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与实践

2024-04-22 12:23杨文銮
家长·下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减分层法治

杨文銮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业设计显得尤为关键。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有效途径。分层设计作业的方式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本文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分层设计必要性

(一)落实素质教育理念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倡导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业分层设计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的不同,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既保证了基础较弱的学生能够通过适量的基础性作业巩固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挑战提升性或探究性的任务,满足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需求,从而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其科学合理的分层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初级层次的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中级层次的作业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高级层次的作业则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这样的分层设计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进而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实效。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

(一)课堂作业设计

1.立足核心,即时反馈。

教师紧密结合课程主题,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科学划分和细致梳理,让作业层次分明,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满足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又能逐步引导他们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教师针对每一层次的学生,设计与其认知水平相匹配、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的作业任务,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愿,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对于作业形式,教师可以倡导学生现场完成并进行即时批改,旨在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减少无效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教材《发现自己》一课时,教师应细致划分课堂作业层次。基础层次作业侧重于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描述自身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使其通过简单的自我反思性写作来初步认知自我;中等层次作业则关注到更深层次的心理探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个人优缺点,思考如何扬长避短,优化自己的行为模式;高级层次作业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规划未来一个月内如何发掘自身潜能,实现自我提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环节现场布置作业,鼓励学生立即着手完成。如,在讲解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后,让学生现场写下自己近期的成长变化,以及此变化对自己生活或学习的影响。这样既能让学生即时消化课堂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其次,教师需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不仅要评判其答案是否正确,更要注重对其思考过程和逻辑结构的点评,指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观念。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分享会,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心得与困惑,进一步加深对“发现自己”的理解和体验,从而在实践中逐步完善自我认知,提升个体综合素质。

2.互动参与,情境模拟。

课堂教学少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要想充分调动初中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应对课上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创设真实或模拟的道德法治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并主动参与到具体情境中,从而提升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法治素养,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逐层深化对道德规范和法治精神的理解与认同,实现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学目标。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做守法的公民》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做守法的公民”这一主题,精心构建一系列真实或模拟的法律情境。例如,设定校园内常见的违反校规行为(如抄袭作业、破坏公物等),将其作为讨论起点,逐渐过渡到更复杂的法律问题,如青少年网络犯罪、侵犯他人隐私权等,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案例中感受法律的约束力和保护作用。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他们分别扮演涉事者、受害者、家长、老师甚至执法人员的角色,使他们通过实际演绎事件来体验不同角色面对法律问题时的心理状态和行动选择,从而深入理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以及违法行为带来的后果。

开展小组讨论还能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思考。因此,教师可以设置具体的问题,引导各小组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并对某些典型法律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质疑和辩论,形成批判性思維,增强他们对法律法规的敬畏感。

总之,教师应将抽象的法律知识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情境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逐层深化对法律规范的理解,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切实提高他们的法律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3.融合技术,趣味创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能够让课堂活动形式更具创新性和多元性,将其巧妙地融入作业中,如针对抽象的概念知识,设计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游戏类活动,如在线答题闯关、角色扮演模拟等,让学生在游戏中逐步理解并掌握道德与法治的基本概念,使学习过程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针对需要深度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知识点,教师可以组织微项目式探究任务,如策划一场主题班会、模拟法庭审判或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分层次、有步骤地完成课堂作业,帮助他们深化对法律规范和道德标准的认知。

例如,针对《公民权利》一课教学,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制作互动式游戏,模拟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如公民、政府工作人员等;通过选择题、判断题等形式解答关于公民权利的问题,如选举权、受教育权、财产权等。这样既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使其在游戏中直观地理解并掌握公民权利的基本内涵。为了深化学生对公民权利的认知,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课堂任务: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探讨某一特定群体(如未成年人、老年人或残障人士)的权利保护现状并提出改进意见;引导学生策划一场模拟法庭,围绕侵犯公民权利的真实案例进行庭审演练,使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程序,深入了解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机制。

教师还可以结合线上教育资源,观看相关纪录片或法律讲座视频,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展他们对公民权利的认识深度。在观看结束后,教师可以布置观后感或心得体会类作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和个人感悟。

这种方式能够实现课堂作业与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不仅能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二)课后作业设计

1.分层递进,兼顾差异。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后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差异,采取分层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宜的学习挑战与发展机会。比如,针对基础巩固层的学生,作业内容应主要围绕课堂教学核心知识点展开,旨在检验和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如简单概念梳理、基本原理问答等;针对能力提升层的学生,作业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分析思考和实践操作能力;针对拓展探索层的学生,作业设计旨在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提高综合素养。

以《同住地球村》这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一是设计一些关于全球化的基础知识回顾与理解的作业,让学生整理本节课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的含义,以及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分配不均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简单的选择题或填空题,检测学生对基本事实信息的记忆和理解程度;二是围绕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来设计,让学生结合实例,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某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挑战及其应对策略,或者撰写一篇小短文论述自己作为地球村一员,如何理解和看待多元文化共存的现象,并提出建设和谐地球村的个人建议等;三是鼓励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自主探究,布置一个研究性课题,如“气候变化对地球村的影响及全球合作的必要性”,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形成研究报告或制作演示文稿,进行课堂分享讨论。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际热点事件,通过对比分析,深入探讨地球村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教师采用这种逐层递进的作业设计方式,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关联生活,学以致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作业设计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将课后作业科学地划分为两个层次。首先,在贴近生活实际的案例分析类作业层面,教师可精选具有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具体案例,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和解读,旨在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在生活实践类作业层面,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从而实现从理论学习到社会实践的有效转化。

比如,在教授《美好集体有我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选取与“构建美好集体”相关的具体情境或新闻事件作为作业内容,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分析成功团队的合作模式、成员角色分配以及遇到困难时如何协商解决,或者讨论一则校园内关于班级凝聚力提升的实例。要求学生从法律、道德等角度解读案例,并提出自己对建设美好集体的见解和建议,从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德规范和法治观念来审视和评价现实中的集体行为,提升他们理解和处理集体问题的能力。

在布置生活实践类作业时,教师可以着重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集体生活。比如,组织一次班级团队建设项目,让每个小组负责策划并实施一项公益活动,如班级环保活动、社区志愿服务等。这样,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来亲身践行集体主义精神,在学习尊重他人、公平公正、团结协作等重要的道德品质和法治原则的基础上,深刻理解自身在构建美好集体中的责任与担当,成长为积极向上、富有集体意识的新时代青少年。

3.自主规划,延展思考。

“双减”背景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学习的理念,鼓励各层次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需求灵活选择和规划课后作业。比如,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扩展阅读类作业,让他们在阅读中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他们主动寻找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中等生和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富挑战性和探索性的专题研究类作业,引导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深度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以锻炼他们的深度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并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法律在我们身边》一课为例,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如《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中的相关章节或关于法律基础知识的通俗易懂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阅读。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摘录重要知识点、总结阅读心得,或者针对文中案例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疑问,以此加深他们对课堂所授法律知识的理解,并逐渐培养其主动探寻答案、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对于中等生,教师可设置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如让学生查阅相关法律法规,对比分析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与法律规定之间的联系并制作PPT进行展示,通过实践操作锻炼他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提升其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于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更深度的研究型作业。因此,教师可选取一个贴近生活、具有探讨价值的法律热点话题(如个人信息保护、校园欺凌的法律责任等),让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策划小型辩论会,鼓励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优等生关注社会法制进程,使其养成严谨治学的态度和习惯。这样的分层作业设计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的分层设计不仅具有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保障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更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课堂作业设计注重情境体验和即時反馈,课后作业强调知识内化、实践应用以及自主探究,旨在帮助学生实现从浅层记忆到深度理解,再到创新运用的递进式学习,确保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适切的教育,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因此,本文提出的作业分层设计策略有力回应了“双减”背景下提升教育教学效能的时代要求。

注:本文系宁德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精简·精准·精析——‘双减背景下的作业分层设计研究”(立项批准号:FJNDKY22-75)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双减分层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雨林的分层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有趣的分层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