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志鹏
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中国革命救国发展,恽代英从信仰安那其主义转向信仰共产主义。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儒学思想、安那其主义、马克思主义及个人因素共同成为他转变的基础。我们对恽代英信仰转变的条件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探究恽代英信仰转变的具体过程。
恽代英信仰转变的基础
恽代英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自幼苦学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化积累。1919年“五四运动”后,西方先进思想涌入中国,其中包括安那其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恽代英的信仰转变奠定了基础。
一、儒学思想
恽代英自年幼起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其中儒学思想对他影响最深远。与其他人不同的是,他的儒学造诣源自他的先祖。恽代英的先祖父恽南田是明朝末年举人;四世祖恽敬是阳湖文派创始人;祖父恽元复是清光绪年的举人;其父其母也对儒学及中国传统文化颇有造诣。恽代英深受家庭教育及其后私塾教育影响,具有深厚的儒学思想基础。
二、安那其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恽代英对各种西方新思想学习筛选后,选择信仰了安那其主义。安那其主义又称无政府主义,它是一派政治哲学思想,主要观点是废除政府管理制度,极大限度地提倡个人自由,推崇个人领导管理最大化。1919年,恽代英在《致王光祈》的信中提到“我信安那其主义已经七年了,我自信懂得安那其的真理,而且曾经细心地研究”。据此可知恽代英于1912年开始接触学习安那其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
对于马克思主义,恽代英早期是反对的,对其持绝对否定的态度。经过理论学习和革命实践,恽代英逐步采纳了其阶级斗争的观点。在《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中他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时局情况。其后,恽代英对马克思主义的评价逐步升高,并对其愈发重视,在他编写的《少年中国学会丛书》中,马克思主义学说相关书籍已经赫然排在前列。
四、个人因素
恽代英自青年时期起就不断寻找方法改良社会,改变中国动荡不安,被动挨打的现状。恽代英具有浓厚的爱国精神和坚定的进步思想,对于涌入中国的西方新思想,他采取欢迎接纳的态度,兼容并包,广泛涉猎新思想新观点,并对它们进行甄别学习。
恽代英信仰转变的条件
恽代英亲身经历的改革实践和主观上他人对其的影响促使了他的信仰逐步发生转变,从信仰安其那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恽代英信仰转变的条件可归纳为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两个方面。
一、客观条件
恽代英在吸收学习了西方先进思想后,对于他认为有益于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理念,会亲身进行实践验证。恽代英自幼精通儒学思想,青年恽代英吸收孔孟学说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理念,他认为:“中国社会事业之不能振兴,……归咎于公德、公心等八德不具之弊。”树立人和社会的“八德”是他的主要追求。“吾日三省吾身”,恽代英每日记日记反省自己的功过是非,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推而广之,以此提高社会修养。并且,对于教育观和职业观,恽代英主张教育救国和职业救国,通过改革当时腐朽的教育体制,促进民众特别是青年接受先进教育,学有所成后反哺社会,选择专业对口的工种为社会为国家作贡献。1917年,恽代英结同先进青年梁绍文、冼伯言和黄负生组建互助社,互助社倡导“群策群力,自助助人”,设立了八条契约。社员们每天召开会议,《互励文》在每日开会前全员背诵,会中每人报告每日互助情况,互相监督进步。其后,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对恽代英产生了冲击,他依照空想社会主义的有关思想,把湖北黄冈回龙山的浚新小学改造成实验基地,进行了新村实验。在实验基地中,恽代英给村民上课讲新文化知识,促进农民在科学文化知识和思想上有所发展。实务方面,恽代英带领村民发展养殖业和畜牧业来维持基本生活,晴耕雨读,自给自足。在城市里,恽代英开办了利群书社,贩卖书本供给书社成員基本生活的同时,给了成员及广大知识分子读书讨论时事的庇护所。在团体中,恽代英发扬共生共产,收集个人收入为集体财产核销成员的基本生活支出,如幼儿养育和老人养老方面的花销。同时,恽代英还兴办了利群毛巾厂,厂内职工实行工作和学习同步进行的半工半读模式。1920年,恽代英在湖北武昌成立工读互助团,继续开展“本互助的精神,实行半工半读主义”的类似活动。恽代英的上述改革实验及实践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这促使他总结失败经验,久而久之,他的信仰发生转变。
二、主观条件
主观方面,同仁志士的提醒对恽代英信仰转变产生了重大作用。前文提到的各种实验实践皆以失败告终,恽代英开始怀疑儒学思想及西方新思想的真理性,也对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产生焦虑。1919年,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发表致中国人民及南北政府的《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这使恽代英增加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兴趣。之后,刘仁静就用什么方式改造社会的问题与恽代英进行了深入探讨。刘仁静指出恽代英的新村实验及利群书社等改革实践活动道路是走不通的,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不仅如此,刘仁静用家乡实际情况证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农村发展落后,农民生活困难,广大农民的知识水平极其落后,如果没有一个先进阶级的领导,中国农村农民很难发展起来。王光祈反对恽代英的《怎样创造少年中国?》中的工读主义和脱离家庭观点。王光祈认为互助团的最终失败是因为团员年龄偏小,心理不成熟,意志力不坚定,思想产生了动摇,而不是恽代英所认为的经济破产问题。其后,陈独秀发表《社会的改造方法与信仰》,提倡通过科学理论和革命武装来引导青年,这对恽代英产生较大影响。刘仁静、王光祈等人对恽代英的提醒劝诫促进了他在信仰上发生转变。
恽代英信仰转变的过程
一、安那其主义与共产主义的理论差异
安那其主义偏向空想,恢复本真,而共产主义注重实践,实事求是。这一理论差距是促使恽代英信仰发生转变的重要原因。恽代英曾长期信奉安那其主义,但是在他贯彻安那其主义进行改良实验过程中发现了诸多问题,最终发现这条路是行不通的。恽代英注重实践效果,反对教条主义,这一思想特性促进了恽代英从信仰安那其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
恽代英在学习安那其主义思想时不像其他学习者一样全盘接受,他具有一定程度批判性吸收的思维。恽代英将早期吸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思想提炼成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思维,这促使他在实践中去检验安那其主义的思想,逐步认清其不符合中国国情,也促进了他的信仰向共产主义转变。同时,恽代英并不是安那其主义的绝对支持者,他也不全盘支持无政府主义,他当时推崇的是绝对自由地选择加入或退出组织,即互助共存。并且,恽代英也意识到不要因为发展互助事业,就对未来抱有完美的期待,对社会劳动、社会架构组织应持现实和理性的态度,这一点是出类拔萃的,这是恽代英遵从社会现实,坚持从中国现实出发来把握思想与“主义”的结果。
二、中国现实促使恽代英信仰转变
中国现实状况是恽代英信仰由安那其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主要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惲代英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其信仰的基础是儒学思想和安那其主义。儒学思想追求“天下大同”,倡导格物致知,自我修身,恽代英推崇中国发展成“大同世界”。具体而言,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实现的现实路径是不断地提高个人社会性修养,突出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是关键,一个人应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而安那其主义则主张消灭一切“国家”“政府”等公共管理组织,极致地追求个人的自由与平等、正义与公平。接纳了安那其主义思想的恽代英发扬自由平等、正义公平,建立一个没有金钱等级制度,互帮互助、互利共存的黄金世界。具体而言,恽代英希望通过成立各类社会团体来培养社会善势力,通过善势力的发展扩张,与社会恶势力作斗争,逐步取代社会恶势力,实现黄金世界,例如其创立的互助社、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等。恽代英的人生目的是要培养具有互助、博爱、自由平等、劳动、自我牺牲、集体主义精神的人,培养扎扎实实工作、办实事的人。
第二阶段是恽代英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互助社、利群书社、利群毛巾厂等社会团体相继破产失败的残酷事实给当时信仰安那其主义的恽代英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他开始反思自己信仰的安那其主义的真理性。与此同时,刘仁静、王光祈等人相继通过写信的方式,与恽代英讨论安那其主义。恽代英的好友们在信中批评恽代英的实践活动,批评安那其主义,这对恽代英的信仰转变起到了促进作用。之后,陈独秀委托恽代英翻译马克思主义书籍《阶级斗争》,使恽代英进一步深入接触了共产主义思想。在1921年,恽代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标志着恽代英信仰由安那其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此后,恽代英大力发扬阶级斗争精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不断同恶势力斗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恽代英并非说而不干,他积极投入中国革命实践中,1925年参与领导五卅运动;1926年被党派至黄埔军校任职政治主任教官;1929年任党中央宣传部秘书长,负责编辑党刊《红旗》;1931年4月29日,恽代英于南京被害牺牲。
“浪迹江湖忆旧游,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摈忧患寻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中国青年领袖恽代英在牺牲前留下这一豪情诗篇,映照了他峥嵘而短暂的一生,而与之相辉映,恽代英信仰的转变不仅是他个人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还映射出那个时代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为实现中华复兴寻求救国道路而不懈努力的历程。
(作者单位: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