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体、工夫、境界论山水画的审美与发展

2024-04-21 05:07杨金
天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工夫审美本体

[摘 要]本体、工夫、境界很早就在很多理学、易学思想中得到体现。在心学中,本体与工夫内在合一,本体为工夫之依据,亦必经由工夫而现实地呈现,在此主客已泯然合一,本体呈现为境界。[1]儒家内圣之学是本体论、功夫论、境界论三者相统一的转化,关键在于心和性,亦可称儒家的心性之学。心性之学正视人的生命,它将人生视为成德的过程,终极目的在于成圣成贤。这种倡导天人合一、人通物神的新儒家传统道德理性人格,同时具有一种道德宗教精神的内在意蕴,对于实现当下每个人生活幸福的人文终极精神关怀具有更大的价值。中国山水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自然风景为主要表现对象,通过笔墨的运用和构图的安排,表达画家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感悟。本体、工夫、境界是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概念,它们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发展轨迹。

[关键词]本体;工夫;境界;山水画;审美;发展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0069-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杨金.以本体、工夫、境界论山水画的审美与发展[J].天工,2024(3):69-71.

一、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概念

本体、工夫和境界虽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哲学体系,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个理想的状态是三者兼顾、相互促进。例如,在教育领域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提升(工夫),还要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的本质和知识结构(本体),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境界)。在管理实践中,领导者不仅要关注组织的效率和业绩(工夫),还要深入理解组织的本质和战略方向(本体),同时也要营造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和文化(境界)。在本体、工夫、境界三者的关系中,正是由于“境界”具有更多突出的中国思想文化内涵,在我国现代思潮、学术转型升级的社会背景下,以马一浮为主的“六艺论”系统建构促成了“六经皆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的形成。作为道家六艺论系统的基本理念和易学的基本原则,马一浮的易学思想也在“本体—工夫—境域”的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中获得完美呈现。马一浮认为性命之大理就是心气之本身。本体犹如一颗种子,富有生命力,本体使生命具有了意义。工夫不离本体,本体离不开境界,三位一体,内在合一。

对于“本体”“工夫”的讨论,主要包含于对“体用”范畴的整体思考之中。“境界说”中最广为人知的是王国维的观点。随着中国哲学本土化建构的进一步发展,宗白华、冯友兰等学者在更深入地汲取西方哲学智慧的基础上,也更为自觉地使用与强调“境界”在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的内涵与价值。[2]宗白华先生根据关系层次的不同,把人与世界的接触分为五种境界:功利境界、伦理境界、政治境界、学术境界与宗教境界,在五种境界之外,他特别提出介于后两者之间的“艺术境界”,它“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提出“道尤表象于‘艺”,而“中国哲学是就‘生命本身体悟‘道的节奏”。这种思考明显传达着中国古典美学的“心法”。[3]与此相似,冯友兰把人可能达到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其划分的依据是“人对于宇宙人生的觉解的程度,可有不同”,因此“宇宙人生对于人所有的某种不同的意义,即构成人所有的某种境界”。这里所说的人生“觉解”,相通于“体认”工夫;境界的高低“以到某种境界所需要的人的觉解的多少为标准”。主观是己,是内;客观是人,是外。在许多普通人的生活经历中,这个层次界线其实是非常分明、清楚的。但每个人都可到某一个工夫境界,可总有某一个工夫经验,在这当中的所有层次界限却都泯没了。这个境界,即为所说的万物一体的境界。[4]冯友兰还讲过:中国哲学的“为学之方”是“修养之方法”,“在此方面中国实甚有贡献也”,这些都表明,早在20世纪前半叶,中国哲学家即已意识到了“境界论”以及作为“修养方法”與“人生觉解”的“工夫论”,可以与西方哲学产生深层次的对话,并能够成为世界哲学体系中新的理论资源。对于“本体”来说仍须承接中国美学思想的现实精神。[5]李泽厚认为,“中国文化的特征或精神”,“关键在于它的‘一个世界(即此世间)的设定,即不谈论、不构想超越此世间的形上世界(哲学)或天堂地狱(宗教)”,从而在本体与现象合一的现实生活中践履体认本体之真。所以“这种文化精神以‘既世间又超世间的情感为根源、为基础、为实在、为‘本体”。这揭示了富有美感色彩的“情本体”所扎根的中华文化根基。蒙培元也认为,宋明理学的基本理论形态是以形而上学本体论为特点的天人之学以及相应的修为理论的建立,即从宇宙本体论开始,过渡到人的本体论,最后达到人和宇宙的本体合一。立足于宋明理学的“人学”内涵以及所体现的“人的本体论”,这里提到的与天人之学相应的修为理论,也就是中国传统的工夫论。工夫论基于本体论,所追求的也是天人合一的返璞归真。

二、以“本体、工夫、境界”论中国山水画的审美

(一)本体:笔墨与形象的统一

本体是指中国山水画的本质,即笔墨与形象的统一。笔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笔法和墨法的运用,是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方式。在山水画中,笔墨的运用尤为重要,因为山水画的精髓在于表现自然山水的气势和神韵,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笔墨来传达。形象则是画面中呈现的自然景观和景物形象。在中国山水画中,形象的表现不仅仅是模仿自然,更是对自然的理解和提炼。画家通过运用笔墨,将自然景观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形态统一起来,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山水画形象。

(二)工夫:技艺与修养的结合

工夫是指中国山水画的创作过程和技艺水平。中国山水画的创作需要画家具备深厚的绘画功底和技艺水平,这包括对笔墨的掌握、构图的安排、色彩的运用等方面。同时,工夫论还强调画家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画家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提炼出自然景观的内在精神,并通过笔墨表现出来。在技艺方面,中国山水画强调“师法自然”,即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体验,提炼出自然景观的内在规律和美学特征。在修养方面,画家也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美学修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色。

(三)境界:精神与内涵的升华

境界是指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境界和文化内涵。中国山水画所表现的自然景观往往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反映了画家对自然、宇宙和人生的理解。在境界上,中国山水画强调“以形写神”,即通过形象的描绘来传达自然山水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同时,境界论还强调画家的个人修养和人格魅力,通过画家的精神境界来影响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国山水画的境界是一个不断追求和升华的过程。画家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悟,逐渐理解自然景观的内在规律和美学特征,进而将其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这个过程中,画家的精神境界也得到了升华和提高,最终创作出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

(四)本体、工夫、境界的理论对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具有启发和影响

山水画的本质是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更进一步地说,是人对自然山水的审美认识和绘画艺术表现。在这一关系中,人是审美本体,自然山水是审美对象,绘画艺术是联系两者的中介,是绘画艺术的工夫,绘画作品所呈现的是境界层次。画家要想在山水画作品中呈现出不一般的境界高度,首先,必须具有较深厚的中国画传统文化素养,这样面对大自然风景才能有所感悟,面对大自然山水才能有感情涌动,否则,何来意境,又怎么能达到高的“境界”呢?其次,需要有良好的民族文化素养,否则很难系统了解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努力从其他优秀文学艺术门类中吸收营养,以表达自己的感受。再次,面对眼前美丽的大自然景物,画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画家只有一颗慧心和一定的主观认识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依靠手中的画笔。而绘画的笔墨语言这个大话题一直以来又贯穿于中国画家一生的审美意识、审美判断、创作理念等的形成演变过程。画家需要对笔墨进行综合考量,在实践过程中,画家应将笔墨与自然联系起来,并加入众多表现自然的创作元素,形成有個性的笔墨语言。更重要的是画家应透过笔墨的挥洒过程达到表达人生意义和审美态度的目的。掌握笔墨才是绘画的工夫,是本体的呈现,而境界就是本体呈现的过程。

三、以“本体、工夫、境界”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当代山水画的发展需要从本体、工夫和境界三个层面来推进。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表现自然和时代特色。同时,也需要重视画家艺术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加强艺术交流和对话,推动山水画的全面发展。

(一)回归传统:从本体的角度来看,山水画的本体是笔墨

在传统的山水画中,笔墨是画面的核心要素,包括线条的粗细、浓淡、干湿等变化,以及墨色的深浅、明暗、枯润等变化。在当代山水画的发展过程中,画家逐渐认识到继承传统的重要性。许多画家开始回归传统,深入学习和研究古代大师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这种回归传统的趋势,使得当代山水画在技法和意境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从工夫的角度来看,山水画的工夫主要体现在画家对自然的观察和表现上

对于山水画的创作,画家需要深入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和力量,并通过笔墨将这种感受表现出来。在当前的多元化语境下,画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自然,如结合不同的视角、构图、色彩等来表现山水的形象和意境。同时,画家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技法和材料,以更好地表现自然。随着绘画技法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当代山水画的技法表现变得越来越多样化。画家不断探索新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使得山水画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样。

(三)时代精神的体现:从境界的角度来看,山水画的境界主要体现在画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上

在当代,画家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需要不断提高。画家需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了解不同艺术门类的特点和规律,同时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自己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语境下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山水画作品。当代山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也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许多画家将现代元素融入作品中,通过山水画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思考和感悟。这种注重时代精神的体现,也是当代山水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四)个性化的表达:在当代社会,个性的表达尤为重要

在山水画中,许多画家开始注重个性化的表达,通过独特的构图、笔墨运用和主题选择,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这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使当代山水画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五)跨领域合作与创新:当代山水画的发展已经不再局限于绘画领域本身

许多画家开始与其他领域的人士合作,共同探索新的表现形式和创作思路。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与创新,为当代山水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之,当下我们要向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张大千等大师学习,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传统诗词和古文的文脉断裂是中国画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现在许多画家在为自己的作品题跋时很少写自己的诗词,而是抄录一些古人的诗词进行补白。目前,中国画还有一种发展倾向,不注重内在意境的营造,而是一味地注重绘画外来意象的艺术形式,使其意境内涵缺失,境界品位不高。事实上,从唐代的王维到宋代的苏轼,诗画的结合越来越密切,拓展了绘画本身的意象形式和文化内涵,在原有的一览无遗的直接效果和视觉形象中加入了诗情画意,逐渐形成了美学意义上的质变。缺少了诗情画意和意境内涵的传统山水画自然变得越来越淡然无味。境界也具有时代性,根据时代发展的历史进程,每个时代的作品都必然有属于那个时代人民的独特精神风貌,同时也体现着山河的壮美,描绘现代的生活、生产及建设、社会风貌自然成了画家创作的主要艺术题材。时代不断发展,人们的精神也会不断变化,不断地涌现出一些新文化精髓、新艺术思想、新时代意识,而在中国画创作中也会出现一些新思路、新的绘画表现形式。

中国山水画的审美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人们对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和艺术风格都有不同的追求。因此,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同时,中国山水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因此,中国山水画也需要通过传承和创新来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重本体、工夫、境界的统一和提升,同时也要注重与现代社会的结合。只有这样,中国山水画才能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潘立勇.西学“存在论”与中学“本体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4(3):27-32.

[2]牟宗三.心体与性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162.

[3]李泽厚.论语今读[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29.

[4]蒙培元.理学范畴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41-42.

[5]李泽厚.宋明理学片论[J].中国社会科学,1982(1):31-52.

猜你喜欢
工夫审美本体
Abstracts and Key Words
对姜夔自度曲音乐本体的现代解读
“工夫”与“功夫”
一杯热茶的功夫
“诗内”与“诗外”工夫
“功夫”和“工夫”
中国手风琴作品创作探源与审美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