髌骨9 例,足部7 例。 2 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已获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1)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的诊断标准[3];患者生命体征基本稳定,且无生命危险;具有手术指征且无手术禁忌证;患者、家属均知情并自愿参与本研究。 (2)排除标准:存在认知异常、精神障碍者;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于有外伤的骨折患者,先清创再二期内固定。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 实施手术治疗之前要根据医嘱协助、引导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工作,保证其符合手术的各项要求,并介绍手术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做好手术过程中医生各项操作的配合工作,并在术后告知患者、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做好病情、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开展用药、饮食等多方面的指导。

观察组配合手术室护理。 (1)术前手术室护理配合:护理人员要充分做好准备工作,提前30 min 左右到达手术室,调整室内温度、湿度等,并做好室内的消毒工作,为患者营造一个无菌条件,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提前根据患者的具体手术部位、类型等准备好手术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药品、器械,提前检测吸引器及心电监护仪等各种仪器、设备的状态,以保证其处于最佳的使用状态。 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要严格核对姓名、性别、年龄及手术方式等相关基本信息,为患者进行情绪疏导,患者在麻醉之前做好心理建设,向患者介绍麻醉医生、手术医生及相关护理人员,讲解手术的基本流程与方法,指导患者做好手术配合工作,从而提高其对手术治疗的依从性。 同时,护理人员要根据手术的需求与医生指示帮助患者选择正确、舒适的体位,并实施麻醉工作,做好手术侧肢体的消毒工作。 (2)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在完成手术前的相关准备工作之后, 护理人员要密切做好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以预防并及时发现患者是否有体温过低、血压升高及心脏骤停等相关情况的出现, 保证患者呼吸处于顺畅的状态, 为手术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同时, 手术中做好患者的保暖与隐私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要,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遮盖其隐私部位, 并在输入液体的过程中使用液体加温器进行加温, 及时处理被患者组织污染的相关手术器械,并密切做好手术医生的配合,根据其医嘱做好相关操作,并及时、准确地做好手术刀、内固定钢板等相关物品的传递工作,协助医生做好钢板的固定。 配合手术医生完成手术操作,以缩短手术操作时间,尽可能缩短患者的切口暴露于空气中的时间, 避免各种术中不良事件。 基本手术操作完成之后,需配合手术医生完成伤口的冲洗、缝合,常规放置引流管后逐层缝合,整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按照手术清点时机做好相关手术器械、物品的清点工作,核对并保证数量准确无误。 (3)术后手术室护理配合:完成手术治疗之后, 护理人员要帮助患者将伤口周围的血迹擦拭干净,并检查患者的皮肤受压情况,帮助患者更换干净的衣服之后做好引流管等相关导管的固定工作。 在患者的情况基本稳定之后护理人员要平稳地将其送回病房, 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患者各种情况的交接工作,加强术后监测。 同时,也要做好患者家属的交待工作,向其说明患者术中的基本情况,为患者开展饮食、生活指导,介绍术后的相关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在患者麻醉失效且清醒之后护理人员要到病房做好患者的术后访视工作,让患者、家属知道手术的具体情况, 并告知其术后的配合要点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做好全面的心理疏导,密切监测是否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需了解患者对手术护理人员的服务是否满意。

1.3 评价指标

(1)相关时间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

(2)并发症发生率: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疼痛。

(3)疼痛评分:护理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价,最高分为10 分,表示存在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感,最低分为0 分,表示无疼痛感,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疼痛越轻[4]。

(4)下肢运动功能:护理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分法(FMA)进行评价,最高分为34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下肢功能越好[5]。

(5)日常生活能力:护理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评分法(MBI)进行评价,满分为100 分,评分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之间呈正相关[6]。

(6) 生活质量: 护理前后, 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评价,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7]。

(7)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问卷评价,最高分为100 分,共分为3 个标准,具体为≥85 分表示十分满意,65~85 分表示满意,≤65 分表示不满意,满意度=(十分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表1 2 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s)

表1 2 组相关时间指标比较(±s)

?

2.2 2 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2 组疼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2 组疼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 及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 组疼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表3 2 组疼痛、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s,分)

?

2.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表4 2 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下肢骨折属于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属于相对较为严重的骨折, 一般都是因为直接暴力行为导致的一种骨折状况,临床致残率相对较高,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有着一定的影响,给患者带来了一定的痛苦, 且直接损害了患者的下肢功能[8]。 在实施下肢骨折患者治疗时,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并以内固定手术作为常用的手术方式,不仅手术效果理想且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症状、体征,但是手术治疗毕竟属于一种创伤性操作, 可能对患者造成的相关影响较多, 从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因此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干预非常重要[9]。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其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时以常规护理作为较为常用的护理方法, 其包括术前常规准备、 术中必要配合及术后密切监测等相关护理操作,有助于更好地完成手术,并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 但是整体来说其可以获得的护理效果有限, 并且无法完全顾虑到各种不良因素所可能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的影响, 也就是说其并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求,因此需要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完成手术护理配合[10]。手术室护理配合是临床护理理念不断完善下出现的一种新兴护理方法, 其将手术作为核心而开展一系列的护理操作与配合,且有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 想要获得更为理想的手术效果, 促进患者术后能更好地恢复需要有良好且全面的手术室护理配合[11]。运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过程中涉及三个护理操作阶段, 第一阶段为实施手术治疗之前,充分做好全方位的准备工作;第二阶段为实施手术操作的过程之中,密切做好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生命体征的密切监测; 第三阶段为术后恢复阶段, 做好患者交接与家属交代的同时为患者开展饮食、生活指导,介绍术后相关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术后适时对患者做好术后访视,密切监测是否有各种并发症的出现。 可以说上述三个阶段的手术室护理配合获得了理想手术效果, 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与预后改善, 对于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下肢骨折患者来说, 手术室护理配合是相对较为理想的一种护理方案。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护理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FMA、MBI 及SF-36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对于下肢骨折患者来说, 其在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不仅可以缩短其手术、 骨折愈合及术后恢复的时间,同时也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较高。 试验研究结果的获得与手术室护理配合中术前、 术中及术后护理配合操作的全面性、优质性及针对性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全面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开展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缩短手术时间,良好的术中配合可以提高手术疗效,促进患者骨折愈合和术后恢复,相关护理工作的全面落实既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 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疼痛程度, 对患者预后改善及护理满意度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综上所述, 手术室护理配合是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下肢骨折患者的首选护理方案, 在缩短患者治疗与恢复时间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有助于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并促进其下肢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的改善,患者、家属满意度相对较高。

猜你喜欢
手术室下肢护理人员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