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劳动教育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2024-04-18 06:41平静
教育家 2024年12期
关键词:劳动生态学校

平静

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教育集团谈桥小学通过构建“三合五能”生态劳动教育模式,有效落实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实现以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全面提升学生劳动素养。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除了开好国家劳动教育课程外,还充分借助家庭与全社会的力量,家、校、社形成“三合”之力。通过以课程育能、实践汇能、场域慧能、协同聚能与评价赋能,实现学校劳动教育成效最大化。

溯源:在创造中形塑生态劳动思想内核

学生动起来:重组“传统与新型”确立生态劳育愿景。简单劳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应是学生获得体验、认知、技术、能力、毅力等综合素养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对于小学生劳动教育,在引导学生参加实践的同时,更应关注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体验活起来:对接“课程与劳动”创新生态劳育行动。学校是全国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和全国乡村温馨校园,构建了生活化“三会六尚”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具有良好的生态观念意识、生态劳动能力、生态道德品格等精神特质的“生态人”,最终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劳动亮起来:创生“载体与组织”点亮生态劳育实践。《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新生态劳动教育实施中的载体、活动与组织方式,点燃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内在情感火焰,成为推进劳动教育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探赜:在践行中彰显生态劳动思想意蕴

课程育能:融入绿色理念,项目学习深化劳动认同。一是项目统领,实现真实性劳动过程。学校通过设计并延伸有体系的项目式学习深化劳动课程的实施。让理论与课程紧密衔接,增强课程的实践指向和劳动属性,学生亲历劳动过程、享受劳动结果,劳动能力得到全面锻炼提升。二是分段实施,遵循循序性劳动体验。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把浙江省劳动教育教材内容作为基础内容,拓展任务群下学校有条件实施的项目式学习实践课程。三是案例支撑,开展典型性劳动研究。学校加强研究实践,重点开展典型案例。

机制汇能:融入创新思维,项目实践锤炼劳动技能。一是编制完整的劳动清单。学校分层分段编制了《家务劳动清单》《校园劳动清单》《社会劳动清单》《课程劳动清单》。引导学生分门别类开展实践。二是开展扎实的过程训练。学校在家长会上推出“家务劳动清单”相关课程,引导家长加入其中,协助学校开展劳动清单训练。学校开发了学生厨房、小木匠教室、四季童耕校园农场等专门场域,用于劳动技能的练习,让劳动清单全面助力乡村学生健康成长。三是完善综合考评机制。学校每学期末开展各年级劳动大比武,评选劳动小达人。每年开展“双十一”校园自制商品购物节评选校园“金手指”,元旦推出自制美食过校园美食节,评选美食制作大师等,有效激发了学生劳动兴趣,推动了劳动清单的扎实落实。

场域慧能:融入开放包容,实境体验创生劳动梦想。一是激发劳动梦想。生态劳动教育需要将劳动要素有机融合到各学科中,引导学生实现多学科知识点融会贯通。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梦想城”,通过建立一座儿童“微城市”,实现了把社会融入学校,把劳动教育融入生活,把劳动要素有机融合到各学科中。全体教师为梦想城精心设计了七大“社区”共28门“城市课程”,包括餐厅、超市、公园等休闲课程;警察局、银行、餐厅等体验课程;小木匠、小农夫、设计师等探究课程。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帮助他们快速进入“小市民”劳动角色体验。二是实践劳动梦想。每学期初,学校举行“城市招聘会”,打破年级、班级界限,学生选择喜欢的职务自由应聘。导师指导学生经历“理论走近职业—实践训练技能—快乐服务校园”的“三阶式”主题项目学习,让每个课程体验都成为一次劳动教育“专题探究”的项目式学习之旅。期末,利用城市护照开展全过程评价,评选荣誉市民。三是丰盈人生理想。以综合学科知识能力,解决真实问题为导向的“梦想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在真实情境下开展职业劳动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每一份劳动的艰辛。小作家写作、小科学家研究各种科学现象、小木匠制作各种小家具等,劳动作品的发布让学生品尝创造的快乐。

协同聚能:融入情感养成,主题活动厚植劳动情怀。一是实施“人人有责”的入情策略。体验类课程,更能吸引小学生参与,调动他们的热情。根据各年段学生特点,围绕“身边的劳动者”开展“调查研究”,人人参与其中,每个孩子都有计划有目标,明确自己想要研究的对象目标和研究任务。“劳动入情”需要家长配合,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从而乐于参与微调研,进行有目的的寻访和调查研究。二是营造“人人认同”的共情氛围。劳动“温情研究”的目的是让孩子理解劳动者的不易,进而为尊重劳动奠定情感基础。学校通过设置家长志愿者岗位,对每位学生进行全方位覆盖指导,协助其进行调研活动。这种亲和力和示范性行为“唤醒”了学生的劳动调研热情,通过家校合力,提高学生的认同感。三是形成“生生收获”的激情体验。在实施调查研究过程中,学校牵头形成了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配合的局面,社区村委会也给予了支持。

评价赋能:融入全面发展,进阶考量涵育劳动素养。一是“劳动护照”过程增值评价。学校利用城市劳动护照实现对全体学生的劳动综合评价。劳动护照里包含劳动课程所有项目内容以及劳动素养,以此记录学生小学六年的劳动足迹。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劳动课程,期末获得对应的“荣誉家”称号,六年后可获得“荣誉市民”奖章。“劳动护照”强调劳动课程,每学期开展劳动作品展示等,不断积累劳动学分,提升劳动综合素养。二是“城市智脑”网络平台展示。学校采用基于云平台的劳动教育评价系统,实现学校、教师、家長的共同评价,并汇总学生的劳动情况。评价者可通过手机端和PC端,在学生劳动时进行拍摄,提交劳动评价记录。系统可为每个学生自动生成一个学期的劳动技能掌握雷达图,图表结合,更加直观具体,让每个学生的劳动成长真实可见。同时通过劳动过程表现,让学生清楚了解劳动提升改进的办法,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导向作用。学生通过不断积累,充分体会劳动的意义,提升自己的精神内涵。三是“城市货币”动力激活成长。学校发动师生为学校梦想城设计了校园“蜗牛币”,学生通过参加劳动课程各种表现赢得“蜗牛币”,并在校园中流通使用。通过梦想城开设“乐乐银行”,开发“蜗牛币”成长累计系统,定期发放相应的蜗牛币总量,办理蜗牛币存储业务。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消费体验,从而实现遇见自己,悦纳自己,成长自己。

成效:在现实中发挥生态劳动价值

创新生态劳动育人新路径,提升学生劳动新素养。学校生态劳动教育的开展,学生对劳动有了立体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新劳动教育更有成效。劳动主动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探索五育融合育人新主题,挖掘教师发展新潜力。学校生态劳动教育的开展,使五育融合教育理念有效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学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富有创新性的骨干教师团队成长起来了,名师、学科带头人不断涌现出来。

探究项目体验育人新课题,彰显劳动文化新旋律。学校生态劳动教育开展以来,“项目体验”极大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

“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谈桥小学将紧紧围绕“五育并举,全面发展”育人目标,继续探索劳动教育融合育人的有效载体和实践路径。

猜你喜欢
劳动生态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生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