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资产,同时也是支持教育、科研等事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财务与预算会计同时记账“双基础、双分录”,这就改变了以往高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方式,对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确认、分类、计量、处置的管理与核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22年财政部修订了新的高校财务制度,明确了高校财务管理规范,进一步强调了预算约束作用,对高校资产管理和政府采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探讨了新制度实施以来,高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核算要求的变化,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核算 要求 变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078-03
一、新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算要求
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作为高校的重要资产,其核算对高校正常运行,摸清家底乃至成本核算都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起财政部实施新的政府会计制度,2022年8月发布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都对高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提高了高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管理水平,并为高校成本核算建立基础。
(一)固定资产核算要点
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认定需满足产品价值达到人民币1000元以上,且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条件。同时,新的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种类划分进行了调整。旧会计准则下,对固定资产的分类包括图书、计算机设备、专用教学设备等。随着时代发展,高校固定资产数量与种类逐渐多样,而旧准则在分类的规定显然不能适应高校资产管理的现实需求,因而新准则对高校的固定资产种类重新进行了规划,对固定资产的类型划分得更加细致。在初始计量时,按照历史成本计量,财务会计做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对应科目,并根据资金使用情况同时预算会计做支出处理。
旧制度中,固定资产只是在取得时做双分录计入当期支出和非流动资产基金,并不进行后续计量。而新制度实施后,按照权责发生制记账原则,后续计量中,财务会计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并对应计入相应费用,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通过“双基础,双分录”的核算,完善了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程序,从而可以有效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真实情况,便于对其使用进行有效把控。
(二)无形资产核算要点
新准则规定的无形资产核算范围包括专利权等,并特别指出外购软件,如果可以脱离专用的硬件而独立使用,则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明确了外购软件的核算办法。在实际工作中,无形资产的来源渠道分为外购、高校自主研发、接受社会捐赠等。
1.对于外购取得的无形资产,在取得时按照实际采购成本记账。
2.对于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旧制度下其前期研发费用不做归集,不构成成本,仅将取得过程中产生的专利注册费等相关费用直接计入成本,因此无形资产的价值会减少,从而造成不能正确反映无形资产价值。而在新制度下,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参照企业会计制度,财务会计在核算时,按照无形资产研发过程,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处理,不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开发阶段的账务处理根据研究结果具体确定:若最终开发成功,达到预定效果,可以确认无形资产的开发支出,要进行资本化处理。在实际交付后,按照归集的开发支出转入无形资产;否则,开发支出也按照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在预算会计方面,按照收付实现制记账原则,在费用发生时均做支出处理,并计入对应科目。期末,由于不涉及资金支付,不做处理。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自主研发的无形资产,旧制度下其入账金额小于研发成本,不能合理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而新制度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无形资产价值更加合理。
3.对于接受社会捐赠取得的无形资产,新旧制度的入账成本一致,应依次按照接受捐赠资产所取得凭据金额、评估价值、同类价值、名义金额入账。不同的是,新制度按照“双分录”要求,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同时记账。
4.对于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如:无偿调入,旧制度下与接受捐赠记账方法一致,而新制度下按照调出方账面上金额与取得该资产所付的相关税费总和入账。此外新制度还对置换取得无形资产入账做出了规定:按照换出资产的价值、补价和税费等实际成本记账。
对于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与固定资产一样,期末财务会计计提无形资产摊销,并对应计入相关费用科目;预算会计不做处理。
二、高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困难
(一)资产清查难度大
由于旧制度下资产不进行折旧与摊销,账面仅反映资产原值,无法正确反映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实际价值。因此,需要清查资产,从而确定资产的价值与使用年限,为进一步计提折旧与摊销做准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以前高校未计提折旧与摊销,对资产报废处置不规范,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从高校建立时起,各类资产都需要进行清查。而不同年代对资产定义不同,使得很多高校账上将一些电话机等普通办公用品确认为固定资产。另外,由于过去资产管理水平较低,有一些资产配套设施也确定为固定资产,如桌椅套等,这些随着时间久远,使用人变化等因素给清算工作造成了實际困难。同时,在清查工作中,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对现有可使用资产的性质、分类、使用年限等方面进行明确,再根据新准则规定,按照资产分类确定各项资产的使用年限,进而进行后续管理,这是一项庞大又繁琐的工作,对工作人员挑战极大。
(二)无形资产确认的难点
首先,高校对自行研发取得的无形资产的研究成本进行确认较为困难。如前文所述,根据新制度的要求,自行研发无形资产根据研究阶段分别在“研究支出”和“开发支出”中进行费用归集。后续计量需根据开发结果对开发支出进行资本化或费用化处理。但在实际报销工作中,财务人员对于费用归属阶段难以区分,开发是否完成达到无形资产的确认要求,进行资本化处理难以准确把握。这些需要由研发人员或专门的管理部门做出专业、合理、准确的判断。而受限于现阶段高校报销方式与无形资产管理方式,研发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后续很难进行资本化确认,导致无形资产实际价值被低估。
其次,现阶段高校对于专利权、著作权等只是在发生时作为当前出版费用等进行处理,受限于管理方式,并不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
新制度下,对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后续计量的改变,要求资产管理更加精准。而现实工作中,资产的采购、确认、入库等管理和记账、计提折旧与摊销等管理分属于资产和财务两个部门,两个部门之间管理相对独立且信息缺乏沟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导致资产价值不能准确体现,例如:
对于委托开发的无形资产,开发阶段性付款应计入暂付款,而资产管理部门仅根据发票就计入资产,导致资产入账金额、数量与实际情况不符,进而导致后续计提摊销等不准确,从而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情况。
对于外购资产,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入库时确认的资产分类与实际报销时会计经济分类不符,甚至有些成套资产在认定时资产部门分开确认而财务部门按套确认,进而会导致财务报表与资产报表不一致。
(四)计提折旧与摊销增加了工作难度
按照新制度的要求,计提累计折旧与摊销的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增加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核算的难度。在新制度下,财务会计要求按月对资产计提折旧和摊销,并且要按照资产的实际用途分别计入各项事业费用,进行成本核算。因此,对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类别和可使用年限等的确认就要求务必准确,并根据资产的性质、类别和使用年限的差异,区别管理,合理制定折旧与摊销的年限和方法,管理和核算的难度都大大增加了。
三、高校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的改进措施
(一)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使得资产的使用变得可追溯,同时能够有效避免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因此,高校应建立资产内控体系,从而不断优化高校资产的结构,并有效提升管理的水平。对于固定资产与外购无形资产,高校应设立完备的资产采购管理程序,对各部门报的资产采购计划进行审核,首先,应检查是否已具备同类型、同性质资产,是否属于重复采购;根据政府采购要求确定所采购资产的采购方式;然后对所采购资产对高校的教学、科研及管理后勤工作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估,合理预测该资产的使用情况,防止出现采购后资产闲置情况,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其次,根据审定采购计划制定本年资产采购预算。资产购置完成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做好资产的入库、保管工作,财务人员应根据资产管理部门所确定的资产分类、使用年限等做好资产的记账与折旧方式的选择,并做好资产账目后续计量与管理工作。在日常资产管理与使用过程中,资产的管理、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应互相监督;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发现资产丢失、损坏等问题,应及时明确责任,并进行赔偿。在资产处置时,应明确资产是否达到使用年限,是否还可以继续使用。对于达到使用年限且无法使用时,应向资产管理部门申请处置该资产,由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审核,如果审核通过则进入报废程序,待报废后报财务部门进行资产处置处理;如发现资产还可以继续使用则应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继续投入使用,并且通知财务部门不再计提资产的折旧与摊销。通过健全资产内部控制系统,可以转变以往粗放的资产管理方式,有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浪费。
(二)合理选择折旧、摊销方式
新制度要求高校在进行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核算过程中,要按照资产使用性质选择合适的折旧(摊销)方法,而不是“一刀切”式全部按照一种方法计提折旧(摊销):对于类似办公桌椅之类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相对较长,产生的损耗不大,因此在选择折旧方法的时候就可以选用直线法。对于打印机等有一定工作量限制的固定资产,折旧选用工作量法。对于机动车等在使用初期利用度较高,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会产生较大的磨损,也极容易发生故障,利用率不断下降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选用年数总合法等等。这样进行资产后续计量,不但更加符合实际工作需要,也可以提高资产采购决策可靠性;同时也是实现精细化、个性化管理的需要,进而提高高校各项资产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能够有效改善各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提高管理能力与效率。首先,能够实现外购资产全过程监管:信息化的资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外购资产从申请、采购、验收、入库、折旧到处置等全过程监管;并且,借助信息系统可以防止在各个流转环节出现人工处理的错漏。其次,新的无形资产管理系统需区别于固定资产管理。针对无形资产的特性,对其申请、研发、验收、确认等进行管理,以实现正确确认高校无形资产,避免将无形资产费用化处理,导致高校资产价值减少。最后,加强资产管理系统信息化水平,有助于加强与财务记账系统、财政一体化系统等对接。让信息多跑路,能够有效提高资产管理与核算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高高校资产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减少人工基础性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提升人员素质
新旧制度转换,需要财务人员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以保证完成资产核算与后续计量的工作。在原高校会计制度下,会计工作更多的是针对已发生业务的核算,财务管理也更多为被动的事后管理。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在财务管理目标上改变了被动的事后管理的管理方式,强调了预算的约束作用,要求高校的财务管理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同时,财政部门通过“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加强了对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再加上“双基础,双分录”下财务报告的基础也改变了,高校既要编制决算报告又要编制财务报告。因此,高校需要聘请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有较深的了解和具有丰富的高校工作经验的人才,对高校会计和资产管理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这些人员的思想认识和实际业务能力。还需定期地组织各部门报销人员、资产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让相关人员掌握新制度下资产管理要求,明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相关确认、计量要求。从源头上转变高校资产管理的思路,明确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准确掌握资产管理办法,进而提高资产核算水平,适应新制度要求。
參考文献:
[1] 张娜.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21(18):53-55.
[2] 田宁.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固定资产核算和管理[J].财经界,2021(04):92-93.
[3] 周佳.浅谈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建议[J].财经界,2021(03):152-153.
[4] 吴林,张江涛.关于新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无形资产核算的思考[J].商业会计,2020(07):58-60.
[5] 谢鲁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X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20.
[6] 肖敏.刍议政府会计制度下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核算变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8(17)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太原 030006)
[作者简介:王月乔(1989—),女,硕士研究生,山西财经大学财务部,会计师。]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