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典籍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04-22 13:06:23裘洁
国际公关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化发展日本影响

作者简介: 裘洁,女,汉族,安徽宣城人,硕士,日语教师、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日语教育、跨文化传播。

摘要:中国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日本的传播和接受,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历史事件,更是两国文化互动与融合的重要体现。本文分类探讨了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典籍,涉及宗教、哲学、文学、历史、医药等多个领域,揭示中国古典文化在日本的广泛渗透和影响,并对这些典籍传入日本的过程、方式以及它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日本文化的具体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這种历史性的文化交流研究对于促进东亚乃至全球的文化多样性和文明对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古代典籍;日本;文化发展;影响

在东亚文化交流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对后者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古代典籍承载着丰富的知识和深刻的思想,当这些文化瑰宝跨越海洋被带到日本时,丰富了日本的文化土壤,催生了新的文化现象,影响了日本社会的多个方面。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后对其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研究的一次深化,也是对东亚文化交流更广泛意义上的一次探索。

一、先行研究

张华教授在其著作 《汉字之桥:文化交流视角下的中日关系》中,深入探讨了汉字作为文化载体是如何促进中日文化的交融并对日本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张教授的研究强调,汉字不仅是语言工具,还在文化认同和传播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李明博士在 《唐代文化与日本的接受》中,详细论述了唐代文化,特别是诗歌、书法、绘画等通过官方和民间的交流渗透到日本,对日本的文艺复兴产生了显著影响。李博士的研究不仅考察了文化元素的传播过程,还分析了这一过程对日本本土文化的改造和适应。此外,陈晓光教授的研究 《从<论语>到<源氏物语>:东亚文化圈的文学互动》中,具体分析了 《论语》等儒家经典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在日本古典文学尤其是 《源氏物语》中得到体现。陈教授的研究突出了中国经典文学对日本文学创作风格和主题选择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也为本文研究的深入和拓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入日本的中国古代典籍分类

(一)哲学思想类

在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的过程中,哲学思想类典籍占据了重要地位。这些典籍如 《论语》 《孟子》 《道德经》等,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哲学智慧,而且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和宇宙人生观。《论语》中的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对日本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构建产生了深刻影响,尤其是 “礼”的观念,与日本本土的尚礼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礼仪体系。《道德经》的道家思想,则为日本带来了关于自然和谐与道德修养的全新理念,强调 “无为而治”的治国策略,这在日本古代政治实践中也有所体现。佛教经典如 《心经》等,其深邃的空性哲学和因果循环观,也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1]

(二)历史典籍类

中国古代的历史典籍如 《史记》 《汉书》 《后汉书》和 《三国志》,最早是在公元3世纪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当时日本神功皇后侵入朝鲜半岛,获得了大量的汉籍。《史记》深刻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念对日本后世的学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书》和 《后汉书》为研究汉代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文化艺术以及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三国志》中对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事件以及历史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的描绘,在日本文学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历史典籍不仅丰富了日本的历史学研究,还影响了日本的文化构成,为日本学者和文化人士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灵感。

(三)文学艺术类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类作品如 《诗经》 《楚辞》 《文心雕龙》 《世说新语》 《西厢记》和 《牡丹亭》等,是在唐宋时期通过官方使节和佛教僧侣的交流逐渐传入日本的。《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包含的丰富题材和深邃的艺术价值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成为日本文人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楚辞》则以其独特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奇异的想象力,在日本文学中引发了一种新的创作潮流。《文心雕龙》和 《世说新语》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文学理论和散文艺术,影响了日本的文学评论和创作方式。戏曲文学方面,如 《西厢记》和 《牡丹亭》等作品在情节构造、人物塑造和语言艺术方面的高超技巧,也为日本戏曲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这些文学艺术作品的传播,促进了日本文学艺术的多样化发展,使日本文学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和特色。[2]

(四)医药科学类

中国古代的医药科学类作品如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 《千金翼方》 《千金要方》 《外台秘要》和 《肘后备急方》等自唐宋时期开始通过佛教僧侣和学者的交流传入日本。《黄帝内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集大成者,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为日本的医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则在方剂学和疾病诊治方面给予日本医学重要的指导。《神农本草经》作为中药学的鼻祖,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影响了日本对药材性能、功效的研究和应用。《千金翼方》和 《千金要方》等著作集中体现了孙思邈的医学思想和临床经验,对日本的临床医学产生了显著影响。《外台秘要》和 《肘后备急方》这样的专著,在外科和急救医学等领域同样对日本的医学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宗教经典类

中国古代的宗教经典类作品,尤其是 《道德经》 《庄子》 《大乘起信论》和 《维摩诘经》等作品主要是在隋唐时期,随着佛教的传播和文化交流,通过佛教僧侣和学者传入日本的。《道德经》和 《庄子》作为道教经典,其深奥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文学风格,在日本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道德经》提出的 “道法自然”哲学思想和 《庄子》对自由、无为、逍遥的讨论,不仅丰富了日本的道教哲学体系,也对日本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佛教经典方面,《大乘起信论》和 《维摩诘经》的传入,不仅加深了日本对佛教根本教义的理解,还促进了中国佛教特色的传播。《大乘起信论》对佛性、心性的阐释和 《维摩诘经》的文学性及哲学深度,在日本佛教和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3]

三、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后对其文化发展的影响

(一)丰富文学创作

从文学体裁来看,中国的古典诗歌、散文、戏曲等形式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启发。日本在接触了中国的 《诗经》 《楚辞》等诗歌作品后,开始模仿并创作了自己的和歌,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日本诗歌体系。在散文方面,受到 《史记》 《汉书》等史传体裁的影响,日本开始创作自己的史传文学,如 《日本后纪》等,这些作品在结构和叙述方式上都受到中国古代典籍的影响。戏曲方面,虽然日本的能剧和狂言等形式有其独特的起源,但在后期的发展中,也吸收了中国戏曲的表演艺术和叙事技巧。从文学风格来看,中国典籍的传入使日本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更加多元化。例如,中国唐诗的传入,影响了日本平安时代诗歌的风格,使其更加注重意境的营造和语言的精练。中国古代小说的传入,如 《聊斋志异》等,也为日本后来的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素材。从文学思想来看,中国古代典籍的传入丰富了日本文学的主题和思想深度。例如,中国儒家的文学理念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创作态度和价值取向,促使其在作品中更多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伦理道德。[4]

(二)深化哲学思想

中国古代的儒家、道家以及佛家等哲学体系通过典籍的传入被日本学者广泛接受。例如,儒家经典如 《论语》 《孟子》等的传入,使儒家 “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伦理观念在日本产生了广泛影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道家经典如 《道德经》 《庄子》等的传入,则引入了道家的自然哲学思想,影响了日本对自然与人生的哲学思考。中国哲学思想的传入促进了日本本土哲学观念的融合与创新。日本学者在接受中国哲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实际,对传入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本土化的改造和创新,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哲学体系。例如,在日本,儒家思想不仅被学术界所研究,还被融入武士道精神中,形成了独特的武士伦理观。日本学者通过对这些典籍的研究,学习了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思辨方法、论证方式,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深入探讨技巧,从而丰富了日本自身的哲学研究。这种研究方法上的改进,不仅提高了日本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促进了日本哲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5]

(三)推动艺术发展

中国古代的绘画理论和美学观念通过典籍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艺术理论。例如,《兰亭序》的传入不仅引入了中国书法的审美标准,也带来了书法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理念,对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绘画方面,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和技巧通过如 《林泉高致》等典籍的传入,促进了日本山水画风格的形成和发展,日本的许多著名画家如俵屋宗達就深受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中国的工艺美术,如陶瓷、丝绸等的制作技艺,也通过典籍和实物的传入对日本的工艺美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的染织、陶瓷等工艺在吸收了中国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风格。中国的园林艺术和建筑风格也通过图册、典籍的形式传入日本,对日本园林和建筑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日本的园林在借鉴中国园林的基础上,形成了更加注重自然与和谐的独特风格。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戏曲和音乐理论的传入,也对日本的戏剧和音乐艺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中国的唐代音乐通过乐谱和理论的传入,影响了日本宫廷音乐的演奏和发展。中国古代典籍的传入不仅丰富了日本的艺术内容和形式,还促进了艺术理念的更新和技法的革新。

(四)更新医学知识

在医学理论方面,中国的医学典籍如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等的传入,为日本带来了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关于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方面的知识,深化了日本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认识,为日本的医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医疗技术方面,中国古代的针灸、推拿等治疗技术通过典籍和实践医师的传授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的治疗方法。特別是针灸技术,不仅被日本医家所学习和应用,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日本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在药物学方面,如 《神农本草经》等药典的传入,极大地丰富了日本的药物知识库。这些药典中记载的药材和配方,不仅提升了日本对药物特性和药效的认识,也促进了日本本土药物的研究和应用。例如,日本在接触了中药后,不仅开始广泛使用中药材,还结合本地药材研制出适合本土特色的药方。中国医学典籍的传入还促进了日本医学教育和医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通过研究中国的医学典籍,日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医学教育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了一批批医学人才。

(五)革新宗教信仰

随着佛教经典如 《法华经》 《般若经》等的传入,佛教在日本迅速传播开来,成为日本主要的宗教之一。这些佛经的传入不仅介绍了佛陀的教义,还携带了丰富的佛教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和伦理观。例如,《法华经》的传入促进了日本佛教法华宗的形成,该宗派强调普遍救度,对日本社会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中国佛教的宗教仪式和修行方式,如禅宗的坐禅、密宗的仪轨等,也通过典籍和实践被传入日本。这些修行方式和仪式不仅丰富了日本佛教的实践形式,还促进了日本佛教文化的多元发展。例如,禅宗的传入对日本的禅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禅宗文化。中国佛教典籍中的佛教美学和艺术观念,不仅介绍了佛像造型、佛教绘画等艺术形式,还传达了佛教美学的核心思想,如空性、禅意等,这些美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日本佛教艺术的风格和发展。通过学习中国的佛教教团制度和寺院管理方式,日本佛教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教团组织和寺院体系。这种组织和制度的建立,不仅加强了佛教在日本的组织力量,还促进了佛教在日本社会中的稳固和传播。[6]

四、结束语

中国古代典籍传入日本后对其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未来的研究和实践中,学者应更加深入地探索这些典籍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具体影响,不断挖掘其中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这不仅能够增强人们对中日文化交流历史的认识,还能促进现代中日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融合,从而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共同发展脉络,为促进东亚文化圈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邓燕玲.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中的农耕文化及其海外传播研究[J].艺术科技,2023,36(11):39-41.

[2] 乔磊.我国古代典籍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探索[J].时代报告,2022(30):89-91.

[3] 李枫,张焱,李英.中国古代科技典籍在日本的译介:以 《天工开物》的日译为例[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21(4):21-24.

[4] 张焱,王燕丽,李枫.《本草纲目》在日本的传播与译介研究[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4):12-20.

[5] 孙鹏.中国古代典籍对日本文化发展的影响:以 《论语》和唐代中国典籍的传入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0(4):184-187.

[6] 刘胜男.《千字文》在日本的传播以及影响[J].汉字文化, 2021(13):191-194.

猜你喜欢
文化发展日本影响
日本元旦是新年
华人时刊(2022年3期)2022-04-26 14:29:08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探寻日本
中华手工(2021年2期)2021-09-15 02:21:08
《黄金时代》日本版
电影(2019年3期)2019-04-04 11:57:16
对陆良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思考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20:31
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论群众文艺对文化发展的促进
创新发展 奋勇前进 释放洪荒之力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中国塑料(2016年3期)2016-06-15 20:30:00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