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评价改革,打造职工发展新生态

2024-04-22 12:47李洁明
人力资源 2024年3期
关键词:师德师教师职业职称

李洁明

新时代,随着世情、国情、社情的变化,基于国家发展战略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高等教育开启了全方位的改革。“三全育人”“课程思政”“云上大练兵”和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的“新文科”教育改革全面深入推进,由此赋予了高等教育以生机活力,使其以崭新的面貌示人,带动了教育全域的纵深发展。教育生态的变化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促进教师发展的同时,需要适时调整政策导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成为有效推动教师发展的利器和破“五唯”的历史拐点。

深化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发展的困境

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改革促进了教师发展的提档升级,“专业+素质+能力+……”成为新时代教师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素养、广博的视野、良好的政治道德修养,还要懂得新形势下育人的技能方法,有顺应时代要求、自觉学习提升的意识。高素质、强能力、宽视野、有情怀成为新时代高校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与教师职业能力提升的要求相比,我國的职称评审制度改革却相对滞后,以陕西省为例,在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陕人社发〔2022〕16号)之前,该省一直沿用的是2011年的职称评审文件,以“五唯”为导向的“一刀切”式的职称评审制度明显滞后于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一是不利于不同办学类型高校的师资建设;二是与当前教师发展的要求不匹配,严重制约了教师的职业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方案》精神,各省相继出台了深化高等学校教师职称改革的制度,力求打破束缚教师发展的“五唯”导向的枷锁。深入推进落实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需要以《方案》为指导,结合实际情况系统推进。

以《方案》为指导,打造教师发展新生态

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关键要制度先行,充分发挥制度育人优势,遵循教师发展规律,结合教师职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严把政治关,以高尚师德铸魂,统筹做好教师职业发展的系统性工程。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教师政治站位

以《方案》为指导,推动落实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抓教育教学和意识形态的主体责任,着力做好教师发展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引领。建立党委统一领导下的行政办公会制度,集中商讨决策教学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健全基层党建组织,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紧跟教育发展趋势,将价值引领植入“三全育人”“课程思政”“课堂创新大赛”以及“新文科”教育改革中,引导教师自觉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修为,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评、育并举,提升教师师德修为

坚持师德为先、业绩为本的原则,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于教职工岗前培训、职称评聘、评奖评优、年度考核和职级晋升等各环节,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和监督保障机制,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

一是选树师德模范,完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依据教师职业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将师德师风教育纳入岗前培训和常规培训活动中,形成职能部门与各教学单位上下联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师德师风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定期开展师德师风专项培训,组织线上名师专题报告,线下“最美教师”“师德标兵”“师德建设示范团队”等评选活动,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形成优良校风和教风。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保障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师德建设委员会,设立校长信箱,建立集教育、宣传、考核、监督、奖惩于一体的师德建设及监督保障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作为职称评聘、教师评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力促广大教师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

●突出教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

构筑课堂教学过程性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和教师发展全要素结果性评价体系,助推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教师职业发展。建立覆盖领导听课、学生评教、督导评价、教师自评、同行互评等多环节的全方位的课堂教学质量监督评价体系,坚持初期、中期和末期不断线,从教学准备、教案编写、作业批改、课堂改革等方面全面反映教学动态,将多元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敦促教师做好课堂教学和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围绕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师全要素发展,将课程评估和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业绩考核相结合,把教师的教研活动、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等活动纳入评价体系,采取评价正向引导、绩效正向激励的双轨制措施,鼓励教师潜心教学,提升育人水平。

●坚持“实绩”为本、综合评价的原则

坚持“实绩”为本、综合评价的原则,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生态。以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为例,学校坚持教师职称晋升和职级晋升两条腿走路,出台了《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职位设置管理暂行办法》,将教师教书育人、学术业绩、政治业务素质等综合业绩作为教师年终评优、评奖、职级晋升的重要考量指标。通过职级晋升引导教师夯实职业发展基础,助力职称晋升。

力破“五唯”,结合《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各省职称改革文件相关要求制定适合校情的职称评审文件,基于岗位设立不同的岗位职称评审标准,把“师德”和业绩综合评价作为职称评审的第一道门槛;职称评审条件的设定需要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的不同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教学型或应用型高校,可以加大教学业绩在职称评审中的比重,注重标志性成果的质量评价,淡化论文和SCI的指标考量。在评价方式上可以依照代表性成果评价和同行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有序开展,突出价值和业绩能力导向,把政治立场、理论创新、学术贡献和社会影响作为重要评价依据;突出同行专家在科研评价中的主导地位,注重个人评价与团队评价相结合,坚持专家意见为主、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案例启示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教育评价改革推行以来,积极践行《方案》精神,结合校情,坚持把教师发展作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积极打造教师发展的良好生态。上述改革措施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缩影,虽然还未做到完美,但体现出一定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突出了评价的科学性、实效性

构建了符合校情、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评价体系,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本主义育人理念,以多维评价、突出重点、解放人性为原则,把教师职业发展置于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空间维度,赋予教师成长以灵魂,以教、学、研相长的精湛技能,通过破旧立新和激励机制的不断完善,打破了教师职业发展的种种非必要束缚,极大地激发了教师教书育人的热情和潜能,为教师发展注入了动力,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完善评价体系,助力教育质量提升

在《方案》的指引下,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的教育评价体制逐步完善,教育生态得到有效改善,广大教师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讲政治、重师德、精业务、乐于干事、勇于创新、追赶超越,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新文科”“新财经”教育改革深入推进,专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立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6个,2021年税收学、经济法概论等7门课程获批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立项率位居全省独立学院首位。立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组织开展了“新文科”“新财经”建设统领下26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在科研项目获奖上也实现了重大突破,2020年和2023年获得陕西省委宣传部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2项。2020年至2023年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6篇,厅局级以上课题立项99项,其中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助力吴起县高质量发展项目获批2022年陕西省社科联重大课题立项,获批经费10万元。在2021年至2023年的职称评审中,1名教师晋升教授职称,21名教师晋升副教授职称。

作者单位 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猜你喜欢
师德师教师职业职称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