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课程标准导向下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实践

2024-04-22 22:00:51张文娴
家长·中 2024年3期
关键词:表现力幼小课程标准

张文娴

艺术表现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幼儿学习与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表现力不仅仅是一种技能体现,还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具备良好的艺术表现力,幼儿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自信心与自我认知能力。本文对艺术课程标准导向下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实践展开研究,并探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

一、艺术课程标准概述

(一)艺术课程标准的定义

艺术课程标准是指教育部门为规范学生学习艺术课程,提高学生艺术素养而制定的标准。艺术课程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指导着教师进行教学,也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有效性。艺术课程标准对于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积极的影响,能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促使学生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艺术课程标准的框架和内容

艺术课程标准的框架包括六个方面:艺术素养、视觉语言、视觉表现、文化表达、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其中,艺术素养是艺术教育中的核心概念,是指学生对艺术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视觉语言是指学生学习视觉艺术时所需要掌握的语汇和语言规则;视觉表现是指学生艺术作品的材料、技法和表现形式;文化表达是指学生通过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文化传承是指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能力;文化创新是指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创造性技能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

(三)艺术课程标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艺术课程标准是教学实践的基础,教师要根据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以保证学生达到标准所要求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艺术表现中发挥自己的才华,赋予作品更多的想象和个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遵循艺术课程标准的指导,将艺术教育理念有效地转化为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艺术学习中得到全面、系统、连贯地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

二、艺术表现力的概念与特点

(一)艺术表现力的定义

艺术表现力是指艺术家通过其作品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的能力,体现在作品的语言、形式、色彩、节奏等多个方面,是艺术家与观众之间进行情感交流的桥梁。艺术表现力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如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艺术表现力在幼儿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幼儿学习和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艺术表现力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训练,还是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

(二)艺术表现力的特点

首先,多样性:艺术表现力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它们都具有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其次,主观性:艺术表现力是艺术家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每个艺术家的表现力都是独特的,而且表现方式也会受到个人的性格、背景、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

再次,感染力:艺术表现力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艺术家的作品可以激发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促使观众对自己的生活和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意义深远:艺术表现力的意义不仅在于表达情感和思想,更在于对社会和人类文化的推动和发展。艺术家的作品体现的表现力,不仅可以激发观众的情感和思考,还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和人类文化的關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的力量。

三、幼小衔接的定义和实践

(一)幼小衔接现状

目前,幼小衔接在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首先,由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需要适应很大的变化,容易出现厌学和学习困难的问题。其次,幼小衔接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不同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较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孩子在衔接时候存在困难。同时,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孩子面临教育资源缺乏的问题,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育方式与内容不匹配。

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孩子具有一定的适应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否则难以顺利过渡。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园和小学教育的目标和理念不同,然而未在幼小衔接过程中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教育方式和内容难以实现高效契合。

2.教育体系尚未完善。

幼小衔接的教育体系尚未完善,不同教育机构之间的教育质量和教学方法存在很大差异,缺乏统一的教育规划和标准,导致孩子在衔接时面临困难。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体系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标准化水平。

3.教育资源不均衡。

由于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孩子面临缺乏教育资源的问题,影响幼小衔接的质量和效果。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资源的统筹和调配难以落实,故而难以确保所有孩子都能够获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资源。

(三)幼小衔接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艺术教育在幼小衔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中,艺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幼儿创造性和想象力、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重要渠道。在小学,艺术教育同样重要,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艺术、音乐等方面的认识。在幼小衔接中,艺术教育要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引导幼儿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让幼儿愉悦地度过过渡期。同时,艺术教育中的个性化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注和重视,能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掘。

总之,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连接桥梁,艺术教育在幼小衔接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的过渡体系,通过多方面合作解决幼小衔接的困境,同时注重艺术教育的实践和创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价值

(一)艺术表现力的教学作用

艺术表现力是指艺术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思想、意境等方面能力。在幼小衔接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艺术表现力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孩子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其次,艺术表现力能够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造出更加生动、丰富、具有想象力的艺术作品。最后,艺术表现力还能够帮助孩子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

(二)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方法

1.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提供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如音乐、舞蹈、绘画等,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不同的艺术形式,从而培养孩子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开展艺术教育课程。

幼儿园和小学应该开设艺术教育课程,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孩子感受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提升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3.让艺术与生活相结合。

在幼儿园和小学教育中,艺术应该与生活相结合,让孩子将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艺术表现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培训。

首先,各学校需要建立健全的艺术教育师资培训和评估体系,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其次,加强对艺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激励和支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再次,加强对幼儿艺术教育的研究和探索,为教师提供更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帮助教师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幼儿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最后,加强家校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家庭互动机制,共同促进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

(三)应用效果分析

在幼小衔接教育中,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已经逐渐得到重视,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艺术体验机会、开展艺术教育课程和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等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孩子的艺术表现力。研究表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增强孩子的情感认知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孩子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因此,艺术表现力的应用在幼小衔接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五、艺术表现力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

艺术表现力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科成绩,还可以促进幼儿的多元智能发展。在幼儿教育中,艺术表现力已被广泛认可和应用,其对于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作用不容忽视。

语言学科是幼儿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艺术表现力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艺术表现力可以通过演绎、表演、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和角色,增强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在幼儿教育中,艺术表现力还可以帮助幼儿认识新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事物,并要求幼儿用词语描述自己画作的内容。这样可以让幼儿在绘画的同时学习新的词汇。

数学学科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但是由于其抽象性较强,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而艺术表现力可以通过数学素材的创造和表现来增强幼儿对数学的兴趣。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画出不同的图形和角度,帮助幼儿理解数学中的不同变量和几何图形。同时,在音乐课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节奏和音符来教授基本的数学概念,如序列和模式等。

科学学科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艺术表现力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原理。例如,在绘画课程中,教师可以拿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画笔,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来感知、理解色彩和形状的科学原理。在科学实验中,艺术表现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建立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忆和理解。例如,在做简单的化学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通过绘图或其他形式记录实验结果。

六、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实践

(一)艺术表现力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应用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歌曲和音乐游戏来激发幼儿的音乐兴趣和表现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歌曲时,教师带领幼儿通过身体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方式表达歌曲的意境和情感,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歌曲的意义和内涵,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感知力。同时,教师也可以设计一些音乐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音乐表现力。但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幼儿表现力较弱,不会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就需要教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指导和引导,通过示范和模仿等方式帮助他们学会如何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此外,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介,以适应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二)艺术表现力在小学美术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美术课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绘画任务或手工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绘画技巧和表现力。例如,在画一幅风景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纹理、线条等要素来表现自己对风景的感受和理解,使他们的画作更具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和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情感,如水彩、针线等,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但实践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材料和工具不太熟悉,或者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这时候,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各种材料和工具来表达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艺术表现力在小学舞蹈课中的应用

在小学舞蹈课中,艺术表现力的应用也非常广泛。例如,在学习一支舞蹈时,教师可以通过舞蹈动作、面部表情、身体语言等方式表现舞蹈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舞蹈的美。同时,在编创一支舞蹈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创意和想象来设计舞蹈动作和表现方式,培养学生的舞蹈创造力和表现力。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舞蹈動作不太熟悉,或者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情感和想法。而且,教师还需要注意舞蹈动作的难度性和可行性,以及舞蹈创意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需要进一步通过艺术表现力的学习和运用,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在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媒介,基于不同幼儿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梯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进步。

注: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立项课题“艺术课程标准导向下的艺术表现力在幼小衔接中的实践探究”(项目编号:FJJKZX22-688)实践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表现力幼小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少儿美术(2021年5期)2021-04-26 13:46:36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衔接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6:22
幼小衔接真正该做什么
商周刊(2018年18期)2018-09-21 09:14:48
从养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稳衔接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音乐传播(2016年2期)2016-12-01 06:41:15
幼小衔接,学前准备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