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

2024-04-17 01:12刘梨花杨海燕黄琳静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5期
关键词:肌力康复训练缺血性

刘梨花,徐 慧,黄 双,杨海燕,黄琳静,王 培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最主要的死亡和残疾原因之一,其在全球疾病负担中所占比例仍在持续增长[1];此疾病通常由大脑血流受阻导致的大脑部分区域缺血缺氧而引发[2];其临床表现多样,包括突发言语困难、面部及肢体肌力下降、协调能力损失等,严重的脑卒中会导致患者完全丧失自理能力,对个人和社会造成重大负担[3-4]。尽管已有诸多研究关注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法,但对患者的肢体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升方面,目前的护理干预方式仍存在不足。许多研究的方法缺乏创新,仅局限于传统的康复护理模式,往往忽视了护理干预的个体差异性,同时未能全面评价康复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本研究以实证的方式探讨专案突破护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效果,通过具体的研究结果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护理策略,有助于优化当前的脑卒中康复疗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2月1日~2022年2月28日我院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内介入诊疗指南2022》[5]中的诊断标准,且经本院影像科检查确诊为首次缺血性脑卒中者;②病程>1个月者;③意识较清晰,具有基本的沟通能力及认知功能者;④配合度较高,能完成量表评估者。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并发症或合并症者,如既往有肿瘤类重大疾病、心肺等重要器官疾病、精神障碍疾病;②脑卒中后出现昏迷、意识不清、失语、抑郁等症状者;③非首次发病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47~81(65.32±9.67)岁;病程3~12(6.27±2.83)个月;体重50~90(70.18±9.65)kg。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6~84(64.68±9.56)岁;病程5~13(6.14±2.75)个月;体重53~89(69.74±9.53)kg。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体重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家属已知悉研究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模式,旨在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及预防并减轻疾病的并发症。①体位调整与翻身护理:需要每2 h进行1次体位变换,以便有效地降低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皮肤护理应每天至少进行2次,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如果床单或衣物湿润或被污染,应立即更换。②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应每天进行,每次≥30 min,包括穿衣、用餐等基本技能;另外,还需进行物理治疗,每天至少进行30 min的被动关节活动,20 min的平衡训练及10 min的站立和行走训练。③语言康复训练:安排训练有素的语言治疗师针对言语障碍患者,每天至少进行30 min的语言康复训练,包括口腔肌肉训练、语言理解和表达训练。④饮食管理: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确保每天的能量摄入达到推荐的标准,并根据患者的咀嚼和吞咽能力调整食物的形状和质地。食物应每天至少提供三餐,应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⑤心理疏导: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每周至少进行1次心理疏导,每次≥45 min,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信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专案突破护理模式,干预策略涵盖了康复过程的全方位考虑,并针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和有效的操作。该策略主要包括问题定位与目标设定、全员培训与患者教育、康复训练与辅助用具的应用、情绪管理与赋能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支持5个方面。①通过多维度问题分析,研究团队从人员配置、环境条件、护理方法、辅助物品等多个方面深入挖掘患者康复的影响因素。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研究团队进一步确定主要的目标因素,并针对目标因素制订实施方案。这样既提高了患者的康复训练的依从性,又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②全员培训和患者教育是提升康复效果的另一个关键环节。组织康复治疗专家对护士进行专题培训,旨在提升其康复护理技能和专业知识,以应对患者的不同需求。同时,为了让患者能更好地配合康复治疗,团队还进行了系统性的教育,通过图文教材、示范视频等多种方式强调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方法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③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订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案。对肌力不足者,进行良性功能位保持训练、被动关节活动训练等,如利用物理治疗或机械辅助进行被动关节活动训练或配合呼吸训练等;对肌力较强者,进行主动训练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利用平衡板进行站立平衡训练,或进行上下楼梯、拿取物品等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配备辅助用具,如方枕、长枕、翻身垫、长圆枕、功能球等,帮助患者进行有效训练。④针对存在情绪问题的患者,实行赋能护理策略,深入了解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问题和情绪反应,然后提供有效的情绪引导和支持,如通过心理咨询、团体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患者更积极地面对康复挑战,提升自我效能感。⑤最后,在干预期间,将一对一的康复教育和康复目标设定纳入护理质量管理系统,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以确保护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康复效果不佳者,及时进行问题分析,调整康复方案,如对进展缓慢者,可能会增加训练强度或频率,或调整训练方法和辅助工具。对进展良好者,增加训练难度,以进一步提升其功能状态。同时,出院后的康复支持,如电话随访、多学科团队的家庭访问等,也被纳入了持续支持策略,以保障康复的连续性和长期效果。对出院后的患者,可能会安排定期的电话随访,了解其康复状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对需要进一步康复训练和治疗的患者,安排多学科团队进行家庭访问,提供现场指导和支持。

1.3 观察指标 ①通过肌力分级的方式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6],级数为0~5级,0级为无法收缩肋力,5级为肌力正常。②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7]评估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康复情况,其上肢的评分为0~66分,下肢的评分为0~34分,分数越高表示功能恢复越好。③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8]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神经功能,该量表包括意识水平、眼肌运动、构音、视觉、语言、注意力6个维度,分数越高表示神经功能障碍越严重。④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9]评估两组干预前后功能独立性,该量表分为运动部分和认知部分,总分范围18~126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功能独立性越好。⑤采用生活质量指数(QLI)[10]评估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物理、心理、社交和环境4个维度,每项分数范围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FMA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肌力水平、FMA评分比较

2.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QLI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QLI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FIM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FIM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是全球范围内主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经济有重大影响。这种疾病通常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受损,严重影响病患的生活质量[11]。尽管在治疗这种疾病方面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患者康复的研究和实践中,仍存在许多挑战和困难。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但这些传统的方法效果有限,且恢复期长,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通常被忽视,因此,针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研究,尤其是在肢体康复方面需要新的干预策略[12]。有研究发现,早期、持续和系统的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13]。多学科协作、个体化干预、患者主动参与等因素被认为是提高康复效果的关键[14],但如何将这些理念具体落实到实践中,尚未有一个明确和行之有效的方案。基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旨在通过实施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影响进行深入探究。本研究在该领域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提高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肌力水平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显示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促进效果,与张智敏等[15]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后,观察组NIHSS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显示专案突破护理干预能有效推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与陈丹凤等[16]研究结果一致。干预后,观察组FIM、 QL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陆姗姗等[17]研究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专案突破护理干预通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进而提升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满意度。

综上所述,专案突破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肢体恢复、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肌力康复训练缺血性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