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巍岩第一山:东岳泰山风光无限

2024-04-20 15:51曹虎
中华瑰宝 2024年4期
关键词:天门桃花源溪水

泰山自然景观壮丽,人文景观荟萃,既有雄伟磅礴之气象,也有婉约清丽之神秀。

古人尚东,由来已久。东方主生,旭日东升,紫气东来,皆源于此。泰山屹立于中国东部,自古称为“东岳”,为五岳之尊,数千年文化积淀和精神塑造,使其成为中华名山之首。

人文鼎盛:泰山中路

泰山中路是传统的登山路线,初次登临泰山者多选择此线路,可集中观览泰山上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因历代帝王多依此路线登山,泰山中路又称“泰山御道”,盘道7000余级,逶迤于深山峡谷之间。

泰山盘道是泰山中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中路全长9000多米,泰山盘道即有8000米。关于泰山盘道何时铺设,文献中没有确切记载,一般认为其辟建于汉代,时称“环道”,以后历代都有重修,现存大部分为明代修建。泰山盘道可谓泰山的“登天之路”,古人将岱顶视作天上,从山下开始,步步登高,逐步由人间步入“天庭仙界”,泰山盘道即如明隆庆四年(1570年)山东监察御史李复初所题的“入云有路”。登山盘道上,不时可见“初步登高”“渐入佳境”“永登仙境”等题词石刻,天阶、云步桥、天梯、升仙坊等景观逐步将人们的情感引向天界。泰山的主要景观如斗母宫、经石峪、壶天阁、回马岭、中天门、十八盘、南天门等都依登山盘道分布,绵长的盘道成为泰山人文古迹的连接线。

仿照古代帝王宫殿建造,占地9.6万平方米的岱庙,是泰山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建筑群,素有“千古一庙,东岳祖庭”之称。岱庙殿宇巍峨,古树繁茂,存有历代碑碣90余块。岱庙是南起旧泰城南门北至南天门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与岱顶的碧霞祠遥相呼应。

岱庙北门外,就是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岱宗坊,这里是登泰山的起点,是提醒人们进入泰山胜地的标志。从岱宗坊继续前行,就是一天门石坊,石坊一侧立有明代大字题刻“盘路起工处”,表示这里是至岱顶登天之路的开始。穿过一天门石坊,就到了“孔子登临处”石坊,之后是天阶石坊。

泰山中路起始阶段,山势坡度较为平缓,地势较为开阔,红门宫、万仙楼、斗母宫等占地面积较大的庙宇建筑都建于入山的前半部分。随着山势坡度越来越陡,则有题字刻石、亭桥等装饰自然山景。

现存的泰山刻石(碑碣、楹联、摩崖、经幢等),主要集中于岱庙、中路两侧和岱顶。过了三官庙的经石峪石坊,有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摩崖刻经—《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在面积2000多平方米的石坪上刻有2000余字的《金刚经》,据传其为北齐人所书。石上所刻隶书大字,笔锋遒劲,匀称美观,气势宏伟,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

从对松亭石坊向上即为十八盘,共计1600余级台阶,是登山盘道中最险要的一段。“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三个十八盘,不足1000米,却有400多米的垂直高度。十八盘犹如登天的云梯,是泰山的标志性景观。立于似云梯的石阶之上,清风拂面而来,会对李白的名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深有感触。经过陡峭的十八盘即登上南天门,上临岱顶,如登天境。

泰山极顶—玉皇顶海拔1500多米,到这里可以俯瞰泰山风景,感受“登泰山而小天下”的高旷豁朗。在不同时间段登顶,还可有机会看到动人心弦的泰山日出、金光直泻的晚霞夕照、云雾变幻的云海玉盘和波光粼粼的黄河金带这岱顶“四大奇观”。

泰山极顶之南,是始建于宋真宗年间的碧霞祠。碧霞祠内供奉着传说中的泰山之主—道教女神碧霞元君的神位,当地人称她为“泰山奶奶”。碧霞祠选址精妙,建筑布局严谨、参差错落,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的杰作。

林间探幽:泰山东御道

汉武帝曾八次登封泰山,在山下东部营建奉高城、明堂宫,开辟东御道,选择从泰山东麓上山登顶,寓紫气东来之意,以祈求国泰民安。古时的东御道,因岁月沧桑,逐渐荒废,几乎无迹可寻,仅存一条林间小路可勉强到达中天门。

2022年,曾经荒废的东御道得到了全面整修保护,并开辟了全新的游览线路。东御道修护项目整修了长约5000米的盘路,设置了4000余级台阶。整修后的东御道,以泰山东麓的上梨园村为起点,经东天门直到中天门,沿途修建了青阳堂、汉阙门、御道石屋、甘泉榭、启天亭、东天门、慈恩亭、紫气阁等景点,配备了管理及旅游服务设施,澄清了泰山东溪水系以及未央湖,美化了生态景观和人文环境。

“泰山东御道”牌坊提醒人们登山旅程的开启。集字于汉代《张迁碑》的“汉东御道”刻石文字,凸显了方正朴茂、圆润兼重的汉隶风格。一路前行,犹如穿越时光隧道,登上未央湖坝顶,风景豁然开朗。未央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像嵌在泰山东部的一颗明珠,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此地为东御道登山第一个景点,取名“未央”,寓“登顶未尽,长乐未央”之意。湖边有石亭一座,两岸青山相对,碧水与流云相映,乐在山水之间。

沿着未央湖边,很快就来到一座水榭,上书经石峪金刚经体“青阳堂”。相传汉武帝曾修建汉明堂五间,最东面一间为青阳,此地借此得名为青阳堂。堂上悬挂楹联“东岳霞光熙胜地,九天云气映斯亭”,让人深感自然景观与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

再上行来到汉阙门。这座石质大门古拙质朴,典雅大方,门前一款刻有“汉御古道”汉隶印章的青色刻石引人注目,旁邊立有《泰山东御道整修记》刻石。汉阙门相当于泰山东御道的进山入口,至此游人便正式进入泰山景区。

东御道沿途景点的命名,皆源于汉代传统文化。东御道行程过半处,有九间非常有特点的石头房子,据《泰山道里记》等资料记载,古代有“九间石屋”之名,但究竟是不是此地,众说纷纭。

位于东御道半程之处的甘泉榭,亭榭样式异常独特,平面布局为八角海棠形,亭顶挂瓦也大有文章。甘泉榭临近甘泉瀑,上溯岱顶甘化泉。据传汉代曾建有甘泉宫,西汉扬雄曾作《甘泉赋》,山榭因此而得名。

临近中天门有一座四角亭,由此开启了登顶的天路,因而取名“启天亭”。启天亭下连东御道,上启中天门,方亭高立,展檐欲飞,居名山幽处,独具妙趣。

泰山有一天门、中天门、南天门,代表三重天境,同时也有东、西、南、北、中五大天门,代表仙境的五大方位入口,东天门由此而来。登上东天门,驻足“仰天台”。据传汉武帝登山至此,仰望耸入云端之岱顶,为泰山磅礴之气势、壮丽之景色所折服,遂发出“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之赞叹。沿着林间的小路前行,路面逐渐开始变为土路,就像泰山名为“快活三里”的路段一样,走起来非常顺畅,不知不觉来到了中天门,东御道行程就此结束。

生态奇观:泰山桃花源

泰山桃花源位于泰山风景名胜区西麓,与东御道遥遥相对,是一条融自然山水和地质奇观于一体的登山路线。桃花源建有索道,乘索道可直达岱顶天街北端。桃花、溪水、彩石、螭霖鱼是桃花源中最有名的四大特色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

相传古时桃花源的桃树甚多,自早春三月至四月,众多桃树从山脚至岱顶次第开花,满谷红成一片,因此古人又称此地为“红雨川”。元代张志纯有诗曰:“流水来天洞,人间一脉通。桃源知不远,浮出落花红。”

桃花源的溪水由桃峪、龙角山和雁群峪来水汇流而成。三条溪水在桃花源合而为一,缘溪而下,所以桃花源溪水水量较大,逢旱年亦不断流。在泰山,尤其是在冬季,冰瀑及潭水下隐藏着蕴含生机的道道溪水,非常难得,是名副其实的“世外桃源”。

桃花源最有特色的地质奇观是“彩石溪”。它是大自然经27亿年打造的地质遗迹,白色、黄色等五彩斑斓的花纹如同镌刻在青色石头上的神奇画卷,彩色的石头就像在流动的溪水中的画作,交相辉映,异常灵动。

“螭霖鱼”就是这溪水中的精灵。“泰山泉水清,螭霖鱼中龙”,螭霖鱼作为泰山独有的珍稀物种,是我国古代五大贡鱼之一、山东省唯一受重点保护的淡水鱼类。它们在溪流中自由穿梭,在彩石上翩翩起舞,在桃花源中追逐嬉戏……

春季,是桃花源最能感悟生命颜色的季节。桃源春色,十里画廊,孕育着盎然生机,人面桃花相映红,十里桃花笑春风。连翘黄花满谷,杨柳依依含烟,繁花如织似锦,一川桃花春雨,似极了江南水乡。

夏日的桃花源,感受最深的是草木繁盛的张力。放眼望去,一片蓊郁茂盛的绿色,深的,浅的,高的,矮的。远处群峰疊翠,天蓝山青,近处松柏凌云,直冲霄汉。彩石溪水湍流奔放,百转千回,层层溪瀑,飞流直泻,螭霖鱼愈加灵动迅捷,生命如歌。进入桃花源,恍若欣赏一幅幅山水泼墨画,自然界的万千气象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桃源秋色,最有立体色彩质感,无须刻意表达,因为这里承载着满满的诗意。天公好像打翻了调色盘,群山异色,交相点染,斑斓多姿,炫彩纷呈,层林尽染。一树树浓重的青黛色,一潭潭幽深的澄碧色,一抹抹绚丽的胭脂红,饱含生命的敦重质感,深深刻画出秋天丰殷厚实的底蕴。

入了冬,下了雪,才能真正看到桃花源的生命本色。一片严寒静穆的白色,冰清玉洁中隐藏着星星点点花楸的红果,红妆素裹,玉树琼枝,分外妖娆。生命在严寒中积聚能量,蓄势待发。雾凇雪凇有时会齐现,冰封的山峦皓岭,静待雪化。

泰山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既有雄伟峻极,也有清秀婉约。不同时节、不同线路、不同角度,人们都可以感受到泰山的风光无限。

曹虎,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管理部副部长。

猜你喜欢
天门桃花源溪水
走进桃花源
洞开天门
天门
再造“桃花源”
八一作品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隐匿的桃花源
溪水侗乡
天门石
天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