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艺术表达

2024-04-21 04:50艾先飞
天工 2024年3期
关键词:艺术表达山水画

[摘 要]中国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被继承、发扬,一直散发着灿烂的光辉。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画的视觉形式语言打动观赏者,更重要的是中国山水画中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思想,使中国画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韵味。儒、释、道的哲学在中国画中都有所体现。其中道家因崇尚道法自然,与中国山水画的核心精神相契合,被中国画家所推崇,在中国山水画中通过艺术表达体现出来。

[关键词]山水画;艺术表达;道家哲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4)3-0066-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艾先飞.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艺术表达[J].天工,2024(3):66-68.

古人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对于中国人来说,特别是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山水不仅是可游览的自然环境,还是人们理想的住所,可隐逸的栖息地。画家在自然的山水中感受生命的哲学以及人生的真谛,通过创作山水画来展现高洁的品格、不入俗流的思想等。而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哲学的体现,其中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画具有深刻的影响,并在山水画的艺术表达中体现出来。

一、道家的哲学思想

道家的哲学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和平与宁静的境界。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道德经》有云:“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古人认为“道”是宇宙运行的原理和规律,也可以理解为超越一切的真谛。道家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道”,而不是违背它,以实现内在平衡与和谐。

道家主张无为,即顺从自然的道,而不是强求或过度干预。通过摒弃欲望,放下执着,尽可能减少干扰和限制,追寻一种自然的状态。道家强调不对抗的思维方式,强调柔性和顺应局势。通过觉察和调整自身来处理问题,而非与外界产生冲突或对抗。因此,道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强调回归自然的本质和追求自由。人应该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要去改变自然的本性,而是顺应其变化。

道家强调透过表面现象,关注事物的本质,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注重探索事物的本质和真理。基于这样的思想,道家强调超越物质界限,追求无形、无象的境界。道家认为人的精神境界可以突破物质世界的局限。因此,道家重视个体的内在修养,通过思辨、冥想、修行等方式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平和。这些道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中国山水画的概况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重要种类之一,中国山水画强调对自然的表达,画家通过绘制山水来体现自然的美。山、水、树、石等元素被画家描绘出来,形成宏伟、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山水画又表达了画家的情感与思想。為了全面了解中国山水画,下面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艺术手法、意境传达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

现存最早的独立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唐代,中国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等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五代、宋代是中国山水画的巅峰时期。荆浩、关仝、董源、巨然是五代时期著名的画家,荆浩、关仝是北方山水画的重要代表,其作品表现了北方山水的苍茫大气、气势雄浑。董源、巨然是南方山水画的重要代表,其作品大多表现南方山水的连绵无尽和烟雨迷蒙。北宋时期的李成、范宽等人继承了五代时期画家的传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对中国山水画进行创新,使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李成的《读碑窠石图》《晴峦萧寺图》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等是重要的代表作。元代时期,“元四家”发展了文人画的风格,注重作品的意境和诗意,他们更加强调笔墨技巧和意境的把握。黄公望是“元四家”之一,《富春山居图》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他的作品注重笔墨的表现力,利用淡墨和湿笔来展现形态和营造氛围。他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运用水墨技法,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理解和情感。明清时期,山水画得到了快速发展。明代的画家沈周、文徵明、仇英、唐寅等推动了山水画的创新,他们注重线条和笔墨的表现力,强调形象的写实性。清代的画家继续发扬和创新山水画的传统,如八大山人、石涛、郎世宁等。他们在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法上有所突破,创作出更加多样的山水画作品。现代的中国山水画则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由于受到西方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一些画家开始从新的角度探索山水的表现,注重表现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真实性。20世纪后期,中国山水画逐渐向抽象和当代艺术的方向发展,不少艺术家运用各种媒介和技术,从个人独特的视角展现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二)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手法及意境传达

中国山水画在构图上通常采用的是“三远法”,“三远法”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来的,指“高远”“平远”“深远”,是画家创作时采取的视角。“高远”是仰视,“深远”是俯视,“平远”是平视。“高远”法表现的山一般具有巍峨高大、雄浑壮丽的气势。“深远”法是“从近山望远山”,可以表现绵延不断的群山以及山涧深邃的感觉。“平远”法表现视野开阔的山水,给人一望无垠的感觉。山水画家通常会运用不同的透视手法来表现风景的深度和远近,通过特定的视角和透视关系,营造出一种虚幻的境界。

中国山水画以简练的笔触表现景物,追求墨色的深浅变化和线条的生动之处。前景经常用重墨或粗线描绘,而远景则用淡墨或细线勾勒。艺术家通过笔墨的运用,强调中国山水画的空灵,使观者可以从简化的形式中感受到自然景观的气韵。中国山水画追求的是一种意境,而非对物象的直接描绘。艺术家通过表达自己的心境和情感,使观者在观赏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沉思。

总之,中国山水画承载了中国艺术家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人与自然、人与宇宙关系的思考。它被视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道家哲学思想对中国山水画艺术创作的影响

道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达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之一,它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认为自然是至高无上的存在。这种自然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山水画,艺术家通过山水画展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

第二,道家思想倡导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主张摆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的自由。中国山水画正是这样一种艺术形式,艺术家通过绘画来追求自由和隐逸的精神境界。

第三,道家思想强调虚无与无为,认为物质世界是虚幻的,真正的境界在于超越物质的存在。这种观念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得以体现,艺术家通过简练的笔触和极简主义的表现手法,创造出空灵、虚无的氛围。

第四,道家思想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情感的表达,通过自省和心灵深处的追求,实现对自然和宇宙的体悟。中国山水画通过表现艺术家的心境和情感,使观者能够产生深刻的内省和思考。

综上所述,道家思想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表达具有深远的影响,赋予了山水画自然观念、空灵与虚无、自由与隐逸、心境与情感等意义,使艺术家通过绘画作品表达自己对自然、人生和宇宙的思考,同时也向观者传递了一种追求内心自由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四、道家哲学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的体现及艺术表达

道家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山水画中展现出许多重要的特点,并通过艺术表达将这些思想传递给观者。

首先,道家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这个思想在山水画中得到了体现。中国山水画以描绘山川河流、峰峦叠嶂等自然景观为主题,山脉、河流、瀑布、湖泊和池塘以及石桥和河堤等都是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自然景观。中国的山水画常常描绘高耸入云的山峰和起伏的山脉。前者如《溪山行旅图》的主山,后者如董源的《潇湘图》。这些山脉通常被描绘为连绵不绝、雄伟壮观的景观。山中要有水才有灵气,中国的山水画经常描绘流淌的水和宽阔的江河。水的流动经常被描绘成起伏有致、奔流不息的状态。水并不一定是大江大河,山间溪流和瀑布景观虽没有大江大河的气势,但通常被描绘得生动活泼,给画作增添了动态和生机。在“平远”山水画中,湖泊和池塘是最常见的。宽广的湖泊和宁静的池塘会给人静谧平和、宛如明镜的感觉。石桥和河堤在中国山水画中起到点景的作用。这些构造物常常被用来增强画面的深度和透视效果。

总体来说,中国山水画以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描绘山川河流来表达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这些描绘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摹,更是画家对自然的理解和审美的体现,体现了大自然的意境和画家的精神内涵。画家通过运用墨色、线条等表现手法,展现山水的灵动与流畅,追求自然美感,以此传达道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其次,道家追求“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在山水画中,画家通过创造虚实相间、深浅不一的构图,以表现山水之间的变化脉络和神秘感。这种画法将自然景观转化为自然之美的象征,传递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无为之境。在中国山水画中,虚实相生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通过虚实之间的对比和相互补充,使画面更具生动感和艺术效果。在山水画中,画家常常用笔墨表现山峰与云雾之间的虚实对比。山峰通常被描绘得具有实感和质感,而云雾则通过淡墨或留白技法来表现,呈现出轻盈、虚幻的感觉。这种虚实对比使得山峰得到凸显,同时丰富画面的层次。在山水画中,除了山,树也是十分重要的元素。画家经常通过林木的虚实对比来表现透视关系。通常会细致描绘前景的树木,树叶、枝干都十分清晰,而远处的树木则以更淡的颜色或者粗糙的笔触勾勒出来,形成一种模糊的效果,给人一种远近错落的感觉。水和倒影也是山水画中创造虚实视觉效果的重要手法。可以用浓墨勾勒出水面的物体,而用淡墨或留白表现倒影,使得倒影与实体之间产生明暗反差,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感。

以上是山水画中虚实相生的例子。虚实相生使画面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突显了画家对自然景色的个人理解和审美品味。

最后,道家哲学中无形无相的思想在山水画中也得到了体现。中国山水画中常用的云雾、山川与江河、树木与花草的画法,强调形象的模糊与虚化,形成了真实与虚幻的对比。这种表现手法使观者能够从虚幻的画面中感受到道家无形无相的精神境界。在山水画中,虚化是一种虚实相生的表现方式,通过运用淡墨或留白技法使画面中的某些部分变得模糊、朦胧。如在描绘远处景观的时候,经常用虚化来表现画面中远处的景观,如山脉、云雾或者水面,通过采用留白或淡墨,远处的景物呈现出模糊或朦胧的效果,使得画面具有更强的空间感。在藝术手法上,水墨渲染是虚化处理的重要手段。虚化技法可以用于表现水墨渲染的效果,通过省略细节或者突出重点,使整个作品简洁、概括。这样的虚化处理能够增强观者对画中主体的联想和想象。细节虚化是另一种方式。例如对花草树木的虚化处理,通过运用淡墨或留白勾勒轮廓,使得细枝蔓叶或者花朵呈现出模糊或朦胧的效果。这种虚化不仅可以强调主体景物,还可以营造出一种浪漫、诗意的氛围。

总的来说,山水画中虚化的表现以运用淡墨或留白技法为主,通过对某些部分进行模糊处理,达到营造真实远景、水墨渲染或者突出主题的效果。虚化可以增强画面的层次感、远近感和诗意,使得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产生更多的联想和想象。

在中国山水画中,道家的哲学思想通过艺术表达得到了充分体现。画家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递出道家追求自然和谐、无为无不为、无形无相的思想观念。这使得山水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哲学思想的媒介,使人们能够通过欣赏山水画感受道家思想的博大精深。

五、结束语

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国山水画承载了道家思想的主要精髓,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正好契合了中国山水画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核。在道家哲学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山水画通过构图的平衡、色彩的协调以及玄妙的山水绘画语言来传达道家丰富且深刻的哲学思想,将中国山水画推到了新的高峰。直到当代,随着现代艺术的兴起和传统艺术形式的不断解体,人们沉浸在现代物质和无聊的文化消费中,中国山水画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面对机械化的生产和枯燥的日常生活,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他们可以通过赏析中国山水画或者创作中国山水画的方式来放松身心。只有到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浏览优美的风景,感受生命的脉搏,才能深刻认识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感受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体会道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在当代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柯川.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中水的意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1): 22.

[2]刘佳昕.郭熙山水画美学中的道家思想[J].美与时代(中),2023(1):39-41.

[3]胡悦晗,王公瑾.儒释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之“水”的意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3):139-142.

[4]赵滕,王浦劬.先秦道家本体的辩证实质及其思想方法探析[J].江汉论坛,2023(6):76-81.

[5]郝堂.试论儒道思想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J].美术教育研究,2011(8):15.

猜你喜欢
艺术表达山水画
我来打开山水画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论钢琴艺术情感体验
室内山水画最养人
陆俨少山水画谱 (五)
钢琴演奏的音乐控制与表达
浅析实验性动画的艺术语言表达
张和平山水画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