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宏观经济形势与国企改革发展

2024-04-22 06:32王绛
中国经济报告 2024年1期
关键词:企业

王绛

提 要: 2023年我国经济虽然运行平稳,但仍存在一些影响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在当前形势下,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我国各类企业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国资国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

2023年我国经济常态化运行,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主要预期目标圆满实现。表现在,宏观经济恢复性增长,城乡市场持续恢复,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外贸结构持续优化,金融平稳运行。

2024年是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当前,我国面临的内外环境仍然复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任务仍然较重,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国有企业在保民生促增长,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诸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责任。

一、我国经济运行仍存在深层次问题

2023年我国经济虽然运行平稳,但仍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将继续影响202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经济发展。

第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虽然我国经济2023年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但这是建立在上年较低基数上的。从环比看,一季度GDP环比增速2.2%,二季度增长0.8%,三季度增长1.3%,四季度增长1.0%,说明经济的持续动力不足。如按美元计,2023年我国GDP降至17.89万亿美元,经济规模跌至美国的65.4%,与前两年占比突破70%相比,差距有所扩大。2023年1-11月,我国主要税收收入项目除了国内增值税由于2022年同期基数较低原因同比大幅增长47.6%以外,其他主要税种如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关税、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等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4%,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的压力仍然较大。

第二,外部市场正在深入调整。虽然2023年我国出口形势向好态势明显,但如以美元计价,2023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下降5.6%,出口下降5.2%,贸易顺差收窄 2.7%。虽然我国对“一带一路”和部分国家地区的出口有所增长,但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较多,如对美国出口下降8.5%,对欧盟出口下降5.8%,对日本出口下降3.3%,产能过剩的问题仍将在2024年困扰我国企业。

第三,国内市场约束依然较强。虽然我国经济正在稳步恢复,但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并未完全消失,影响家庭和企业消费投资信心、风险承担意愿和能力。2023年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位于20年来的低点,9月仅为87.2,比2019年同期大幅下降36.9。2023年民间投资同比增长-0.4%,民营经济信心有待提振,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3.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3.6%,制造业企业利润受挤压。2024年进一步培育投资信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扩大内需的任务仍然艰巨。

第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效率较低。虽然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0%,但仍然继续创2021年以来的新低。2023年前10个月国家发改委审批核准固定资产项目总投资额1.42万亿元,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是上年同期的2.9倍,发行用于项目建设的专项债券3.5万亿元,下半年专项债通过加快结存限额发行和使用,叠加超6000亿元政策性金融工具接续,为全年基建投资增长提供保障,政策性银行还发放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贷款1055亿元。2023年,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9.3%,其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比上年增长13.3%。但这些巨量资金投入仅带来了5.9%的基建投资增长。说明我国传统基建项目已经基本饱和,新基建尚未能接续,导致基建投资效率降低。

第五,货币政策效果未完全达到预期。2023年1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比年初增加了49.1万亿元,但GDP增量为5万亿元,也就是说,49万亿流动性仅带来了5万亿元的GDP增长。从社融情况看,也存在低效问题。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但2014年以来,利息支出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值始终保持在40%左右,个别年份甚至接近50%。过去三年,累计利息支出占累计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比例为36%,部分企业和地方仍然依赖举新债还旧债的发展模式。资本市场表现疲软,2023年沪指累计跌3.7%,深成指累计跌13.54%,创业板指累计跌19.41%,上证50指数跌11.73%,科创50指数跌11.24%,沪深300指数跌11.38%,中证1000指数跌6.28%。资本市场投资表现出信心不足的问题,大股东持续减持是重要因素。2023年1-11月,A股1834家上市公司累计公告减持规模1.29万亿元、增持规模185亿元。央行降息降准,持续发力,货币增速远远快于经济增速的同时,市场信心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

第六,地方及企业债务问题仍然突出。2023年全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其中,企业债券净融资1.63万亿元,同比少4254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6万亿元,同比多2.48万亿元。2024年为城投债到期高峰,在债券到期规模增加、再融资难度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减弱等背景下,弱资质区域的尾部城投风险仍需关注。2023年,我国债券市场已有50家发行主体对152只债券进行展期,展期规模高达2044.45亿元,超过2022年展期量达到历史新高,后续债务偿还的情况仍不容乐观。2023年初至12月初,我国债券市场已有31家发行人违约,共涉及境内外债券68只,违约规模合计为1041.7亿元,此外,目前仍有为数众多的出险房企仍未完成债务重组。债务问题对我国金融稳定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

二、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

在当前宏观经济发展趋势下,包含国有企业在内的我国各类企业都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一是市场与资源约束将加强。2023年1月以来我国制造业复苏力度一直较弱,除9月外,4月份以后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低于50的荣枯线。2024年市场及资源对企业发展约束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进一步凸显,并可能导致企业两极分化,资源和利润均向优势企业集聚,弱势企业将面临更多经营困境,转型升级缓慢的企业可能遭到市场淘汰。

二是稳增长压力增大。国有企业要承担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和不断提高基础民生、引领国民经济向世界产业高端发展的任务,同时也要承担反经济周期,帮助国家克服重大经济社会危机的重任。当前经济下行环境下,需要大型企业发挥稳增长、稳预期、保障社会就业平稳的责任。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下降,国有企业稳投资作用明显,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0%,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4%。特别是中央企业积极落实重大投资、重大项目建设,在稳住经济大盘方面发挥了“压舱石”作用,1-11月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含房地产)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1.6万亿元,同比增长31.8%,主要覆盖新一代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在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滑的同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总额增长7%,国有企业成为支撑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在企业利润空间收窄的同时,对财政加大支持的任务趋重。在当前财政运行紧平衡,收支压力较大的情况下,需要国有企业在保障财政稳定、提供社会保障等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2023年,全国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加上上年结转收入总量为5634亿元,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预算数加上上年结转收入总量为2499亿元,全国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0.94万亿元。国有企业亟须进一步提高资本经营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承担起稳定财政收入、促进民生改善的责任。

四是技术创新能力需进一步增强。虽然近年来我国企业面临引进发达国家技术遇到障碍,传统制造业被东南亚、拉美、印度等国追赶并替代等不利环境,但创新能力仍然不断提升。以汽车行业为例,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量为517.1万辆,同比增长59.5%,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特别是中国品牌比亚迪销出302万辆、排名全球汽车销量第九位,但与头部企业丰田汽车集团全年卖出1065万辆、大众汽车集团售出880万辆、现代起亚售出689万辆相比,差距仍然巨大。

五是发达国家市场不乐观。当前,我国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政经关系仍然不够稳定,西方发达国家打压我国高新企业趋势仍然明显,对我高技术、设备等限制很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不仅影响我国产品向高附加值的地区出口,也影响高技术、关键设备进口,部分产业链环节外迁也可能对我国产业链生态产生影响。

三、加快国企改革发展,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这为2024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国资国企要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定位,持续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

(一)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

一要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2023年7月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强调,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我们主动作为,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战略举措。各地方、部门和企业要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加紧落实一系列重大开放举措,充分发挥我国制造业大国优势,聚焦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交流合作的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合作,积极主动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

二要努力稳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切实扩大内需。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稳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促进经济长期健康发展。要积极扶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在促进创业、激励创新的同时,扩大社会就业,为扩大内需夯实基础。

三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积极性。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精兵简政,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全面激发地方和企业进行改革探索和实践的动力。

四要以明确的产业政策为重要抓手,推动产业投资升级。要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把握传统和新兴并重、制造和服务协同的基本方向,聚焦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坚,以新技术、新需求、新业态为导向,着力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结构优化,为我国产业升级、追逐世界科技进步浪潮创造条件。

五要转变债务驱动增长方式,健全财务硬约束机制。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软预算”现象较重,盲目布局,重复投资,效益低下,对债务形成严重依赖,不仅不利于地方经济和企业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和社会稳定。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加快转变粗放式发展方式,建立健全财务硬约束,以新质生产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六要进一步健全我国资本市场。要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改革,更好发挥资本市场功能,加快构建以资本市场为主平台、以股权投资为主方式的直接融资新格局,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稳定向好

一要承担并落实好保障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重要责任。国资央企要牢记“国之大者”,牢牢把握国资国企新使命新定位,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集中,切实保障和促进我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供应链安全。同时,国有资本要提高整体配置效率,聚焦重点领域,提升产业链韧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引领、安全支撑作用。

二要加强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集中攻关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沿技术,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制高点。要通过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促進科技创新的经营机制,实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机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培育竞争新优势,持续引领行业技术进步,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要努力提高资本效率。要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深入开展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行动,大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2022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与美国的比值大体在40%左右,日本和韩国在高速增长阶段结束后,全要素生产率分别达到美国80%和60%的水平。我国要在2035年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有企业需要力保全要素生产率年增速达到2.5%-3%,才能接近发达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

四要大力提升核心功能,培育核心竞争力。国有企业要在不断提升核心功能的同时,打造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国内产业的转型发展。要学习国际跨国公司聚焦自身核心产品、核心技术的提升能力,学习他们在全球高效配置资源的能力和品牌建设与培育能力,不断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实现由“做大”向“做强”“做优”的转变。

五要全面加强风险管理。面对复杂困难的内外市场环境,企业要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融入每个重要的业务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强化经营过程的监管以强化资本管控,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建设,健全合规体系,实现企业稳健经营,保障国有资本运营安全,避免出现重大系统性经营风险。

(作者单位为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