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榆
摘 要:在我国高职教育实践中,政治思想教育既是思政课程教师的职责,也是专业课教师的职责,加强每一位教师自身思政理论学习和品格修养,加强教师对学生政治素养的引导和塑造,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改革,以技能培养和职业素养促进专业发展就非常有必要。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我校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汽车类等专业均開设本门课程,通过探索基于课程思政的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实行课程思政教育路径,充分发挥教师育人的功能和作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以及新兴技术,使学生掌握常用的信息化办公技术,从而为后期专业学习以及职业能力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程思政 信息技术 新兴技术
1 前言
立德树人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而“课程思政”明确提出在知识传授中注重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1]。因此学校所表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现在学校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相,而且尽可能的与学校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相适应。不仅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校内的所有课程之中,同时还渗透到课外、校外活动、教师职责、校政工作等等之中。
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是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保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全面育人工作,教师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优化信息技术课程建设,更好的区分教学、课程以及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导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专业教师通过参与 “课程思政”的构建,一方面可以对完善专业课架构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本文从课程目标的设立开始融入思政目标,通过增加课堂互动、丰富课堂内容、在教学环节发掘、展开、延伸思政资源,再通过多方位开展教学评价,巩固思政学习效果,形成正向反馈的教学闭环,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信息技术课堂,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效果。
2 信息技术课程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校电子信息类、机械类、汽车类等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重点在于知识的传授、讲授和演示,教师通过课堂操作讲解实例的操作步骤,学生再进行练习操作,操作中遇到问题再向教师提问,教师进行答疑和指导,这样的课堂更偏向于对学生技能的训练,而缺少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而缺乏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没有达到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需求。
信息技术课程是公共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办公技能,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要求高于其他课程,这也就对学校的硬件设备有了一定的要求。现在学校的现状是机房设备存在更新不及时,版本不一致,上课地点不固定等因素,导致教师和学生在配合的过程中,不能够更有效的完成任务。而且信息技术课程的素材积累与教师本身的经验息息相关,而课程对教师的需求量比较大,缺乏对教师在专业课程方面的培训,导致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性质,授课教师大多数为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学的经验少,对思政元素的融入不够,发掘和延伸思政元素与知识点融合点的力量还不够。与此同时,鉴于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不够,喜欢上课玩手机打游戏,课后懒惰心理等因素,对教师授课过程中思政育人的作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信息技术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当前的评价体系缺乏对于思政教育的效果评价,仅仅将作业完成情况、期末考试表现作为考试的标准,无法全面呈现德育的有效性。传统的评价策略不能满足当下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的需求,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育策略是很有必要性的。
3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3.1 总体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总体目标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根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和学生学情,拟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理论和实践环节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实现《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以及人才培养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将思政教育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积累思政素材,设计开展思政教育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不断提升教师德育引领和价值教育能力。
3.2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方法
3.2.1 开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现代教学方法
立足高职学生求知需求、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依据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设计,创新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强化专业课程思政资源建设,提供多样化的课堂教学场,形成知识、技能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交互联动效应,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AR、VR等智能技术实现微课教学方式实现翻转课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数字化创新与发展能力”思政教学目标;通过任务导入、跟随操作、分解操作、讨论交流、课后总结反思等步骤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 融入思政元素,完成资源库建设
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思政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包含“民族文化”、“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和“团队协作”等德育要点,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始终把专业精神、职业素养、工匠文化贯穿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在深刻把握高校“课程思政”改革的内涵、背景和理念,深入摸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的现实基础之上,把握政策导向,学习“立德树人”的典型案例、收集整理与专业契合度高的德育素材[3]。
在概述章节,通过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的社会责任与职业道德,增强社会职业感,履行个人在社会的责任与道德;通过了解计算机发展的背景,让学生明白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技,加深学生对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科教兴国;通过中国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让学生对中国的科技文化和中国的发展充满自信和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文字处理模块,通过让学生制作简历,让大一新生明确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从而通过丰富学生在大学期间的生活填充履历,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通过我国的传统节日,如“重阳节”、“冬至”、“元旦”等主题制作板报、班报、邀请函、名片等,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完成实践技能的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个人需求。
在数表格处理模块,通过我国GDP数据的统计,让学生感受国家发展的速度,从而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通过实际生活的例子,如超市销售记录表的数据处理,更好的感知现实生活;通过调查、分析、统计等方式制作数据图表,进一步掌握数据统计的意义。
在演示文稿模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文字作为素材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理解。以积极向上的开放主题为指导,让学生进行分组制作演示文稿,并进行演讲比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以及自我表达能力。
在网络安全模块,让学生了解网络无处不在,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文明上网,增强正确的法律意识,做遵纪守法的网民。
3.2.3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在高职教育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低,注意力不集中,往往会影响教师教学计划的开展,进而降低了课堂教学质量。“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法,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利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技能知识大赛、ppt演讲比赛等,从主题确定、自主创新、团队协作等方面,对学生参赛的整体表现给出过程性评价,以比赛的形式实现学用相长、知行合一,很好地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4]。
3.2.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完善的评价体系能够对于教学效果有着全面的反映,教师可以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学习通或智慧职教学习平台对学生在课堂表现、实践动手操作、课堂互动、职业素养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系统性的观察,通过开展比赛活动、问卷调查、开放性作业、线上测试等方式综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实行课内课外双线并行教学,采用过程性评价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客观评价课程学习效果,再进行总结性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思政学习效果,激励学生自发提升完成思政目标的意愿;注重发掘学生的劳动意识、合作精神,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工匠精神;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求真务实精神等,促进学生思政目标的达成度,加深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印象,强化思政教育效果。
4 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
一是实现以专业课程为载体的思政课程建设的主要方式方法,为专业课程建设提供主要路径和创新路径。二是充分利用共享资源平台和现代信息技术,切实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更新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增强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度和自我学习力,为学生更好地踏入社会、走入职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通过学生之间的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共同奉献的能力,促使同学们之间甘于奉献,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5 总结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实用的实践课程,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将产生很重要的影响,每一位高职教师都应该重视思政教育,将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当中,希望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信息素养與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需要时间的凝练和实践的检验,今后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将从实践中发现信息技术的思政价值,与时俱进地将课程思政融入理论及方法,为其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23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信息技术》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刘鹤,石瑛,金祥雷.课程思政建设的理性内涵与实施路径[J].中国大学教学,2019(3):59-62.
[2]谢幼如,邱艺,黄瑜玲.智能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4):76-84.
[3]钟勇为,王木林.中国课程与教学论百年发展回顾与展望[J].现代大学教育, 2021, 37(2):66-78.
[4]胡雷.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项目教学模式构建与应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37-40.
[5]常逢佳,常逢锦.混合模式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1):46-50.
[6]彭志勇,邓世权.“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1,17(17):132- 13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