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桔 李文江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 智慧教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形态,旨在构建智慧的学习环境,变革传统的教与学方式,催生智能时代的教育新样态。2018年以来,双林小学就智慧教育先行先试,全面提升学校硬软实力,赋能“双馨”教育,实现学校的高质量发展。
打造智慧“馨”样态
“馨”,是双林小学的教育特质,也是双林小学的文化符号。其本义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在教育上喻指美好的影响。学校一直以“科创之馨,人文之馨”为特色,引领学生走向美好。学校以“‘双馨孕育美好,智慧创造未来”为智慧教育核心理念,以“培养能动脑动手、想象创造的‘双馨学子”为核心目标;以数据化、智能化、资源化、智慧化和场景化为抓手,进行智慧教育顶层设计,开展六项行动,实现教育无边界、学校无边界、学习无边界“三无”愿景,推动学校整体改革。
构建网络“馨”空间
学校依托成华区智慧教育云平台,以“智能+融合=无限创新”为核心理念,创建了“个人空间”“机构空间”“特色空间”三大空间,做到“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实现“处处有网络”“班班有系统”“人人有空间”“时时有资讯”,注重空间的普及、应用、融合与创新,努力实现“三无”发展愿景。
聚焦课堂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教师专业发展和特色空间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探索。探索了远程名师与本校学科教师共同走进课堂的“2T”(双师)、“3S”(同步、异步、项目)的“2T—3S”教学模式;以“科创+”课程为载体,探讨了基于空间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化学习、合作式学习;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点状式、层级式、孤岛式管理,依托平台信息共享、调适优化朝着网格化、扁平化、一体化管理转变;借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面提升教師信息素养,我们建立了纵横交错的组织机制,通过技术反哺、团队协作、结对帮扶、个体辅导等方式,解决了部分教师基础薄弱、能力不足等问题。
探索人工智能“馨”课程
三个系统,构建人工智能教育“馨”课程。一是人工智能课程价值目标及内容系统。“智能化”是学校智慧教育的五大抓手之一,其重要的实施路径就是“人工智能教育”。依据学校“智慧+”行动中的顶层设计,我们构建了“本位、广位、高位”三类人工智能课程:
本位课程,即人工智能基础课程,此课程重在体验,是所有人工智能课程的本源,采用央馆配发的专用教材,一到六年级每周一节;广位课程,即人工智能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课程,此课程是普适性课程,重在运用;高位课程,即人工智能项目化课程,此课程重在挑战,让孩子们学习、探索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人工智能课程人员组织系统。依据上述“三位”课程架构,配备管理指导团队和授课教师团队。
三是人工智能课程管理评价系统。以央馆人工智能教育专家团队为核心、校级人工智能教研组为主体、人工智能授课教师为载体,形成了人工智能管理评价的三维交互式结构。
学校自2020年10月成为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实验校后,遴选了人工智能基础课程的两位科学授课教师,他们通过专家指导、团队协作,不断探索人工智能课堂教学新样态。目前,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十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基地”之一。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我们真诚期望,我们的“双馨”学子,在虚拟与实体深度融合的教室里,时时处处能学习;我们的“双馨”教育,要让教师和人工智能开展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实现个性化教育、包容的教育、公平的教育与终身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的“双馨”学校,应当坚持富有人文情怀的科创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