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努
相比20世纪80年代市场普遍的乐观情绪,如今日本的影响力已然无法与当年同日而语。过去一年,全球都在努力应对通货膨胀,但日本仍未完全摆脱通货紧缩的困境,并且仍然是唯一利率低于零的国家。
日本的国内情况似乎也不容乐观,20世纪80年代汽车、电子产品大量出口,流行文化统治全球所带来的自豪感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日本财团2022年对中国、印度、英国、美国、韩国和日本17~19岁青少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认为国家会改善的日本年轻人比例迄今为止最低(13.9%) 。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物价上涨率一直处在零左右。日本人认为,很多商品今天的价签与昨天的完全相同,明天的价签还应该与今天一样。不涨价意识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不仅是日本的消费者讨厌涨价,日本企业的行为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旦价格上涨,消费者就会逃到其他商店或是其他品牌。因此,即使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也不愿意提高产品价格。最终形成了企业的“价格冻结惯例”。
与货物价格、服务价格停止上涨同时发生的是,日本的工资也停止了上涨。这并不是偶然事件,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工资冻结而价格上涨的话,日常生活就难以为继;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工资上涨而产品价格维持不变的话,企业经营也会陷入困境,因此价格冻结而工资不冻结的话也是行不通的。
于是,价格和工资同时冻结,被认为是两者之间的“均衡妥协点”。现实就是,消费者希望提高工资,企业也愿意自己的产品涨价,但是,如果谁都难以如愿的话,双方都保持不变可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理想状态。正因如此,日本的工资和物价冻结状态持续至今。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范式。日本社会认为物价和工资的冻结是理所当然的,这在美国却完全行不通。
2016年,日本赤诚乳业面向儿童的传统优势冰激凌品牌“咯吱咯吱君”涨价时,电视广告中播出了当时社长向顾客道歉的镜头。该视频在网络上浏览量超过200万次,很受消费者欢迎。据说由于这个插曲,该冰激凌品牌在涨价后销售额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但是这一连串的事件,在美國社会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解读。
当时,《纽约时报》用一个整版篇幅刊登了这个道歉事件。冰激凌原材料价格上升引发产品涨价,社长必须就此向顾客道歉,这被揶揄为日本社会的扭曲。的确,在美国,将原材料价格上升负担转嫁到产品价格上是非常自然的,如果不转嫁的话反而会追究管理者的职责。
2013年,在时任首相安倍晋三的推动下,日本银行行长黑田东彦出台了划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日语称为“异次元”宽松货币政策),不遗余力地试图摆脱慢性通货紧缩。换句话说,就是日本央行发出强烈信号,不仅现在而且将来也会持续增加货币供应量。
划时代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确如政策所愿带来了日元大幅度贬值,但是当政策效果波及物价上涨时,日本国民开始怨声载道,这是由于价格上涨了而工资没有提高。时任官房长官的菅义伟考虑国民怨言发表了讲话,强调继续日元贬值不符合日本的经济利益,不久日本银行也做出了相同表态。2015年6月,日元停止贬值,再次转向升值。
现在回过头来看,在日本物价–工资范式中,物价不变这一习以为常的范式被划时代的货币宽松打破了,工资不涨这一范式却在顽固持续而没有改变。如前所述,消费者可以忍受价格不变状态下的工资冻结,企业也可以承受不提高工资条件下的价格冻结,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就是建立在这种绝妙均衡基础上的。
如果其中的物价冻结轰然倒塌,而工资冻结却屹立不倒,必然会遭到消费者的强烈抵制,结果范式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工资长时间保持不变,一般会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一种是一些人的工资上涨,另一些人的工资下降,所有人的平均工资保持不变;另一种就是所有人的工资都不发生变化,平均水平自然也不会变化。
前者的情况是业绩好的劳动者以及企业的工资水平上升,业绩不好的劳动者或企业的工资水平徘徊或下降,这样可以确保工资的激励效应,是一种健全的工资制度,而后者是不管劳动者和企业的业绩如何,一律保持稳定的工资,这就丧失了工资的激励效应。不管劳动者努力工作还是不努力工作,工资都保持不变,就很难调动起劳动者的积极性,整个社会的活力因此也会下降。
那么,日本平均工资不变到底是哪一种情况呢?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都要调查日本企业的调整工资(上调基本工资或定期加薪)情况,从1975年到20世纪90年代前半期之间,不调整工资的企业微乎其微,占比仅为2%~3%,意味着在这一时期,企业每年涨工资或定期加薪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到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不调整工资的企业占比开始上升,到2005年左右,这一比例达到了25%,之后在高位徘徊,直到2010 年才开始减少。到了2013年,在“安倍经济学”的作用之下,这个数据开始显著下降,2020年后这个数字又再次回升。
但日本企业工资的变动幅度极为有限,如果仔细分析数据就会发现:虽然2013年后调整工资的公司变多,但实际上工资调整的幅度很小,平均工资提高率仅为2%左右。
2021年,当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波及日本时,日本的工资–物价范式再次暴露出了破绽,并迎来了新局面。首先是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提高了,并开始修正讨厌涨价的心理感受,企业的价格冻结惯例也有了改变。
日本内阁府每月对约8400个家庭实施“消费动向调查”,其中有一个选项,就是未来一年预期通货膨胀率走势。从调查结果看,2020年秋季开始提升通胀预期上升现象,到现在已经增加4个百分点。同期实际通货膨胀率上涨3.5%,显示预期通胀率的上涨速度超过实际通货膨胀水平。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就是大概很多人看到实际通货膨胀率上涨后预期未来的通胀率还会持续上升。实际上从过去的数据看,普遍存在这一倾向。但这次调查中出现的通胀预期超过实际通胀率的上涨幅度,在日本是史无前例的。
通货膨胀预期为何出现了如此快速的上升,可以考虑以下因素。
一个因素是,这次涨价集中在汽油等能源相关产品以及食品类,这是消费者生活不可或缺,也是频繁购买、经常接触价格标签的商品。
另外一个因素是,欧美国家出现的高通货膨胀影响。日本媒体轮番报道欧美国家正在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不论欧美国家是因疫情暴发还是俄乌冲突引发了通货膨胀,这些背景同样对日本也都产生影响。因此,经常接触这些报道的日本人就会想象日本也会出现欧美国家那样的通货膨胀。
部分民众认为,日本已经结束长期的通缩局面,进入通胀时代,但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通货膨胀率仍然低于主要发达国家,仍未达到日本央行预计的2%的目标。日本目前面临的问题是,物价水平虽然有所上升,但工资水平却没有相应增长,导致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下降。
2023年春季的劳资协商期间,日本大企业的加薪幅度出现了明显的提高,平均加薪率达到3.99%,较2022年提高了1.72个百分点,平均工资水平也增加了5800日元,达到13362日元,创下30年来的新高。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日本消费者对工资前景的悲观看法,60%的消费者认为工资水平将保持不变,而欧美国家有超过50%的消费者预计工资水平将上升。
事实上,截至2023年11月,日本的实际工资(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已经连续第20个月同比下降,通货膨胀的压力继续超过工资增长的效应。面对这种局面,日本央行是否会调整其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发了市场的关注。一些经济学家预测,日本央行可能会在2024年将短期利率从-0.1%上调至零,结束负利率政策的实施。但这也取决于大宗商品价格和工资水平的变化,以及日本央行对通胀前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