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潮韵 壶为心声

2024-04-20 15:51忍冬
中华瑰宝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肖潮州

忍冬

做壶讲究手艺,更讲究『心艺』。潮州手拉壶艺人张瑞端注重文化传统与地域特质,潜心制壶,守正创新。其作品古拙洗练,意蕴深长。

张瑞端, 1968年生,正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轻工“大国工匠”,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常务理事。其深得家族壶艺熏陶,从事潮州手拉壶创作30余年,作品植根于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立意高远,构思独特,富于文化韵味。代表作品有《大潮》《喜相逢》《初心》《穗之韵》及生肖壶系列等。多件作品获工艺美术行业国家级、省级展赛金奖。

潮州的三月,气候温和,春意盎然。在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的裕德堂壶艺研究所内,参观和体验手拉壶制作的游人络绎不绝。潮州手拉壶是因闻名中外的潮州工夫茶道而诞生的独特工艺品类,其选用当地的朱泥手工拉坯成型,质地细腻,造型圆润,线条简练,色泽明丽。

裕德堂是1916年潮州地区儒商张登镜制壶所立堂号,家学垂范,其后代亦承袭制壶之雅好,所制手拉茗壶皆以“裕德堂”为号,为潮汕地区商友及东南亚地区华侨所珍爱并收藏。作为裕德堂第四代传人的张瑞端有感于家学绵延,在潮州手拉壶一途守正创新,潜心制壶,传业授艺,以期振兴行业,让潮州手拉壶走出潮州,走向全国。

潮州手拉壶的圆融之道

潮州人饮茶的历史已有千年,其儒雅的品茶方式决定了潮州手拉壶的容量、造型、密封度等种种外在要素属性,也塑造了潮州手拉壶精细圆融的内在精神特质。在张瑞端看来:“潮州手拉朱泥壶是潮州工夫茶文化发展的产物,有鲜明的潮州文化特色。”潮州的工夫茶道,讲究“和、敬、精、乐”,冲沏过程有序考究,于啜饮之余品香寻韵,会有一种特别体验。潮州人饮茶最初选用宜兴地区出产的圆体扁腹、努嘴曲柄的小壶,明末清初,潮州窑业在当地饮茶风气的影响下有所发展,逐渐出现了符合工夫茶实用和审美需求、制作精巧的手拉朱泥壶。300余年间,潮州手拉壶声名鹊起,传承有序,名家辈出。

潮州手拉壶造型小巧,一壶可斟三至四杯者居多,更小者甚至仅有一至两杯的容量。壶型小巧,成型却不易,一把手拉壶的成型,要历经拉、修、批、装嘴、装把、烧等60多道工序,工艺繁复细腻。张瑞端说,做壶之法,静心为先,切不能急功近利。茶壶的拉制采用传统的辘轳制陶技法,坯体完全依靠手工制作成型,在捏、拉、提、塑之间,坯体随心而就,变换多姿。“一把茶壶做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后期的精加工。”张瑞端根据30多年的制壶经验总结道。精加工是手拉壶制作最重要的环节,在基本的坯体上,如何进行造型的变化,添加怎样的装饰,需要细心考量、沉心钻研,方能赋予一把壶以生动传神、令人耳目一新之意韵。茶壶的烧制也是一门艺术。“当烧的温度恰到好处时,茶壶的重量、敲击的声音都会令人感到舒心适意。”张瑞端如说是。

潮州手拉壶是“圆”的艺术,其壶身普遍造型圆润,以圆取相,古雅持重,返璞归真。这与轮盘拉坯的制作手法有关,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对“圆满”“中和”理念的朴素追求相关。“茶壶制作学一个月就会,但要掌握其中的精髓,则要花很长时间。”于张瑞端而言,手拉壶的实用性能与精神内涵缺一不可,其不仅是一件用来泡茶的工具,更是容纳文化底蕴、生活意趣和美学思想的工艺品。潮汕地区儒风盛行,以“仁义、礼智、孝悌、和善、谦穆”传家。圆融,既是制壶之道,也是人生之道。

手中壶与心中壶

張瑞端所制手拉壶,得自然意趣,融文化精髓,具有深邃的东方美学品格。究其根本,在于“壶为心声”四字。泥在手中,壶在心中,二者相融,得心应手,方能凝神聚魂,制得雅器。“心声”由创作者的修养、个性、思想与情感凝缩而成,是一件茶壶的灵魂。让作品代替创作者“说话”,是张瑞端认为的做壶的最高境界。

《初心》选用枣红泥为料,壶身、壶钮、壶流均仿心形创作,线条流畅,比例协调,气韵明快,强调一种返璞归真的简和柔韧。它由“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初心的种子”而萌发,是张瑞端“心中理想与梦想的出发点”,也是其“朝着心中的方向跋山涉水、刚毅前行”的精神体现。《孺子牛》以简洁洗练的造型表现辛勤耕耘、埋头奉献的牛之形象,在壶流处饰以双眼、两角,含蓄灵动。它由张瑞端敬爱师长、欲报师恩的感情生发,赞颂其师“俯首甘为孺子牛”,不求回报教导学生的高尚美德。

张瑞端坚信:“只有与文化相结合,泥巴才能碰撞出火花,作品才有生命力。”作品的生命力不仅表现为创作者个人情感的传达,而且体现为对民族文化传统和地域品格的诠释。在《螭蟠》的设计上,张瑞端借鉴家乡潮州地区祖屋上的传统建筑构件,壶流取螭口为形,壶把取螭纹修饰,壶钮构以生动传神的螭蟠龙卧造型,整体谐和敦重,中正古朴,寓意吉祥。《穗之韵》聚焦“城市的变化与发展”主题,以广东省省会城市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五羊石像、广州塔的形象为题材,运用壶的艺术语言表现时代主题,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其以广州塔为壶身造型,仿五羊石像之形创作壶嘴和壶钮,壶把采用方形设计,构思精巧,立意高远,气韵古拙。张瑞端用心潮熔铸家与国的荣耀,根植于其所生长的沃土,筑梦家国,不负时代。

生肖壶系列是张瑞端手拉壶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一类。张瑞端始终在思考和尝试“如何将中华文化的内涵体现在茶壶上”,在中国民俗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生肖文化成为其创作的切入口。生肖蕴含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时间观念、生命意识与道德精神,每种动物各有特色,象征人所具有的不同的品性特质。

在张瑞端眼中,“十二生肖拥有丰富的传说,饱含吉庆祥和的寓意,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2007年,他萌生了创作生肖壶的想法。从2008年至2019年的12年间,他与雕刻家张春雷合作,坚持每年创作一件生肖壶作品。每把壶从灵感构思、造型设计到拉坯烧制,都经过不断推翻、反复修正和精细打磨,以求精益求精。十二把壶皆用象形之法塑造,以形写神,主题各具意趣,又统一于生肖文化之下。

《神者龙》取意“神龙见首不见尾”,壶嘴设计为龙嘴的形象,壶钮构成布满鳞片的龙身,构思巧妙,形象鲜活,壶型凸显龙的神秘与端严,生动隽永。《聪者猪》以微椭圆为形,暗喻丰腴的猪身,壶嘴为可爱的猪头造型,猪耳紧贴壶身,壶把象征卷曲的猪尾,整体造型饱满圆润,张弛有度,可见憨态可掬、喜庆欢乐的福猪形象。《灵者猴》打破常规,借桃为形塑造,以“猴桃瑞寿”为基调,用壶把、壶钮塑造枝干苍劲之态,喻指桃树,以壶盖、壶流比作饱满的寿桃,做工精巧,似有桃香漫溢。十二把壶的壶身上均辅有张春雷雕刻的传统瓦当图案与苍劲文字,古拙天成,更富雅意。张瑞端说:“逢生肖年做生肖壶,才更有味道、更有意趣,更能用心把壶做好。”

让潮州手拉壶走出潮州

精致小巧、圆润敦和是潮州手拉壶的传统地域特色。近些年来,随着潮州文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潮州手拉壶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基于其他地区人们饮茶习惯的不同,潮州手拉壶开始面临创新的考验。张瑞端认为,地域特色是优势,不应成为阻碍,“在坚守潮州手拉壶传统的基础上对泥料、器型、技艺等进行创新”,是潮州手拉壶发展的必由之路。

20世纪90年代,张瑞端就已开始尝试在潮州手拉壶的原料、工艺上做出创新。他深入考察宜兴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工艺技法,对潮州朱泥泥料和紫砂泥料反复进行调配和烧制试验,先后创制出黑珍珠泥、五彩泥、古铜泥、黄金泥等新型泥料,增加了潮州手拉壶在色彩和质感上的变化。同时,针对全国市场对茶壶的实用与审美需求,张瑞端在潮州手拉壶的容量、造型、裝饰上也寻求着中和之道。他在潮州手拉壶传统温润的造型美学基础上融入现代美学内涵,尝试在大容量及椭圆形、方形、六角形等造型上做出突破,创新运用线刻、浅雕、贴塑等雕刻装饰手法,赋予手拉壶更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打破了潮州手拉壶的地域局限。“让潮州手拉壶走出潮州,走向全国,走出国门”,是做壶人张瑞端的心声。

作为潮州市政协委员,张瑞端深感责任和使命之重大。在他看来,潮州手拉壶当前发展的局限源于人才的缺失,这主要体现为缺乏具有艺术或工艺美术理论基础的年轻人才。近年来,张瑞端积极致力于潮州手拉壶技艺宣传及人才培养工作。潮州市裕德堂壶艺研究所每年吸纳大量的手拉壶爱好者和“三下乡”的在校大学生体验学习,其中有不少青年选择毕业后继续从事这一行业,也有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数年后在全国陶瓷技艺比赛中获奖,这都让张瑞端倍感欣慰。张瑞端认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的加入,将使潮州手拉壶的创新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张泽锋作为裕德堂的第五代传人,也从父亲张瑞端手中接过火把,在传承和创新潮州手拉壶的道路上逐风而行。其所制《海黄之韵》系列作品借鉴海南黄花梨木的“小鬼脸”纹路,以金黄色为主色,综合运用黄、红、褐、紫、黑等多种色调,塑造出独特灵动的壶身纹理,师法自然,变幻万千。“希望他们在用心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创作出内涵深远、富有时代美感且受大众喜欢的作品。”对年轻从业者的未来,张瑞端充满期望。

“裕后抟觚师造化,德先传法得心源”,是张登镜三子张祯美以“裕德”为冠题写的对联。如今,“裕德堂”这块匾额犹在,潮州手拉壶也在越来越多“守艺人”的赓续弘扬和新生力量的加入下声名愈显,“大国工匠”的初心和情怀正凝聚成一把把雅正明润的手拉壶精品,走入千家万户。

猜你喜欢
生肖潮州
收集生肖大迷宫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生肖转转转
猜生肖的游戏
你的生肖是什么?
潮州手拉壶“潮韵”的文化意义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生肖鸡的故事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生肖说马和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