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滢
随着经济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业态异军突起,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现有人才的质量、结构与企业转型发展需求出现矛盾,一些企业陷入了“人才怪圈”:一方面“招才难”,专业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招聘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用工难”,员工与岗位需求匹配动态失衡,员工流失率高,传统的静态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面临挑战。如何创新培训体系,提高企业培训转化率,为企业的战略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人才支撑,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课题。
“人才怪圈”不仅导致企业人才队伍不稳定,也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资源内耗,其形成不但与薪酬福利和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有关,也与人才培训和人才储备不合理有关。
●人才供应策略错位——重招聘轻培养
企业人才供应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外部人才招引,二是内部人才培养。面对业务的快速发展,有的企业认为人才培养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更愿意通过招聘吸纳成熟人才,然而单靠面试和测评选才可靠性仍然有限,招聘的不确定性也容易造成人才供给接续不畅,引才竞争又会增加用人成本,更何况“空降兵”往往容易因“水土不服”而缺乏企业认同感和忠诚度。疏于培养的内部员工也会因为缺乏成长后劲影响企业发展。
●企業发展战略缺位——重业务轻队伍
企业发展战略涉及市场定位、产品、营销、财务管理、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源等多方面,部分企业偏重业务发展,在生产、营销等方面投入较多资金和精力,而忽视人才培养,甚至错误地把员工大量流入流出视为企业有活力的表现。在此背景下,企业容易面临人员组织架构不科学、管理效能低下的问题,组织管理水平和人才资源开发水平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
●企业培训管理失位——重形式缺规划
部分企业缺乏人才战略意识,只把培训作为满足业务需求的一种应急手段,被动制定培训方案,只为解决眼前问题,没有真正赋能企业长期发展。第一,培训内循环机制尚未建立,培训不能精准对接业务需求;第二,培训模式缺乏体系性,培训形式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重理论轻实践、重实用轻发展,缺乏对员工个性的重视与潜能的开发;第三,培训管理执行不力,前期调研不足,中期调整迟缓,动态评估欠缺;第四,培训与岗位考核、绩效激励、职业发展脱钩,员工参培内驱力不足。
要想破解“人才怪圈”,企业必须从发展战略高度进行人才系统布局,将内外部资源系统整合,增强组织应变力,提升人才贡献度,基于供应链模式打造企业培训体系,建立有效的内部人才供给。
●内部人才供应链的构成
人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之一。人才供应链围绕人才这一核心,由需求、规划、招聘、培训、配置等一系列关联环节构成,具有需求导向、整合优化、灵活高效的特点,其管理目标是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实现精益生产,即成本控制和效益最大化。人才供应链强调人才供给无时差、RIO(投资回报率)最大化,需要将企业内外部组织、资源、渠道等要素纳入链条,通过一体化运作,实现人力资源动态优化,从而有效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下人才短缺、错位、发展滞后等问题。
●企业培训的供应链模式
人才培训是企业人才供应链的中心环节,包含人才需求预测、人才盘点、人才标准制定、培训规划和实施、培训评估和培训结果运用等环节。企业需要运用供应链思维构建企业培训内循环,把人才视为产品,通过对接企业战略和业务需求确定“产品标准”,通过人才盘点摸清“产品原材料”,通过科学系统的培训实现“产品加工”,再运用适当的评估完成“产品质控”,最后实现“人才产品”在企业内部的有序流动和高适配度的使用。
供应链式企业培训要想实现按需实施、确保培训转化,需有效对接多元市场需求、动态制定短期人才规划,精准确立培训需求和人才标准,分层分类设计和实施培训,连接培养与使用环节,打通专才和通才培养,统筹内部培训与合作培养,在动态人才盘点基础上做好评估,从而实现人才零时差供给、RIO最大化的人才培养。
●确定人才需求和培养标准
供应链式企业培训要对接人才需求。工业4.0时代,企业要想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快速做出反应,必须及时、动态调整发展战略,缩短战略周期。与此相适应,企业应制定短期的人才规划,以确保人才建设的灵活机动。企业人才部门在制定人才规划时要充分对接业务部门人才需求,防止闭门造车;在人才规划的基础上,要做好岗位数量和岗位任职标准的设计,找出关键岗位,通过数据分析、行为分析、员工访谈、工具测评等方式建立不同类型岗位的胜任力模型,确立岗位所匹配的知识技能、素质能力、个性特质和态度动机等,对相应人才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从而确立人才标准,确保企业培训目标科学、客观。如华为公司建立了任职资格管理制度,将人才培养标准制度化,形成认证层级体系,确保人才标准精准对接岗位需求。
●短期动态培训需求和规划
供应链式企业培训要厘清培训需求。人才需求和标准的变化带来了培训需求的动态调整,企业有必要将培训规划设定在较短的周期内,在动态的业务目标、流程中寻找调整重点和人才开发痛点,通过系统的需求诊断,保证培训灵活有效。在人才供应链管理中,企业应基于人才盘点,对人才的质量、结构等进行分析,通过技能矩阵、绩效考核和360度评估,获得人岗匹配度信息,形成人才九宫格,摸清高绩效和低绩效人才的分布情况,明确企业人才队伍发展现状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发现人才素质缺口,从而确立真正的培训需求,形成最优培训方案。如花旗银行通过“人才库盘点”实现了基于绩效的人才分类和个性化培养。
●系统培养与储备
供应链式企业培训要注重系统设计。传统“大锅饭”式的企业培训把员工作为“标准产品”进行训练,忽视人才的发展差异与潜能开发,同时,单一的标准化模式既不能激发员工的内在学习动机,也不符合企业多元化人才需求。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要做到通专结合,既有通用职业能力的培训,如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又有专业技能的培训。企业业务单元间人员流动、合作频繁,对此,企业可培养通才“半成品”作为人才储备,再按照岗位、业务变动进行小批量、高频度、多批次的岗位专业化培养,这能缩短培训时间,降低培训成本,实现人才“精益”培养;设计实践性培训体系,强化技能认证,通过轮岗、多角色协同等方式,实现“做中学”。另外,企业培训要高度业务场景化,对照人才画像建立能力发展任务清单,与员工发展通道对接形成学习地图,强化评估反馈,从而激发员工内驱力。
●融合梯队培训与合作培养
供应链式企业培训要实现连续供应。企业要通过人才盘点梳理人才发展层级,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实现不同绩效人才层层衔接,使人才培训梯队式进阶,确保企业人才由下至上连续性传输;要把培训和使用有机衔接,建立多元晋升通道,实现即培即用,提高培训转化率,增强员工职业期待,如苏宁电器“1200工程”和麦当劳的快速晋升机制都起到了推动人才迅速成长的作用。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与高校合作、与同类企业联合培养,建立信息共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人员共育、场景共建的互动培养机制,使企业在人才开发、技术研发、科技服务等方面得到有力支撑,从而打通内外部人才供应,实现培训投资高回报,深化人才“蓄水池”。
●科学精准及时的培训评估
培训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动态的人才盘点和追踪评估。企业可通过培训测试、调查访谈、绩效评价、学员自评等方式对照人才标准,对学习效果、培养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动态评估,建立人才发展档案,为企业人力调配提供依据,实现精准及时的人才补给,保证人岗适配度稳步提升,同时,这也有助于后期培训改进优化,形成企业人才培训“闭环链”。
乌卡时代,企业必须强化供应链思维,以灵活的新方式、整合的新模式,建立规划、需求、设计、实施、评估一体化的培训管理体系,实现人才和岗位的快速、精准匹配,最大限度发挥人力资源价值,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