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台人与黄梅戏

2024-04-20 10:05冷江
莫愁·小作家 2024年3期
关键词:石台戏班子雾里

安徽石台人喜欢唱戏、听戏。无论田间地头,还是市井商街,黄梅戏就像这皖南山水之间的空气一样,融进了石台人的生活。或许是离黄梅戏的兴盛之城安庆不远的缘故,石台人对黄梅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感。劳作之余,一曲黄梅就可以消解所有的劳累。人们对严凤英、马兰、吴琼、韩再芬等黄梅戏演员,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无论垂垂老翁,还是黄髫小兒,人人都能开口即唱。黄梅戏就像秋浦河的水一样,自然地流淌着。

早年,几乎每个村都有自己的戏班子,村民白天耕作,夜晚排练,黄梅戏像庄稼地一样,成了离他们最亲近的活计,也成了每个人梦里最生活化的想念。离家的游子,无论天涯海角,但凡偶然间听到黄梅戏那熟悉的唱腔,立马会从心底里涌上来一股浓浓的乡愁。石台人对黄梅戏的感情,是深入骨髓的,是招之即来挥之不去的,是一日三餐不可离、绕梁三日余音不绝的,是在娘胎里就听到过、死了也不能忘怀的。

石台人甚至将自己的故事唱进了黄梅戏里。《雾里青传奇》就是石台人自己创作的新编黄梅戏:乾隆年间,石埭民女吴丽青与徽商茶人郑鹤龄因茶结缘,却因天生丽质、见识不凡被乾隆皇帝征召进宫,吴丽青凭借过人的胆识和智慧,求得乾隆收回成命,并为石埭嫩蕊鲜茶命名“雾里青”。

比之于宏大叙事的京剧,黄梅戏更像是人们身边的家长里短;比之于柔媚娇羞的越剧,黄梅戏更像是旷野中的狗尾巴草。它来自民间,歌唱民间,不做作,不端腔,不高高在上,也不分三六九等;它带着泥土的芬芳,也带着田野的暖风,满满的烟火气,浓浓的乡土味。看它的剧目名称,《天仙配》《牛郎织女》《女驸马》《打猪草》《唱花灯》,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听就乐。石台人每逢遇到喜事,都要请戏班子唱一出黄梅戏,让亲戚朋友乐和乐和。春节里,是戏班子最忙的时候,各村各队轮番抢着来请。请不到戏班子的村干部,像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没脸回村了。

我的孩子出生后,父母从安徽来北京帮着带孩子。一开始,老人们很不适应。妻子给他们买了一台唱戏机,下载了几百首黄梅戏。听着这些熟悉的戏曲和乡音,老人的眼神都亮了。父亲说,只要有黄梅戏听,在哪儿都像是在家了。

一辈辈人就这样,看着黄梅戏、听着黄梅戏,渐渐从青春走向迟暮。只要这片土地还在,黄梅戏就始终在这里流传。只要黄梅戏还在,石台人的劲头和心气就始终还在。这种精神的力量,穿透了时间,也穿透了空间,在石台的山山水水之间,在石台人的欢笑和眼泪之间,久久不散,代代相传。

冷江: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市丰台区作协理事。作品散见于《小说月报》《安徽文学》等多家报刊,著有长篇小说《绸岭之北》,出版小小说集《永远的花朵》。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石台戏班子雾里
留言板
搭好台更要 配好“戏班子”
解药
石台县硒资源状况初探与产业发展对策
游宜昌三峡(通韵)
与光
石台行
喝火令·旧歌难唱少年怀
中国农村戏班子正在消失
监狱里的戏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