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淑玲
入乎其内
鉴赏诗歌离不开对意象和隐喻的分析,也需要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情感的内在节奏,从而体会诗歌的意蕴。
一、体会意象和隐喻
意象是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诗歌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象征隐喻,即通过意象与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态度产生对焦。隐喻使诗人的抒情角度发生转移,使得诗歌的意蕴变得更加深厚。
如何体会意象的隐喻含义?
第一,找相似点。阅读诗歌时,要关注本体与喻体,寻找二者的相似点,通过分析喻体的特点来体会本体的特点,品析其隐喻含义。比如普希金的《致大海》一诗中辽阔而又自由、深沉而又有力、骄傲而又倔强的大海,正是诗人反抗意志的象征。
第二,由此及彼。关注诗歌的创作背景,由诗内意象联系到诗外作者生活实际。知人论世是找到诗歌意象隐喻含义的关键。
第三,缘景明情。抓取诗歌中的突出物象,依据这些物象领悟作者的感情。比如《树和天空》中诗人通过“一棵走动的树”“灰色”“果园里的黑鹂”“雪花”营造了朦胧的意境,意蕴丰富,关联着多方面的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歌德的《迷娘(之一)》则通过描述故国意大利美好的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以及她被诱拐到德国时路过的云径、山冈、悬崖、瀑布等,抒发了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美好世界的追求。
二、把握诗歌的节奏
诗歌的节奏就是语言和情感所呈现出的规律性的起伏变化。
1.诗歌语言的节奏。
诗歌语言的节奏从听觉方面来说,包括平仄、轻重、押韵、停顿、快慢等各方面的和谐,与诗人的情感吻合,流畅而不拗口。如歌德的诗《迷娘(之一)》中反复出现的“前往”,犹如一声声急切的呼唤,复沓叠唱,拨动着读者的心弦。这首诗歌中每节的最后三句都采用了基本相同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了词,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还表达了前往的急迫心情,从而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
诗歌的生命有相当一部分蕴藏在韵律与节奏中。诵读时要将气韵融入对节奏、韵律、轻重音、语速和语调的把握上,这样更容易走近作者,产生情感共鳴。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现代诗歌的节奏,打破格律诗的壁垒,将词、句、情感统摄起来,有时表现不出平平仄仄仄的变化,没有严格的押韵。
2.诗歌情感的内在韵律。
把握诗歌情感的节奏,要透过诗歌的形式和现象看到诗歌本质内核。诗歌的每句诗可能都有它想表达的独特内容、想阐发的意义,但每句诗又不是和其他诗句互相割裂、互相脱离的,所以解读诗歌情感节奏的时候必须关注整体语境。诗歌的内在节奏主要表现在情感的统一和变化上。情感节奏的统一,指的是抒情的中心集中具体明确,贯穿全文。比如诗歌《致大海》的内在情感节奏,围绕的主线是“赞美大海的自由”,一以贯之。统一的情感节奏跟随脉络发展,会生发细微的变化。比如《致大海》中从诗人热爱大海,到“因自身的不自由”而感到悲伤痛苦,再到深情缅怀英雄拿破仑和伟大诗人拜伦,抒发自己崇尚自由而壮志难酬、敬慕英雄而前途渺茫的困惑。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这首诗歌内在情绪的起伏跌宕,理解其中对现实和自我的思考,感受诗人在重重束缚下迸发出的斗争激情。
值得注意的是,诗歌的语言节奏与诗歌的情感节奏是相辅相成的,通过吟咏的声调变化能更好地体味诗人感情,诗人的情感变化也能引起了语言节奏的变化,抑扬起伏与情感密切相关。
出乎其外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风颂(节选)
◎〔英国〕雪 莱
哦,狂暴的西风,秋之生命的呼吸!
你无形,但枯死的落叶被你横扫,
有如鬼魅碰到了巫师,纷纷逃避:
黄的,黑的,灰的,红得像患肺痨,
啊,重染疫疠的一群:西风啊,是你
以车驾把有翼的种子催送到
黑暗的冬床上,它们就躺在那里,
像是墓中的死尸,冰冷,深藏,低贱,
直等到春天,你碧空的姊妹吹起
她的喇叭,在沉睡的大地上响遍,
将色和香充满了山峰和平原。
不羁的精灵啊,你无处不远行;
破坏者兼保护者:听吧,你且聆听!
……
请把我枯死的思想向世界吹落,
让它像枯叶一样促成新的生命!
哦,请听从这一篇符咒似的诗歌,
就把我的话语,像是灰烬和火星
从还未熄灭的炉火向人间播散!
让预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
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要是冬天
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
(选自《雪莱抒情诗选》)
举例赏析诗歌中意象的隐喻含义。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杯形花(节选)
◎〔印度〕泰戈尔
赠给我的一种花,叶子是草绿色,
紫花似精巧的盈光杯。
我询问花名,得不到答复。
它是容涵无名星星等无量数
未知的宇宙家族的成员。
我在幽秘的私人知识库内,
为它起名为“杯形花”。
应邀在花园就座的还有
天竺、牡丹、晚樱花、金盏草。
它享有不被考证、围观的自由,
未戴上种姓的枷锁,
是脱离社会的游方僧。
“杯形花”眼看着凋谢了,
风儿不曾把凋谢的声音送进耳朵。
……
大海沙漠发生沧桑变化,
岁月的长河中,
创造的冲突锤炼这小花的初始的信念。
亿万年来走在盛开、凋残的路上,
“杯形花”古朴的信念,
变得新颖、鲜活、生动,
它最终的形象尚未显露。
它无形的信念,
不用线条勾画的肖像,
存在于哪种不可目睹的冥想之中?
(选自《叶盘集》)
诗中描写了哪些突出物象?这些物象有什么作用?
答:
(参考答案见下期中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