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性干预模式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应用

2024-04-17 01:12李殊娜马丽娜翟江曼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预警支气管肺炎

李殊娜,姚 琼,马丽娜,翟江曼

(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新沂221400)

经调查,我国儿童支气管肺炎患病率为52.60%,其中因支气管肺炎造成4岁以下儿童死亡人数高达92万[1]。现阶段,临床上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方案,通过适当雾化和化痰治疗,达到缓解疾病症状的效果。但由于患儿年龄偏低,免疫功能未发育完全,经长期治疗后,极易出现肺不张等并发症,延长患儿治疗周期。加之传统护理仅关注临床用药及健康教育等,未能及时针对疾病自身潜在危害进行防控,从而导致患儿病情反复,严重影响其肺功能指标[2-3]。因此,需采取预防性、针对性的照护措施,以实现快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咳嗽时间的目的。预警性即为在灾害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前,根据既往总结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减缓危害所造成的损失行为。目前,临床学者常将其应用至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通过对患儿病程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综合性、提前性采取预警测评,评估其影响治疗效果的危害等级,并针对性制订干预方案,从而达到改善肺功能指标、缩短治疗时间的目的。2022年4月1日~2023年3月31日,我们对6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预警性干预模式,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经影响学检测后为小儿支气管肺炎,表现为咳嗽、胸闷、发热等症状者;②患儿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呼吸频率≤对应年龄正常值上限,即为4~7岁儿童20~25次/min,8~10岁儿童18~20次/min;③年龄3~12岁者。排除标准:①伴有意识模糊、神志不清者;②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疾病者,如多发性骨髓瘤。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男32例、女38例,年龄2~11(6.65±0.41)岁;病程1~4(1.59±0.11)个月;患病因素:细菌24例,病毒23例,非典型病原体13例。观察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12(6.37±0.37)岁;病程1~4(1.62±0.13)个月;患病因素:细菌20例,病毒25例,非典型病原体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护理。①体征检测:入院当日,护理人员每隔4 h监测患儿的体表温度、呼吸状况和血压的变化1次,并做好记录至个人档案。谨遵医嘱每2 h监测经皮血氧饱和度1次。②呼吸道护理:每隔3 h观察患儿痰液排出情况1次,帮助其选取舒适体位并定时更换。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咳嗽,定时进行翻身、叩背,帮助患儿将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及时清除口鼻内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采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③环境管控: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每日开窗2~3次,严格控制室内的温湿度(温度为26~28 ℃,湿度为50%~60%)。同时禁止家属在室内吸烟,保持空气清新。注意口腔、皮肤的护理及清洁,及时擦干汗液,衣物选择相对较为柔软的材质。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采用支气管肺炎相关书籍向患儿及家属详细普及患病因素、治疗方案、干预措施、注意事项等。对理解度不佳患儿,可由家属采取自身语言进行讲解,并针对治疗期间所出现的疑难问题及时解惑。频率为每次25 min,每2 d 1次。⑤康复训练:护理人员可结合患儿恢复情况,选择相应的呼吸康复锻炼,如腹式呼吸(患儿取半坐卧位,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上胸部,吸气时患儿自觉鼓起腹部,尽量使腹部肌肉推动放在腹部的手前移动。呼气时放在腹部的手稍用力,帮助腹部恢复。8次/min,3次/d)。

1.2.2 观察组 实施预警性干预模式。

1.2.2.1 分级预警 入院4 h内,护理人员采取本院自拟的预警风险评分量表(通过查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文献库,结合本院既往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史制成测评量表)对患儿进行测评,满分60分,根据测评结果分为Ⅰ级预警(体温正常、呼吸顺畅及意识良好)、Ⅱ级预警(体温在36.5~37.5 ℃,呼吸频率≥40次/min,且伴随气促、咳嗽等症状)、Ⅲ级预警(体温在37.6~38.0 ℃,呼吸频率≥46次/min,精神萎靡,伴随面色发绀、腹泻等症状)及Ⅳ级预警(体温>38.1 ℃,呼吸频率>50次/min或<20次/min,患儿处于三凹征阳性症状或昏睡状态)。

1.2.2.2 分级护理 ①Ⅱ级预警:a.体征监测。护理人员以每2 h 1次的频率进行病房巡查,检测患儿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体温意识等体征变化,如发现异常立即上报主治医生。每隔6 h使用空气循环消毒机进行病房消毒,保持每日开窗通风1 h。b.健康教育。每3 d开展健康教育1次,每次30 min,以动画视频的形式讲解小儿支气管肺炎等相关知识(包括病因病症、诊疗方法、治疗具体措施及预后康复内容)。并采用支气管肺炎相关书籍对家属实施培训,结束后,引导患儿及家属共同回顾教育内容,家属可采取自身语言进行讲解,对于知识掌握薄弱者,再次给予强化教育,确保其能够熟练掌握。同时于教育结束后由护理人员分享本院治疗成功案例,可邀请本院既往成功者分享治疗经验及心得,帮助患儿及家属认知到遵医嘱治疗的意义及重要性,从而提升其治疗依从性。c.康复训练。根据患儿病程进展制订床上呼吸训练,如缩唇呼吸(患儿端坐于床上,使用鼻孔吸气,采用类似吹口哨的口型呼气,吸气与呼气的比例为1∶2,频率为10次/d)。②Ⅲ级预警:a.病房巡视。将病房巡视的频率调整至每小时1次,谨遵医嘱检测患儿体征并采取并发症预防(如败血症,护理人员需采取消毒隔离工作,切断传播途径)。b.输液护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滴注速率及导管固定情况。当发现患儿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时,护理人员需密切交流沟通以缓解其情绪,并采取鼓励言语帮助患儿树立治疗信心(如“只要你乖乖配合,就可以早日出院”)。c.饮食护理。保证患儿每日水分的摄入,以1500~2000 ml的温开水为宜,饮食原则为高蛋白、多维生素及低脂肪,其他护理内容与Ⅱ级预警相同。③Ⅳ级预警:每隔30 min进行病房巡视并标记为重点交班。谨遵医嘱给予面罩吸氧抬高床头,重点检测心电图,必要时给予吸痰处理,并详细记录至个人档案,其他护理措施与Ⅲ级预警相同。当患儿病情经治疗缓解后,可根据其病程进展进行降级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肺不张(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胸痛及心悸等症状)、支气管扩张(所有患儿均符合2015年《支气管扩张诊治指南》[4]中支气管扩张的诊断标准,典型症状为反复咳嗽、咳痰或可浓痰)及气胸(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等)。②临床治疗指标:包含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③肺功能指标: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由护理人员记录并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主要包含肺活量(VC)、潮气容积(TV)、最大通气量(MVV)及功能残气量(FRC)。④生活质量:于入院当日、出院前1 d使用肺部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进行测评,该量表于1997年由万崇华研制,包含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能力、社会关系4项指标,每项评价指标各包含10个问题,分值为1~5分,满分50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量表的Cronbach′s α为0.879,重测信度为0.709,信效度较好[5]。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指标比较

2.3 两组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时间肺功能指标比较

2.4 两组不同时间FACT-L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不同时间FACT-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与李倩等[6]研究相似。说明实施预警性干预模式能够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咳嗽持续时间。与常规干预方案相比,预警性干预模式能够综合性评估支气管肺炎患儿自身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风险等级,通过前馈性分析潜在的隐藏风险,结合逆向思考的方式给予针对性干预方案,逐渐帮助护理人员掌握患儿自身治疗需求,使患儿及家属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干预的实施,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降低患儿预后并发症的发生率[7]。同时,通过护理实施中的体征护理、呼吸道呼吸及康复训练,既可提高患儿及家属治疗依从性和知识理解度,还可间接性地改善患儿自身免疫力,缩短咳嗽和肺部啰音消失时间[8]。

黄莉等[9]研究结果显示,预警性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患儿FACT-L评分,改善其肺部功能,降低患儿痛苦及家庭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前1 d,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和FACT-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分析其原因:该干预方案为遵循超前预防性干预理念,结合患儿潜在风险提前做好科学的照护推断,以提升干预效果为任务,制订良好运作的应急预案及护理方案。护理人员于入院当日对患儿预后不同风险程度进行分级,分为Ⅱ级预警、Ⅲ级预警及Ⅳ级预警3个等级。通过对Ⅱ级预警患儿采取体征监测、健康教育等照护措施,利用回馈性健康教育的更改强调作用,明确掌握患儿内心真实想法,使其感受治疗的目的,延缓病程进展,降低复发率[10]。强化Ⅲ级预警及Ⅳ级预警患儿饮食护理及呼吸支持,确保每例患儿均获得最佳的针对性干预方案,从而逐渐改善支气管肺炎患儿机体免疫力[11]。同时康复训练能够为心肌提供充足的氧气,进一步改善机体内血液与肺泡间的气体交换,促进气管内痰液排出,增加肺泡通气量,改善肺通气功能,还可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改善基础代谢,提升其对体力活动的适应性,缓解胸闷、气短、气急等症状[12]。

综上所述,本研究在预警性干预理论支持下,将支气管肺炎患儿照护措施分为不同级别,结果可充分证实该干预方案的有效性,丰富了预警性干预模式在临床护理工作汇总中的实践研究,为其他呼吸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借鉴和查考。但因该研究手时间、人力等因素限制,缺乏方案成本效应的估计,因此,需进一步完善。

猜你喜欢
预警支气管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认识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知识问答》
法国发布高温预警 严阵以待备战“史上最热周”
园林有害生物预警与可持续控制
机载预警雷达对IFF 的干扰分析
预警个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