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氰酸红霉素降低杂质B精制工艺研究

2024-04-20 07:21郭佳黄延智
当代化工研究 2024年6期
关键词:粗品硫氰酸精制

*郭佳 黄延智

(宁夏泰益欣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夏 750205)

红霉素为红色链霉菌培养分离而来,属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种,具有广谱的抗菌特性,尤其对革兰氏阳性菌抗性更为敏感,如肺炎球菌、白喉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性链球菌及炭疽杆菌等引起的感染[1]。红霉素为脂溶性物质,易溶于有机溶剂,极难溶于水、味苦、口感不佳是其在临床中的最大缺陷,硫氰酸红霉素是红霉素的硫氰酸盐,这种盐类增加了在水中的溶解性,又能保留红霉素的抗菌活性,因此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硫氰酸红霉素在临床中抗菌机理为:通过皮下注射或口服进入机体后,硫氰酸红霉素中硫氰酸基团被脱除,红霉素能够特异性与细菌核蛋白体50S 大亚基的P 位结合改变核蛋白体结构或使其失活,抑制细菌蛋白、核酸的合成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2]。

红霉素主要通过生物发酵法制备而来,其化学分子结构由14 元环的红霉素内酯环、红霉糖和脱氧氨基己糖通过糖苷键链接而成[3]。红霉素A(ErA)为主要的活性产物,也是在抗菌过程中发挥主要作用的物质,红霉素A 在偏碱性环境中活性较高,酸性条件下红霉素A 活性降低甚至降解[4]。另外,生物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一些红霉素A 的异构体,分别为红霉素B(ErB)、红霉素C(ErC)、红霉素D(ErD)、红霉素E(ErE)和红霉素F(ErF),这些物质与红霉素A 结构特性相似,因此在提取过程中这几种杂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成品纯度。其中,红霉素B 和红霉素C 是红霉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两种主要的杂质,其抗菌活性仅是红霉素A 的15%~20%,且红霉素B 和红霉素C 的毒性较大,而红霉素E 与红霉素F 由于含量极少,国内外关于其分离纯化及化学性质方面的报道较少[3]。关于它们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图1 和表1 所示。

表1 组分结构汇总

图1 红霉素结构

目前,红霉素已经成为世界抗生素市场上的第三大类药物,国内对生产红霉素竞争激烈。但目前受发酵菌种与提取水平的限制,硫氰酸红霉素的提取收率低于80%,且产品纯度不高,影响了产品的性能[5]。传统的工序为陶瓷膜过滤、树脂脱色、纳滤浓缩、水相结晶、粗品精制,其中粗品精制是可以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6]。杂质B 在精制过程中,易与硫氰酸钠反应结晶。本试验将采取分段结晶的方式控制结晶参数,对粗品精制进行优化提升产品纯度降低杂质含量。限于目前生产工序,如能降低产品杂质含量提升产品纯度,就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本研究立足于生产的实际情况,在不额外增加生产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产品效能增收。

1.试验与仪器

试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试剂如图表2、表3所示。

表2 仪器列表

表3 试剂列表

2.试验方案

(1)不同pH分阶段精制试验

取一定质量的硫氰酸红霉素粗品溶于丙酮溶液,用液碱调pH 至澄清状态,然后用10%的氯化钠溶液分两次进行盐洗,静置一定时间将盐洗液分离干净。用冰醋酸调pH 至8.0 后加硫氰酸钠,出晶后抽滤得一次晶体Ⅰ,将结晶母液分两组进行试验:①组将结晶母液pH 回调至7.0,再加入一定体积的纯化水养晶一定时间,抽滤得二次晶体Ⅰ;②组将结晶母液pH 稳定在8.0,加一定体积纯化水养晶一定时间,抽滤得二次晶体Ⅱ;③组再取一定质量的硫氰酸红霉素粗品溶于丙酮溶液,用液碱调pH 至澄清状态,然后用10%的氯化钠溶液分两次进行盐洗,静置一定时间将盐洗液分离干净。用冰醋酸调pH 至8.5 后加硫氰酸钠得一次晶体Ⅲ,再将结晶母液回调pH 至7.0,加一定体积纯化水后养晶一定时间,抽滤得二次晶体Ⅲ。

(2)不同起始pH析晶试验

分别称取两份质量相等的硫氰酸红霉素粗品溶于丙酮溶液,用液碱调pH 为9.0,然后用10% 的氯化钠溶液分两次进行盐洗,静置一定时间将盐洗液分离干净。

试验一:溶液Ⅰ中加入硫氰酸钠溶液搅拌均匀,再滴加冰醋酸至晶体析出,离心过滤后得一次晶体Ⅰ和母液Ⅰ,将结晶母液Ⅰ调pH 至7.2,再加一定体积的纯化水养晶一定时间后,过滤得二次晶体Ⅰ。

试验二:溶液Ⅱ先调pH 至8.5,再加入硫氰酸钠,继续滴加冰醋酸至晶体析出,离心过滤,得一次晶体Ⅱ和母液Ⅱ,将结晶母液Ⅱ调pH 至7.2,再加一定体积的纯化水养晶一定时间后,过滤得二次晶体Ⅱ。

3.结果分析

(1)不同pH分阶段结晶对粗品精制组分的影响

取车间工艺中的粗品,按车间工艺对试验进行等比例缩小,验证调节pH 对粗品精制过程中组分的影响,结果如表4 和表5 所示。

表4 不同pH 分阶段结晶工艺数据

表5 各阶段总组分含量

由表4 可知,粗品精制过程中,一次晶体中的硫氰酸红霉素A 较粗品明显提升,杂质B 含量也明显提升,分别上升0.23%、0.14%,这表明杂质B 在一次结晶过程中易与硫氰酸钠反应形成晶体析出。由①、③两组试验可知,一次晶体Ⅲ中的A 组分含量较一次晶体Ⅰ高0.59%,一次晶体Ⅰ中杂质B 含量高于一次晶体Ⅲ。这表明,一次结晶过程中,将pH 控制在8.0 有利于杂质B 的去除。

由表4 和表5 中①、②两组试验可知,在二次结晶过程中,二次晶体Ⅰ和二次晶体Ⅱ中的总组分和杂质B 含量均无明显差异性,相对于粗品,杂质B 分别降低0.36%和0.37%,A 组分含量分别上升13.26%和13.71%,这表明不同pH 分阶段结晶可以有效去除精制液中杂质B 的含量,提升A 组分含量。二次晶体Ⅱ中A 组分含量较二次晶体Ⅰ高0.45%,这表明,在二次结晶过程中,将pH 控制在8.0 更有利于去除杂质B 提升A 组分含量。

(2)不同起始pH对晶体组分的影响

上述试验已经验证了不同pH 分阶段结晶对粗品精制组分的影响,本节试验主要验证不同起始pH 对晶体组分的影响。取用车间工艺中的粗品,按车间工艺对试验进行等比例缩小进行试验,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不同起始pH 析晶工艺数据

由表6 可知,一次结晶过程中,一次晶体中的硫氰酸红霉素A 组分较粗品均提升明显,杂质B 含量也均明显提高,分别升高0.19%和0.15%;二次结晶过程中,二次晶体Ⅰ中A 组分高于二次晶体Ⅱ,杂质B含量较二次晶体Ⅱ中的低,这表明在粗品精制试验过程中,起始pH 为9.0 时更有利于去除杂质B 提升A 组分含量。

4.结论

(1)不同pH 分段结晶试验中,通过对比试验可知,一次结晶过程中,将pH 控制在8.0 有利于杂质B的去除,二次结晶过程中,将pH 控制在8.0 有利于去除杂质B 提升A 组分含量。

(2)采用不同起始pH 析晶的方式进行粗品精制试验,实验结果显示,一次结晶过程中,一次晶体中的A 组分和杂质B 含量较粗品均提升明显,二次结晶过程中,二次晶体Ⅰ中A 组分高于二次晶体Ⅱ,杂质B 含量较二次晶体Ⅱ中的低,说明起始pH 为9.0 时更有利于去除杂质B 提升A 组分含量。

猜你喜欢
粗品硫氰酸精制
逆转脂肪肝,绕不开“精制碳水”之结
废水中硫氰酸盐的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离子色谱法测定PM2.5中草甘膦、硫氰酸盐和高氯酸盐
80%异硫氰酸烯丙酯母药HPLC法分析
抗氧化紫球藻胞外多糖酶解物制备工艺优化
野马追倍半萜内酯精制工艺的优化
橡胶硫化促进剂TBBS制备方法
PTA装置精制单元预热系统改造
针对乙酰吉他霉素的工艺研究
粗酚精制工艺的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