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系统功能这个学派主张,语言是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诞生出来的,在人的互动交往中拥有多重功能。韩礼德把语言功能分为三类:概念、人际、语篇功能。在这些功能中,人际功能指的就是利用语言的交流,可以对讲话者的个人背景,诸如地位、身份,以及说话时的个人情感,诸如态度、动机,进行推断、判断和评价。
语言功能使说话者能够参与到某种情境语境,传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以至于影响他人的观点和行为。在系统功能语法的人际功能基础上,澳大利亚语言学家马丁(J.R.Martin)和罗斯(D.Rose)作为新韩礼德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并发展了评价系统理论。他们认为,这些评价理论是有关评价的,关注的是篇章里表达协商的观点和态度,情感的强度,以及其他种种表示价值和联系读者的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起,评价理论受到越来越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被应用于各类文本的语义分析中,拓宽了语篇分析的路径。近年来,关于评价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数量庞大且增势明显。其中,运用评价理论进行解读的文学文本中,以英文文本为主,如基于评价理论视角研究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中塑造的人物,研究《简·爱》中的情感情况,分析卡勒德·胡赛尼《灿烂千阳》中的态度系统及它的运行和作用等;而对于中文文本的研究则集中在对其英译本的分析方面,如基于评价理论视角研究《好了歌》的英文译本,对《关雎》的五个英文译本进行对比分析等;对于文本本身进行的研究主要着眼于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如基于评价理论视角对《论语》展开分析;而基于评价理论视角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的研究则开展得较少。本文欲以评价系统理论为依据,尝试对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进行分析研究。
汪曾祺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在短篇小说和散文领域里颇有成就。他的文字平淡质朴,字里行间流露着从容的生活智慧和对世间美好的热爱与赞美。他的散文作品《端午的鸭蛋》被选入鲁教版八年级语文课本。
这篇作品利用对端午民俗的细致描绘和对故乡的特产高邮鸭蛋的生动描写,体现出他以高邮鸭蛋为傲的情感和对家乡的喜爱,同时也以一种孩童口吻表达对家乡的怀念之情。可以说,其朴实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评价性语言资源。因此,本文将以评价理论为视角,着重分析文中的评价性语言资源,探讨作者如何利用这些资源表达他的乡土之恋。
一、评价系统
在评价系统中,语言被看成一种手段,用来透视语言使用者的立场、观点,以及态度。评价系统以“系统”为中心,马丁和罗斯将评价性语言资源分为三个系统:态度、介入、分级,各系统下有子系统。态度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包括情感、判断、鉴赏系统,这三者中又以情感系统为中心,因为人在交际活动中,感性的情感体验往往在先,而后才有趋向理性的判定和鉴别的活动。介入系统指的是态度源的介入,即表明语言和篇章及作者声音來源的语言信息,可分为自言和借言。自言即来自说话者自己的观点表达,借言指说话人在输出自己的态度观点时借助投射、情态、让步等手段让他人替自己发声。对分级的考察建立在以上两种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衡量的是态度的强弱和介入的程度,主要表现在语势的增强或上扬,减弱或下降及聚焦的明显或模糊实现。语势强弱是通过强调词、表态性实词、隐喻、诅咒语来实现的。聚焦是对本不可分级的事物进行分级,如true friend就用true对朋友这个关系群体进行极化。分级不拘泥所有的次领域,且能超越整个评价系统,并看作对横跨整个评价系统的人际意义着色。评价系统可用图1表示:
图1 评价系统
二、《端午的鸭蛋》中评价系统分析
本文试图通过把评价系统理论运用到《端午的鸭蛋》中,来分析评价意义在文中是怎样构建作者对于高邮鸭蛋及故乡的骄傲与赞美之情的。评价系统中的评价意义作为一种主观意义由语言的各个层面体现,有音系层面、词汇层面,以及语法层面。本文将主要从词汇层面和语法层面进行分析。
(一)态度系统
态度系统主要关注言语中的情感色彩,以及讲话者如何判定和鉴别某一对象。王振华、马玉蕾认为“跟心理学有关的词语,属于情感系统;跟社会学或论理学有关的词语,属于裁决系统;跟美学有关的词语,属于鉴赏系统”(《评价理论:魅力与困惑》)。情感,判定和鉴别中既有肯定意义与否定意义、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之分,又有表达上的显性和隐性之异。
情感是特指情绪反应和性情,既可以通过心理变化过程呈现,也能用表示情感的关系过程呈现。在文中,这两种过程都有所体现,前者如:
1.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2.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
3.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4.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后者如:
5.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
五个例子从显性、隐性角度上看,都属于显性表达,直抒胸臆。例1中用表否定意义的“瞧不上”来表达作者对他乡鸭蛋的不认可,凸显对高邮鸭蛋的肯定与喜爱。例2中用显性否定表达对众所周知的古代名士袁枚的看法,既可看出作者敢于臧否人物,又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例3和例4中,“肃然起敬”与“惊奇不已”从情感表达的程度上说,都属于高强度词汇,“肃然起敬”除强调了高邮鸭蛋的有名气之外,也体现了异乡人对高邮鸭蛋的高认可度;“惊奇”一词描述了双黄鸭蛋带给人的视觉刺激,凸显其可贵之处。例5中,《腌蛋》指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关于腌制蛋的章节,主要是对高邮鸭蛋品质的肯定和食用方法的介绍。作者使用“亲切”“与有荣焉”这样表肯定态度的词汇,表现了他对家乡特产的满意与骄傲之感。
判定系统是指根据制度规定的一系列规则对人的行为进行正面或负面的评价。该文中含有表判定的词汇的句子有:
6.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
7.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
句中的“善于”和“小心”都是具有肯定评价意义的词汇。例6是对高邮人腌鸭蛋能力的认可。例7通过对孩子吃鸭蛋过程的描述,体现了端午节中鸭蛋对于孩子的意义。
鉴赏指对事物、人或人的行为进行鉴定和欣赏。从中可看出鉴赏者对各种事物的态度,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在《端午的鸭蛋》中,鉴赏既有作者的感受,也有对高邮鸭种和鸭蛋的鉴赏,体现在词汇方面,如“好”“著名的”“多”“质细”“油多”“柔嫩”“通红的”“秀气”等,成批输出。这些词汇既包含作者对高邮鸭蛋的感受,又有对高邮鸭蛋数量、味道、形状的描写,且多为显性的积极性词汇。同时,文中还有关于别处产的鸭蛋的描述,如“发干”“发粉”“石灰”“淺黄色的”“偶有”等,多为显性的消极性词汇,与高邮鸭蛋形成对比,体现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另外,文中鉴赏的使用体现在语法层面的特点是多用感叹句、设问句,如:
8.一尺来长的黄色、蓝色的纸条……这就能辟邪么?
9.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
10.还不就是个鸭蛋!
11.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
以上四句话中的设问和感叹语气塑造了一种孩童之气,增加了行文的活泼度。
12.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13.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以上两句话中的感叹语气强烈表达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偏爱,对家乡的自豪感呼之即出。
(二)介入系统
语言的使用者利用介入手段调节使用者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能担负的义务和责任。介入可通过自言和借言来实现。自言部分源于说话者本人,因而说话者需对自己的言语承担全部责任。而借言因为是借用他人的言辞,具有多声性、对话性,说话者一方面可以增加言语的客观性,一方面可以逃避、推卸责任。在《端午的鸭蛋》中,自言的一个特点是极性形式的肯定句式,如“……是……”的使用:
14.我的家乡是水乡。
15.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
16.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
在以上的观点里,意义归一性主要呈现为断言、否定。断言表达为“这是”,否定表达为“这不是”。这三句话中“……是……”结构的使用体现了命题的毋庸置疑性,表达了作者对家乡自信的态度。
借言的三种手段—投射、情态和让步,文中都有涉及。投射分为间接、直接、话外,以及领域投射。在《端午的鸭蛋》中,涉及投射的有:
17.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18.但是《腌蛋》……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
例17和例18都采用了直接投射的方式。例17通过对他人话语的引述体现了高邮鸭蛋的家喻户晓。例18通过摘引袁枚《随园食单·小菜单》中《腌蛋》一章,体现了高邮鸭蛋自古以来就为人称道。
19.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20.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
例19和例20则采用了间接投射的方式,通过各地商家对高邮招牌的使用,来表达对高邮鸭蛋的肯定。
根据巴赫金的“多声”观点,例17到例20的投射主要表现为某一种或几种语篇的外部声音。这些声音的使用保证了命题或倡议的客观性和可信性,具体到文中,就是高邮鸭蛋的名气与品质是有口皆碑的,而非作者一人主观认为。
韩礼德认为情态是处于肯定与否定之间的一种语义空间,是位于两个极点之间的语义生态群。在肯定和否定中间存在两种可能性:第一,不同值概率(如certainly);第二,不同值频率(如always)。在英语里,概率和频率可通过表情态的动词,如will,或是表情态的副词,如sometimes、possibly等来实现;或者,二者兼而用之。汉语里也有类似的助动词用以表达情态,如“他可能上图书馆去了”;还有表情态的附加语,如“大概”“也许”。不同的情态词具有不同的量值(value)。韩礼德把情态量值分为高、中、低三级。《端午的鸭蛋》中多处使用到高值情态词,如:
21.写黄烟虎字笔画不能断,所以我们那里的孩子都会写草书的“一笔虎”。
22.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23.上海……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以上这三句中,“都”“一定”“必”都是表高概率的词汇。例21中的“都”是说作者那儿的小孩子都具有撰写草书形式的“一笔虎”,体现的就是端午放黄烟子这个风俗在当地的流行。例22中的“一定”是指端午节午饭的菜中一定有苋菜、虾、鸭蛋,说明这三道菜的普遍的同时,也为下文对高邮鸭蛋的介绍做了铺垫。例23中,“必”的使用体现了人们对高邮鸭蛋的认可,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特产满满的自豪感。
24.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
25.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
以上这两句话中,“每……就”的句式表现了高频率。例24中该结构的使用,表明了送符的那些道士,也就是“我”寄名的干爹对我们家的情义,同时也能看出当地对端午节的重视。例25中该结构的使用,表明了故乡鸭蛋确实声名在外,进而体现作者由此而生的自豪感。
马丁和罗斯将让步看作反预期,包括连接词和接续词,如but、however、although、even if等,这类词常放在小句句首,又如already、finally、still、only等,这类词常放在句中。与之对应的汉语连接词,如“但是”“然而”“虽然”“即使”“突然”“事实上”等;汉语接续词,如“已经”“终于”“仍然”“仅仅”“即使”“只是”等。在《端午的鸭蛋》中,表让步的评价性言语资源集中在:“只”和“只是”,出现五次;“不过”,出现三次;“但”和“但是”,出现三次;“然而”,出现一次。如下例所示:
26.黄烟子是……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
27.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
28.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
29.只是切开之后……使人惊奇不已。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
30.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亲切……
31.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以上这些句子中,除例26和例27中的“只是”是为了强调事实,其他例子中让步性评价资源的使用是为了突出连接词或接续词后面的内容。例28到例31中这些词的使用更是发挥了欲扬先抑的成效。例28中的“但”字就突出了高邮鸭蛋的“多”。例29中的“只是”一词活泼生动,读者仿佛在被引导着去看一颗切开的蛋;“不过”“但”的使用除了突出表現了在作者眼中高邮鸭蛋的质量好,同时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使人读之忍俊不禁。例30中的“但是”也有同种效果,虽然“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但是因为他夸赞了高邮的鸭蛋,“我”便感觉非常亲切,也能“与有荣焉”,转折不可谓不风趣。总之,这些让步性评价资源的使用在突显了作者对高邮鸭蛋,对故乡的喜爱与骄傲之情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行文的趣味性。
(三)分级系统
分级研究的是其他两个系统在程度上的表现,因而存在于整个评价系统中。
大多数评价的价值可以根据强度,在高低的连续统一体上进行分级。在表达情感时,满意、喜欢、爱的情感强度一个比一个高,如判定一个人工作一丝不苟就比评价一个人工作认真的强度高;在表达可能性上,“一定”显然属于高值,而“差不多”属于中值,“可能”就属于低值。在《端午的鸭蛋》中,除了上文提及的高值情态词,如“每”“都”“必”的使用外,其他系统中也普遍使用高值词汇,如表情感的“亲切”,判定的“善于”“肃然起敬”,鉴赏中的“惊奇”。不过,文中在分级系统方面最显著的是各种形式的显性增强词汇的使用,如“很亲切”“很小心”“惊奇不已”“实在看不上”“确实是好”“好看极了”“完全不能相比”“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这些词的使用,属于对分级中力量(force)的运用。力量是指讲话的人借以把人情关系的印象和言语的容量分级(降低或提高)。文中使用的表力量的词汇,提高了作者的言语的容量分级,增强了语势,将作者对高邮鸭蛋、对家乡的积极肯定的态度毫无保留地表达了出来。
本文基于评价理论视角,从态度系统、介入系统和分级系统三个方面对汪曾祺《端午的鸭蛋》中的评价性言语资源进行了分析考察。研究发现,文中大量的显性肯定意义词,提高语势的力量词,以及感叹句和设问句的使用凸显了高邮鸭蛋的质量好,体现了作者对高邮鸭蛋的赞赏,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也增加了文章的活泼度。同时,多种投射方式的使用增加了文章的客观性和说服力。另外,根据让步分析,文中大量转折词句的使用在增强语势的同时也增加了行文的趣味性。笔者认为,作为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名篇,《端午的鸭蛋》正是由于这些评价资源的合理使用,才能让读者在不长的篇幅中感受到高邮鸭蛋表现出来的难得品质,感受作者对高邮鸭蛋,以及对家乡难以克制的喜爱情感。同时,作者在轻松明快的行文中透出的孩童之气,既增加了文章的感染力,也提高了读者阅读的愉悦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