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昕
群文阅读的内涵及特点
一、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阅读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在过去以课文内容为依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将课文讲解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忽视不同文本之间、不同单元之间、文本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这种教学背景的影响下,学生往往会过于注重教学中教师提供的“标准答案”,缺乏对比阅读、综合阅读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达成素质教育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课文之间的规律与联系,培养学生形成对比阅读、综合阅读的能力,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主动地运用于生活,群文阅读应运而生。
对于群文阅读,语文教育界有多种多样的思考。赵镜中指出:群文阅读是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特级教师蒋军晶在赵镜中所提出的“群文”概念的基础上,对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选择、教学环境以及课时安排进行论述,最终得出结论:群文阅读教学是指在规定的教学现场中、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二至八篇左右的文章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多文本阅读的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是,群文阅读教学中所选择的文本之间必须具备一定的联系:或采取一个固定的主题,选择表现这一主题的几篇课文;或选择同一作者创作的多篇文章对比异同;或选择风格相似的几篇文章对比其写作手法与艺术风格。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形成综合阅读和学习的能力。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符合全新时代要求和教学需要的产物,是一种兼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阅读教学理论。研究群文阅读并将其运用于中学语文教学,能够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选择。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特点
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群文阅读主要运用于小说、散文以及古诗词阅读教学,具有主动性、个性化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思考、积极讨论。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个性化解读和思维发散,从而获得知识与能力的提升、学习方法的掌握、情感与价值观的升华。
“群文阅读在解决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方面的效果十分显著,这主要取决于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两方面特点的影响。”在教学形式方面,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要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师生平等、生生平等,给每个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的权利;同时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集体讨论共同达到对文章理解的升华。在教学内容方面,群文阅读选择的文本或表现同一主题、或体现统一风格、或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将大量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理解和整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及语文综合素养。
群文阅读在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一、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选文现状
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共七篇,分别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孔乙己》,兼具散文、小说和杂文三种文体。这些文章虽各有主题,但都具备鲜明的鲁迅特色。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这些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相似性或对比性较高的文章加以整合,开展群文教学。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鲁迅的人生轨迹、写作思想、鲁迅写作的时代背景与独特文风,帮助学生既能深刻了解到鲁迅“幽默与辛辣并存、诙谐与沉郁共生”的独特风格,又能充分认识到特定时代对人的压迫和改变,从而获得思想态度与价值观的陶冶,更加珍惜当下生活。
二、群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
群文阅读在初中鲁迅作品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社戏》三篇文章同样采取了天真童趣的视角回忆童年生活,可以作为一组表现作家写作风格、加深学生理解与记忆的材料进行群文阅读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写了鲁迅成长的两个重要的空间以及在两个空间发生的趣事,寄寓了作家对童年的回忆和对成长的思考。《阿长与〈山海经〉》描写了作家和保姆阿长之间发生的故事,刻画了作家在成长过程中对阿长态度的转变;表现了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社戏》记叙了作家童年时期在母亲的故乡与小伙伴月夜游船、同看社戏、偷吃蚕豆的趣事;表现了作家对农村生活和乡土人情的怀恋和赞美。这三篇文章的相同之处在于都采用了儿童视角进行叙事,富有童心和童趣,茅盾在《鲁迅论》里曾说鲁迅的胸中燃烧着少年之火,在精神上他是一个“老孩子”。这三篇文章体现了鲁迅作品充满童趣、幽默,又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写作特色。
《阿长与〈山海经〉》《故乡》《孔乙己》三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手法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又通过人物表现出了作家不同的情感与态度。可以作为一组对比写作方式和艺术风格区别的材料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在《阿长与〈山海经〉》中,作家通过描写自己在儿童视角下对阿长的态度由厌恶到敬佩又到怀念的转变,刻画了阿长这一愚昧粗陋却又善良朴实的农村妇女形象,表现了作家对社会底层人物虽然“哀其不幸”,却又“感其善良”的特殊感情。在《故乡》中,作家通过回忆与现实交织的方式,将童年闰土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刻画了成年闰土饱受生活摧残和封建礼教压迫,逐渐沦为麻木、寡言的社会底层人物形象,表现了作家对封建礼教的憎恶和对家国未来的担忧。在《孔乙己》中,作家采用一个小伙计的视角,通过平淡的语调叙述了看客视角下孔乙己的一生,刻画了孔乙己潦倒不堪、一生受辱的“酸臭文人”形象,“在鲁迅看来,孔乙己不过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作为制度,是可恶的,但是作为人,却是值得同情的。”在这三篇文章中,作家采取了不同的艺术手法来写人,又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表现了不同的思想感情,營造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将这三篇文章作为群文阅读进行教学,既有益于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使学生对鲁迅形成更加全面丰富的理解。
《故乡》《社戏》《藤野先生》三篇文章分别描写了鲁迅在不同阶段对“故乡”的思考与对“乡愁”的感悟,然而所愁之处各不相同,可以作为一组对比异同的材料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其中,《社戏》采用了儿童的叙述视角,展现了作家童年时期在母亲的故乡与小伙伴月夜游船、同看社戏、偷吃蚕豆的趣事;表现了农村纯真质朴的风土人情,体现了作家对农村生活和乡土人情的怀恋与赞美。《故乡》以鲁迅从北平回到故乡搬家的现实经历为素材,采取回忆里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两条线索交错呈现的方式,展现了在封建礼教社会中沉闷、压抑的故乡。《藤野先生》取材于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见闻和感受,表現了作家身处异国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家国情怀。在这三篇文章中同样表现了作家的“乡愁”,然而文章的语言、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作家所愁之处都是不同的。“读者会不由自主地展开比较,在比较中可以发现文本的不同之处,这种不同之处能帮助读者建立自己的思维空间。与此同时,读者在比较中也能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这些相同之处不仅是文本成群的基础,也是联结不同文本的依据。”在《社戏》中,作家多用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艺术风格活泼明快,表现了作家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乡村质朴人情的歌颂;乡愁是作家对乡土人情的怀恋。在《故乡》中,作家采用对比手法,将童年的闰土与成年的闰土、回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进行对比,艺术风格冷峻凝重,表现了作家对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法笼罩下黑暗社会的不满;乡愁是作家以成年人视角回看故乡时的反思、对故乡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此时的故乡已经不单单是作家童年生活的鲁镇,而体现出了家乡与祖国同构的意味。在《藤野先生》中,作家通过描写国人对自己同胞悲惨命运的漠视,直接表现了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思,到此为止,“乡愁”已不再是作家对某一个地方的怀想,而完全变成了一种为国而愁的家国情怀,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在这一组文章的群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鲁迅“乡愁”的理解是层层递进、逐步加深的,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鲁迅作品的写作方式和艺术风格,更能在教学中渗透家国一体的思想教育,符合义务教育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
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刘大伟、蒋军晶将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与价值总结为“实现课程标准阅读量的目标、满足现实生活阅读的需求、改变部分教师的教学习性以及提升学生的阅读思辨力”这四个方面。本文将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意义总结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推动语文学科发展两部分。
一、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发展的意义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课程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审美、思维等方面获得全面的发展。评判一个学生是否形成了语文素养的标准不单单是看学生是否能够读懂一篇文章、做对一道题;而是要看学生能否在掌握语文知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主动思考和建构文章与文章之间、文章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否能够有意识地将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于生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其以议题为中心来实现多个文本之间的有效联系,其中所蕴含的阅读信息量十分丰富。是一个具备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对比和整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理解能力、形成积极的审美判断能力和独立的思辨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形成发散思维能力,培养语文综合素养,获得文化知识、学习能力、思想态度等方面的全面提升。总之,培养学生群文阅读的能力和习惯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当下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受益一生。
二、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对语文学科发展的意义
“群文阅读作为新课改背景下兴起的新型语文教学方式,填补了语文阅读教学方式的空缺,弥补了单篇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的不足。”一方面,群文阅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发掘不同课文之间的内在联系、思考学生在对文章进行整合和理解时可能出现的问题,相较于传统的阅读教学,群文阅读中学生可能出现更多状况;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材料进行更深入详尽的研讨,有利于锻炼语文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另一方面,群文阅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有利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独立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讨的能力,从而使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教学方式,符合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要求,既能够促进学生语文知识与能力的全面提升,又对语文学科的发展大有裨益,应当得到充分的关注和长足的发展。
作者简介:
崔昕,1999年12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作者单位:渤海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