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联系”理念 组织高质量实验教学

2024-04-20 04:23李华芳
小学科学 2024年10期
关键词:联系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李华芳

〔摘    要〕  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树立“联系”理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联系”即指将实验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科学原理,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通过树立“联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科学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促进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其理解能力。因此,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树立“联系”理念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  小学科学;“联系”理念;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317    (2024)  10    079-081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而树立“联系”理念则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联系”理念强调实验内容应与学生生活经验和课堂知识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体验到科学的魅力和应用的价值。通过联系的教学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原理,还能够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树立“联系”理念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

当前,一些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方法相对落后,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实验教学手法,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缺乏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实验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也难以得到提升。

(二)实验教学内容与生活脱节

当前的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往往与生活实际相脱节,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和理论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很难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缺乏实践性和实用性。这种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对实验课程失去兴趣和热情,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三)实验教学设施和设备更新速度较慢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不断涌现,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一些小学的资金和资源有限,实验设施和设备的更新速度较慢,无法满足现代科学实验教学的需求。这導致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无法接触到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器材,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树立“联系”理念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意义

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将科学知识与其他领域的知识联系起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这种“联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提高其在探究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验教学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科学实验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取科学知识,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将实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其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和参与度。同时,这种“联系”理念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

增强实验教学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与数学、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联系”理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三、树立“联系”理念,组织高质量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一)联系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求

科学目标是通过实验实现的预期结果或结论。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科学目标通常与相关的科学原理、现象或概念有关。通过向学生清晰地阐明实验的目的,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激发其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在明确实验目标之后,教师需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包括实验的条件、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要求。例如,明确实验条件可以涉及所需的材料、设备和环境等方面,以及实验所需的精确度和重复次数等要求。操作步骤则是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从而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此外,明确实验要求还需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或误操作,并告知其相应的安全措施。

以《浮力有多大》的教学为例,可通过联系实验目的并明确实验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介绍实验之前,向学生阐述实验的科学目标:研究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并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重量、物体形状等因素的关系。通过明确实验目的,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实验的意义,并对实验保持高度的兴趣。在明确实验要求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如容器、水、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等,并明确实验的具体条件。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保持实验环境的恒定性,如室温和水平面的稳定等。同时,还需指导学生按照实验的操作步骤进行,例如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情况,并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此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实验中可能发生的溅水、碰撞等安全问题,并告知其相应的安全注意事项,如穿戴实验服、避免用手触摸热水等。联系实验目的并明确实验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实验的目标和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二)联系实验位置,建立实验模型

实验位置是指将实验与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实际场景相联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背后的原理和应用。通过建立实验模型,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结合,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欲望。联系实验位置首先需要选择与实验相关的实际场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所涉及的现象或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从而与学生的经验相连接。通过与实际场景的联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以《水的溶解性》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观察到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学生可能会举出盐、糖等例子。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并通过建立实验模型,例如使用盐、糖等物质与一定量的水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解过程。在日常生活中選择与实验相关的场景,如饮料制作或烹饪过程中的溶解现象,可以将抽象的实验概念与具体的实际情境相连接。建立实验模型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物质和比例,模拟实际情况进行溶解实验。例如,学生可以按照一定比例把盐加到一杯水中,观察盐是否完全溶解,并记录下实验条件和观察结果。通过与实际场景的联系和建立实验模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实验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三)联系实验变量,指导实验方法

实验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改变的因素,例如温度、时间、浓度等。通过联系实验变量,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以控制其他变量,准确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基于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变量,并解释它们与实验结果的关系。通过明确关键变量,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设计中需要关注的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调整。在明确实验变量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实验目标和涉及的变量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这包括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的准备、实验条件的控制、实验操作的顺序和方法等。通过联系实验变量并指导实验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的逻辑关系和操作方法的合理性,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以《光的传播直线性》的教学为例,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联系实验变量:“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光的传播?”学生可能会举出介质、光源强度等因素。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个实验变量,例如改变介质的种类或厚度,来观察光的传播情况,并指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通过联系实验变量,学生能够理解实验中关键变量的意义和作用,如介质对光传播的影响。在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不同材料的玻璃片,并测量不同厚度的玻璃片对光的透过程度。学生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放置不同厚度的玻璃片在光源与接收器之间,记录下透过的光强度。通过联系实验变量并指导实验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提高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联系实验过程,掌握实验顺序

实验过程是指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包括准备材料、进行观察和测量、记录数据等。通过联系实验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厘清实验步骤的逻辑关系,避免操作上的错误和混乱,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分析实验的过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详细介绍每个实验步骤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每个操作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明确实验过程,学生能够理解实验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每个步骤的作用,并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

以《电流的通路》的教学为例,在进行实验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电池、导线、灯泡等材料,并逐步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实验操作,例如连接电池、导线和灯泡,观察灯泡是否亮起。通过联系实验过程,学生能够厘清每个步骤的作用和顺序,避免操作上的错误和混乱。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实验:首先,将电池与导线相连,确保电路闭合;接下来,将灯泡与电路的其余部分相连,确保灯泡处于电路的通路上;最后,观察灯泡是否亮起,记录实验结果。通过联系实验过程和掌握实验顺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电流的传导路径和实验步骤的重要性,提高对科学原理的认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五)联系实验现象,引导实验论证

实验现象是指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具体现象和结果,例如物体的运动、声音的变化等。通过联系实验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实验背后的原因和解释,培养学生的科学推理和实验探究能力。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或描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疑问。通过与实际观察相联系,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实验的意义和实验现象的重要性。

以人教版小学科学实验中的“光的折射”实验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现象。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激光笔、玻璃砖等材料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下来。通过这种观察现象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机制。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介质进行实验,如使用水、酒精等不同介质观察光的折射现象,以拓展实验的深度和广度。在完成实验操作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深入分析,如比较不同介质中光的折射角度的差异,并探究其原因。通过这种联系实验现象、引导实验论证的方法,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和机制,还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结语

树立“联系”理念,对于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联系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冰.树立联系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知识文库,2017(23):55.

[2]张芙蓉.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5):24.

[3]李进起.树立联系的观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质量[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8(11):53-56

猜你喜欢
联系小学科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