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2024-04-21 11:00李敬华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1期
关键词:群众文化建设广场舞农村

【摘 要】广场舞是一种娱乐属性较强的舞蹈类艺术,兴起于民间,活动的主体多为老年人,近几年来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也有很多中青年人加入。广场舞活动形式多样,有着非常强大的影響力和生命力,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但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业余生活,而且能够缓解大众身体疲劳和精神压力,在新时代彰显着群众文化的开放和创新性特征。

【关键词】广场舞;农村;群众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J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4)01—153—03

引言

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作为群众自发组织的活动,在我国各个区域具有比较强的普及性,起初兴起于城市社区公园,目前已经逐渐覆盖到农村。广场舞的普及和高传播率使其本质发生了一定改变,从纯粹的娱乐现象演变为一种值得思考的社会现象,彰显着我国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群众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增长。

一、广场舞的特征

广场舞是一种由人们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活动,以社会生活为创作底色,在人们日常娱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城乡文化融合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多种艺术形式交汇,为广场舞的创编提供了多样化的素材。大多数广场舞中都包含着唱歌、演奏、体育锻炼等多种元素,人们在农闲之时,通过参与广场舞活动,可以有效缓解日常劳作产生的疲劳,感受艺术活动给生活增添的色彩。

广场舞作为一种分布广泛的群众文化活动,与其他健身文化活动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广场舞舞蹈素材丰富

广场舞创作吸收了包括农村地区独有的传统工艺、民间杂技等元素,又不断与时俱进跟随时代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广场舞发展至今其精神内涵愈发丰富,创作者在不改变舞蹈原本的基础动作上,加入一些民间的游戏活动或者是传统工艺等,使其颇具地方色彩。

(二)广场舞表现力和感染力强

通常情况下,广场舞的动作较为简单,多是根据音乐节奏重复编排,在参与人数和年龄上并没有特殊的限制,不仅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而且音乐与舞蹈配合产生的美感还能给人带来情感上的享受。在跳舞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可以提升个人表现力,还可以在活动的过程中建立和谐的相邻关系,观众也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下放松身心。在广场舞创编之时一般会选择节奏清晰,节拍分明,富有活力的音乐,再搭配简单、整齐划一的动作,让群众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地放松,达到愉悦身心的作用。

(三)广场舞能传承和发扬民间特色文化

作为一项普及性较高、分布广泛的群众活动,广场舞与专业舞蹈不同,对舞者动作规范要求不高,重在发动广大群众共同参与,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之目的。近年来,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娱乐性质的舞蹈,在创作中融合了各地方的民俗特色,使舞蹈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更加厚重,其表演水平也不断提升,成为发扬、保护、传承农村文化的一种新渠道。

二、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一)群众文化生活得到充盈

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娱乐健身需求逐步增长。因此,不少地方部门根据各村实际情况为群众建设了文化广场,让村民在茶余饭后可以到此进行活动,而在诸多活动中,广场舞颇受村民喜欢。广场舞不同于其他娱乐项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其动作较为简单易学,适合各个年龄段的群众参与,大家在轻松欢快的伸展跳跃中就可以得到锻炼。另外,广场舞对活动场地要求不高,村民们随时都可参与到其中,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

(二)群众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由于过去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欠佳,许多村民对自身身体健康重视不够,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由于长期缺乏适当的锻炼,身体机能和灵活性开始下降。广场舞的普及不仅使村民文娱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村民的健康水平,降低患病概率。广场舞的节奏比较轻快,动作简单且整齐划一,在参与的过程中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能够得到锻炼,增强了村民骨骼的稳定性,也强化了心肺功能。另外,适当的运动对人的血液循环也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对提高村民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2]。

(三)群众身心压力得到缓解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中,越来越多的中青年人口向城市转移,一些农村出现很多空巢老人。这些空巢老人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会逐渐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症状,而自身对卫生健康领域认知不到位,并不知晓消极的情绪是某些病痛产生的诱因,未能及时调整心态,严重影响了身体健康。广场舞具有明显的集体性特征,且对场地和舞蹈基础没有严格的硬性要求,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共同活动,在全身心参与当中,不仅身体各个部位得到充分锻炼,也能够让人们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舒缓,有效调节压力,减少不良情绪,消除孤独感,让参与者感受到更强烈的满足感与幸福感,进而可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广场舞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可以较好地将当地村民聚集起来,让大家更好地沟通交流。通过广场舞活动,不仅让村民们的艺术情感得到熏陶,他们的集体意识和协作意识也得到提升。参与者相互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更加依赖亲近他人,进一步增强归属感,从而使邻里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3]。

此外,当广场舞推广到一定程度,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这项活动后,也能够改变村民的一些陋习,例如福建省永安市不少乡镇随着广场舞的普及,诸如“带彩打牌”“嚼舌根”等现象减少,良好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对于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专业编舞指导

广场舞起源于群众的自发创作,一般是融合了现实生活的元素以及基本的舞蹈动作,从整体上来看虽然能够使参与者的身体得到锻炼,但是在舞蹈结构、动作细节以及艺术形式上都有着较为明显的欠缺,因此广场舞表演起来投入精力较少,不夠美观。另外,广场舞团队成员参与活动时具有一定随意性,不少队伍缺少固定的负责人,使得广场舞活动的规范性受到限制。

(二)噪音扰民普遍存在

广场舞扰民问题已经成为了常见的突出性社会问题。广场舞活动一般是由群众自行组织开展的,通常在晚饭结束后,人们自发地聚集到一些相对开阔的场地进行活动。但是,由于活动场地大多距离居住区较近,过大的噪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工作、学习与休息。

(三)场地限制引发矛盾

随着广场舞越来越受大家喜爱,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广场舞的队伍也逐渐增加,因而对场地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以福建省永安市曹远镇为例,集镇中心附近就有3支广场舞队伍,原有的场地容纳人数虽然足够,但不同的队伍在同一场地活动会有所影响。此外,还有一些地区存在诸如:篮球场与广场舞场地共用引发争执,商铺前广场舞影响生意等现象,因此广场舞场地问题亟待解决。

四、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发展对策

(一)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软硬件设施

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向好的背景下,需要考虑全体群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广场舞作为一项能够推动群众文化发展的集体性活动,需要相关部门支持并做好引导。

首先,加大场地建设投入。加大资金投入,为群众活动提供适宜的空间,尽量不占道不影响他人。虽然广场舞活动对场地的要求不是很严格,但是如果能够供给数量充足的场地,不仅可以有效推动广场舞的发展,还有助于获得群众认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另外,还应在场地建设中加大相关设施投入,例如:为广场舞提供相应的音乐设备[4]。

其次,做好播放设备的改进。传统的广场舞音乐播放方式具有扰民的特性,因此,为了能够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可以更改广场舞音乐播放方式,采用定向音箱的方式来播放广场舞音乐。例如:文化部门或村委会购买设备,将无线音频发射装置和调频耳机分发给广场舞团队的负责人员,跳广场舞的人员只需带上调频耳机就可以接收到音乐。

最后,拓展宣传推广空间。目前,参与广场舞活动的人群依旧以中老年为主,逐步向年轻化受众拓展。基于此,要充分发挥年轻人群的活力,以邀请年轻群体进行舞蹈动作创编、为大众领舞等方式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到广场舞活动中。同时,可以在村委会、文化广场等设置专栏以及通过微信转发等方式帮助村民学习广场舞,加强民众之间交流,进而提升广场舞影响力,吸引更多农村居民参与。

(二)规范集中管理,确保活动健康开展

如何做好广场舞的推广,加强对广场舞的规范管理,确保活动能够健康开展,是群众文化发展道路上不可回避的问题。

首先,建立广场舞协会,提升团队自我管理的能力。可以以乡镇为单位,由文化站牵头成立广场舞协会,从协会中选取部分人员作为协会的管理人员,统筹和组织当地的广场舞演出和排练等事宜;可根据需要在各村设立分会,由村文化协管员或优秀文艺骨干负责分会,广泛听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广场舞的相关规定,以便能够在乡镇文化部门的指导下,实现广场舞队伍的自我管理[5]。

其次,发挥村妇联作用,提高对广场舞队伍约束力。村妇联是由本村妇女选举产生,村妇联骨干特别是妇联主席在妇女中有一定的威信。因此,可以借助妇联在村里的号召力,推动广场舞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当地居民参与广场舞活动的意识,掀起广场舞活动的热潮。同时,村妇联的介入对广场舞活动中一些妇女不文明的行为也有较强的约束力。

再次,鼓励村两委参与,发挥榜样作用。积极动员村两委干部加入跳广场舞的队伍行列,通过长时间的带头示范作用,营造和谐的广场舞学习氛围。同时,村两委作为农村基层干部要自觉承担起组织广场舞活动的责任,开展多形式的广场舞学习,使得广场舞成为农村群众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最后,制定广场舞活动计划,合理开展活动。由文化站牵头,广场舞协会管理人员及各村文化协管员共同参与制定广场舞活动方案,例如:相关赛事的安排,安全应急措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广场舞活动场地和活动开展时间段等。通过详尽的方案以及合理的实施,确保广场舞活动顺利开展。

(三)加强交流融合,丰富舞蹈内容

广场舞需要不断融合新的时代内容,提高参与者的技艺,这样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以达到推动群众文化建设发展的目的。

一是在广场舞中加强本土元素的融入。在丰富广场舞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在如何兼顾广场舞大众性、随意性的同时,又使其具有比较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使其形成更加新颖的、具有传播价值的艺术作品。可以在广场舞的改编或创作中融入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工艺、民间杂技等元素,令简单浅显的广场舞具备鲜明的本土特性,激发更多村民参与到广场舞活动中。例如,福建省永安市槐南镇文化站将当地制作特色米粉丝的元素融入广场舞中,并配以丝线、竹匾等道具,创作出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广场舞《安贞情丝》,将槐南人勤劳淳朴的品质充分展现,深受当地群众喜爱。

二是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交流。“走出去”指的是为了扩大影响力,提升广场舞质量,可以由当地文化站牵头,组织广场舞队伍开展相互交流学习。一方面,可以在本乡(镇)不同村庄之间选取适合区域共同表演,有利于建设和谐村庄;另一方面,可以组织部分文艺骨干到其他乡(镇)观摩学习或参加上一级文化部门组织的培训班。“请进来”是指可以邀请民间歌舞团、县市级文化部门专业人士到农村进行走访指导,将当地民俗文化融入到舞蹈创编中,进一步发挥传承文化的作用。

三是积极开展赛事活动促进广场舞质量提升。可通过组织开展赛事活动进一步促进广场舞质量提升,增强其影响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种节日特征确定相应主题,开展赛事活动。在开展赛事前期,要积极鼓励群众参与,可通过微信、海报等形式扩大宣传,吸引群众,增加其认同感。赛事活动结束后可以对优秀队伍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并请专业人士对参赛队伍进行点评,提高技艺。

五、结语

如今,广场舞活动越来越普及,已然成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舞活动作为一种群众自发性集体活动,既可以使群众身体得到有效锻炼,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又可以改善全体群众的心理状态,促进其道德素养提高,同时还有助于群众文化建设成效提升,成为人们追求更加美好、更加和谐、更具幸福感的生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许晓霞.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戏剧之家,2023(7).

[2]任璐.广场舞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研究[J].文化产业,2022(34).

[3]李娅芳.广场舞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J].农家参谋,2022(8).

[4]王义娟.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1(16).

[5]陈震.广场舞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J].文化产业,2020(30).

作者简介:李敬华(1981—),男,汉族,福建三明人,本科,群文系列,馆员,研究方向为乡镇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群众文化建设广场舞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浅谈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广场舞与群众文化建设
分析广场舞的社会影响
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建议
当前群众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广场舞扰民现状及对策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