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4-04-18 05:32任彦蓉
经济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经济

摘 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可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初步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取得重大成果。但是,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关键词:创新驱动 科技创新 经济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1-037-02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

(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不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体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第二,我国未来的发展要靠科技创新驱动。第三,创新的目的是驱动发展,创新转化为生产力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发展,而不是停留在学术研究领域。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作用主要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避免了低效和无效。科技创新在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中,同时也会发挥渗透作用,参与到各生产要素中,从而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另外,科技创新还可以促进产业的转型,催生新的经济结构,降低生产成本,优化产业结构,协同生产形成规模效益,使得经济质量得到提升。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改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还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我们通过科技创新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降碳减排,节能增效,加快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广,积极培育绿色发展的新动能,走好生态优先的发展道路,促进关键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科技强国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的永恒动力。只有拥有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处于有利地位,才能在国际竞争中拥有主动权和话语权。过去,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发展主要依赖人力和环境的优势,进入发展新阶段,我国人力和环境的低成本优势面临挑战,这就要求我们进行技术创新。通过创新来创造新的竞争優势,利用新优势实现驱动发展,为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提供动力支持。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立足于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为企业拓宽产品空间,都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核心竞争力。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面临的问题

(一)创新驱动发展体系不够健全

创新驱动发展体系要求各类创新主体在相互协同的作用下,使创新要素得以顺畅流动,并通过高效的资源配置,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的创新驱动发展体系还存在一些重大与深层次的问题。第一,创新体系整合效率较低。企业的技术引进、技术突破和自主创新没有结合起来,一些重大的科技计划与科技成果主要用于科研机构,企业的参与较少。在我国的创新体系中,产学研缺乏紧密合作,企业、科技、教育等环节相互脱节,缺少合力,导致无论政府还是市场都不能发挥作用,创新体系的整体作用效果不强。第二,创新体系存在政策性障碍。一些企业市场机制不够完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企业的科技创新在资金链和政策上没有得到充分的支持。科技成果价值评估以及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也不完善,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与从事应用推广的不平衡,造成人才闲置的同时创新技术中介服务相关人才的稀缺,因此,科技创新的潜力不能真正发挥。

(二)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不强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主体地位更应该体现在创新决策、科研投入和成果转化等各方面。但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企业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首先,企业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企业要想提升经济效益就必须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式和经济政策来创新企业的管理模式,但很多企业的并没有革新管理理念,因循守旧,依旧采用的是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其次,企业缺乏合理的制度规范。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没有制度的制约和规范,企业难以按照相关管理制度来进行管理工作,不仅给企业造成了困扰,还带来了企业管理低效率和企业发展不稳定的问题。最后,企业的投资决策和人才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企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其在投资决策和人才、资金方面缺乏综合分析,只是凭借经验等主观因素进行决定,这样容易造成因风险评估不够而投资不合理,导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资金被不合理运用,造成企业发展缓慢。

(三)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不足

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活动全过程的“最后一公里”,科技创新活动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否顺利。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以攻克,科技研发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校院所有效供给不足。大部分高校院所没有形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研模式,依旧是处于基于科研兴趣或者是前沿热点的研究阶段,事实上造成大部分的科技成果与企业的客观现实需求相错位和脱节。在“重论文、轻专利”背景的影响下,高校院所一味地追求发表论文的数量,科技成果仅仅成为课题或项目而被束之高阁。二是企业转化能力不强。大部分企业处于产业低端,要想实现转化,要采取中试,提高技术的成熟度。但企业普遍存在缺少中试的条件,且中试高风险、低效益,最终导致企业难以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四)缺乏创新人才和创新环境

人才是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从我国科技领域目前的情况来看,人才匮乏是较为突出的现象。一方面,我国从事科研的总人数相对于我国的总人口数来说占比较小且领军型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方式较为单一,教育体制以应试教育为主,忽视应用教育。比如大多数高校只要求学生修完计划内课程就行,高校在培养学生时都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具体实践中的可操作性,难以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此外,目前企业缺乏良好的创新环境,具体体现在:第一,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不够,缺乏创新精神和激情;客观环境上尊重个性、激励探索、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也未形成。第二,对知识产权的保障不力。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许多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技术、创新、产业转型等等的挑战,但一些企业知识产权工作十分薄弱。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知识产权专利信息资源缺乏,也没有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加之知识产权工作专业性强,企业从事专利性工作的人较少,所以其创新成果很难被保护。

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提升路径

(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一是整合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合力。坚持从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等多方面出发,调动各类创新主体的积极性,要求共同参与科技创新。政府、科研人员、企业、科研单位等创新主体树立创新理念、主动扩展创新生态空间、整合创新资源,从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一方面,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快形成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多渠道投入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投入持续增长,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对科技研究的资金支持,从而多方面地扩大科技创新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健全科技创新奖励机制和评价机制。全面优化科技创新奖励制度,始终坚持以质量和贡献为核心的评价标准,加强宣传,激发科研人员的科研积极性。

(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企业不能安于现状、过于保守,应该敢于探索、擅于探索,形成企业内部鼓励创新和宽容失败的企业文化。其次,完善企业自主创新机制。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领头企业,持续健全企业生命周期培育链,落实科技创新型企业扶持奖励政策。充分认识到中小企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法律,提高政府科技资金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比重。强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对在创新方面获得发明专利和建立研发中心以及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给予肯定和奖励,从而有效激活企业自主创新力。

二是延展企业创新链条。企业创新是一个整体,离不开各要素的支持。积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合作,聚焦企业创新的需求,形成长效合作机制。高校、科研院所要发挥先导作用,主动将其在技术人才和科技资源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在资金、市场及生产基地的优势进行互补,推动科研资源的共享,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进程。

(三)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一是加强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科技成果的研发要注重实际应用,需要加大科技攻关,强化科技赋能,从而培育新产业,塑造新优势。通过不断推广科技成果,让更多人了解到科技成果的价值,只有在科技成果的研发和推广上下足了功夫,才能够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二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发挥高校、科技园、研究院等组织在创新成果转化中的带动作用,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充分评估科技成果和风险投资,形成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制度,明确责任主体,打造机制灵活、各方面人才集聚的专业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同时,利用相关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对科技成果进行大力的宣传和展示,促进科研人员与企业展开技术开发及咨询方面的合作,从而与企业联合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四)加强创新人才建设,完善人才战略布局

一是强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一方面,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价值取向。高校及科研院所要尊重人才培养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中心,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坚持问题导向,从国家的长远需求出发,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高校、科研院所及企業要进行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制改革。改变以往主要根据研究成果数量来评选和聘用人员的现状,构建以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科技人才评价规范。并对企业内部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依据其对企业发展、科技成果转化、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贡献给予激励和提升福利待遇。

二是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政府要大力鼓励创新创业,让创新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创造一个公平、竞争、合作的创新环境。企业领导者要重视创新、支持创新、带头创新,企业对任何创意都要及时反馈,并对采纳的创意进行适当的奖励。另一方面,要持续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科学技术创造,健全专利管理体系,通过多重手段预防侵害专利的情况发生。发明专利申报全过程要严格监督和审查,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利益,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生态。

参考文献:

[1] 汪川.创新驱动战略下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例[J].全球化,2021(01):94-104+136.

[2] 颜雅英,苏天恩.泉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3):166-171.

[3] 潘教峰,王光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及成效[J].科技导报,2022,40(20):20-26.

[4] 刘璐.河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7(04):49-5.

[5] 王广生.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22,15(05):32-40.

[6] 何立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J].中国经贸导刊,2022(10):8-9.

(作者单位: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晋中 030600)

[作者简介:任彦蓉,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创新驱动科技创新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构建推进科技创新的资金模式的研究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