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血色素相关性研究

2024-04-19 09:02黄植维王卿张朝霞陈志鑫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揭阳5220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4年8期
关键词:血色素医源性早产

黄植维,王卿,张朝霞,陈志鑫(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广东 揭阳 522000)

早产儿贫血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因为早产儿的各个系统发育不成熟,包括造血系统,这可能导致贫血的发生[1]。贫血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并可能导致其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近年来,全球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增高,国内的早产儿出生率也有所上升[2-3]。在这个背景下,早产儿医源性失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早产儿由于需要进行频繁的抽血检查,容易出现医源性失血[4]。因此,研究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血色素的相关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第一天抽血量与后续血色素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评估早产儿的贫血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医源性失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这项研究的结果可能有助于指导早产儿的抽血策略,减少不必要的抽血次数和抽血量,从而降低早产儿贫血的发生率。这有助于改善早产儿的健康状况,提高其存活率和生活质量。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入住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医源性失血对早产儿贫血的影响,为医师预防新生儿贫血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减轻新生儿家属的心理、生理及经济负担,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入住揭阳市榕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新生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产妇分娩孕周将新生儿分为两组,分别为早产组(n=50)和足月组(n=50)。足月儿纳入标准:同期出生的健康活产新生儿(孕周≥37周且体重≥2500g)[5-6]。排除标准:①存在双胎输血综合征;②新生儿近亲属或法定监护人不同意或新生儿不配合;③新生儿有溶血病或遗传性血液病。早产组男28例,女22例;胎龄32-36周,平均(33.54±2.74)周;出生体重2200-2450g,平均(2308.66±36.88)g。足月组男32例,女18例;胎龄37-42周,平均(39.74±1.53)周;出生体重2500-4000g,平均(3300.75±53.86)g。两组性别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龄、出生体重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方法 依据产妇分娩孕周将新生儿分为两组,记录两组新生儿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量新生儿住院第一天、出生后一周、出生两周后血红蛋白数值(Hb),统计贫血发生率,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相关性。

1.3观察指标 ①两组新生儿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②住院第一天、出生后一周、出生两周后血红蛋白数值(Hb),统计贫血发生率。③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相关性。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s)表示,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比两组新生儿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 早产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均多于足月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比较

2.2对比两组Hb及贫血发生率 住院第一天,两组新生儿H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出生后一周、出生两周后Hb水平均低于足月组(P<0.05)。早产组贫血发生率为24.00%(12/50),高于足月组的2.00%(1/50)(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的Hb及贫血发生率比较

2.3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相关性 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均呈负相关(r=-0.664、-0.733,P=0.014、0.002<0.05),详见表3。

表3 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相关性

3 讨论

在胎儿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铁元素是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胎儿每天平均摄入约4mg的铁[7]。然而,早产儿由于储存铁较少,到出生后的第8周,骨髓内含铁血黄素已经消失,而足月儿则可以储存铁到出生后的20-24周才基本耗尽[8]。早产儿在出生后需要接受频繁的血液检查来监测其健康状况和治疗效果,然而,这些抽血检查可能会导致医源性失血,进而影响早产儿的血红蛋白水平。早产儿贫血是一个常见的并发症[9],可能会对其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了解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血色素之间的相关性对于评估早产儿的贫血风险以及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失血性贫血可能是由于产程中的出血或其他原因导致新生儿失血。溶血性贫血则是由于溶血反应导致红细胞破坏过快,造成贫血。红细胞生成障碍性贫血可能是由于骨髓功能障碍或遗传性疾病等原因导致红细胞生成受阻。因此,在新生儿贫血的管理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早产儿特别需要注意铁元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供给,以预防和治疗贫血,并促进早产儿的健康发育[10-11]。

由于早产儿的储铁量较少,骨髓造血功能不成熟,容易引起贫血。同时,体重较低的早产儿由于医源性失血可能会丢失更多的铁[12-13]。早产儿贫血仍然是早产儿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和其他身体机能的成熟。导致早产儿贫血的原因有很多,因病情需要,早产儿必须接受频繁的血标本采集来监测内环境的变化,因此在生后几周内进行大量的实验室检查也是早产儿失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研究[14]显示,重症早产儿在生后第一周内的采血量可以达到38.9mL,而这些婴儿的血容量大约只有80mL/kg。大量静脉采血导致的失血是早产儿医源性贫血的一个独立重要危险因素。采血量越大,贫血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预防早产儿贫血,应尽量减少早产儿不必要的抽血,减少医源性失血。根据国内学者[15-16]的报道,早产儿在2周内累计采血量小于10mL/kg是安全的,发生贫血的风险很小,而当采血量大于10mL/kg时,采血量越大,发生贫血的风险就越大。因此,减少早产儿的抽血次数和抽血量是预防早产儿贫血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色素又称血红蛋白,新生儿出生时正常Hb值为180-195g/L,1周内为163-180g/L,1-2周为150-165g/L[16]。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铁水平对新生儿有益,使神经发育得到改善,贫血、输血次数、脑室内出血率、慢性肺部疾病、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LOS发生率均降低[20]。本次研究中,早产组第一天抽血量及抽血次数均多于足月组(P<0.05)。住院第一天,两组新生儿Hb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早产组出生后一周、出生两周后Hb水平均低于足月组(P<0.05)。早产组贫血发生率24.00%(12/50),高于足月组的2.00%(1/50)(P<0.05)。住院新生儿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生后两周血色素均呈负相关(r=-0.664、-0.733,P=0.014、0.002<0.05)。这提示,在住院新生儿中,第一天抽血量与生后一周血色素水平存在负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早产组的第一天抽血量和抽血次数较足月组更多,早产组在出生后一周和两周的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足月组。此外,早产组的贫血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足月组。分析其原因为:①抽血量与血红蛋白水平:住院第一天抽血量较多的早产组受到了更频繁的血液采集,这可能导致了其血红蛋白水平的下降。频繁的血液采集会导致体内的血红蛋白减少,从而降低了血红蛋白水平[17]。②早产儿的成熟度差异:相较于足月儿,早产儿生理发育和器官功能可能还不够成熟,导致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和两周内血红蛋白水平较低[18]。因此,即使没有频繁的血液采集,早产儿的血红蛋白水平也可能相对较低[19]。③营养不足:早产儿可能由于早产而未能完全获得足够的营养,这可能对其血红蛋白合成和质量产生影响。营养不足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水平的降低,增加贫血的风险[20]。

综上所述,早产儿在出生后一周的血色素水平受到第一天抽血量的影响,抽血量越多可能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因此,在早产儿的抽血过程中应谨慎操作,以减少对血红蛋白水平的不良影响。

猜你喜欢
血色素医源性早产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新生儿黄疸研究进展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
早产宝宝的奶粉喂养,不是件小事
贫血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初中生中长跑练习需要的身体准备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
内镜下钛夹封闭治疗医源性结肠穿孔6例分析
非透析慢性肾脏病患者肌酐与血色素的定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