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歇性冷漠”是一种自我保护

2024-04-17 12:38吕娜周洋
大众健康 2024年4期
关键词:心理学家冷漠共情

吕娜 周洋

你有过这样的情况吗?自己平时情绪状态不错,但总有段时间,疲于社交,不愿理睬别人——微信里好友发来的消息一条接一条,就是不想回复;家人兴高采烈地分享着高兴的事情,自己听了却无法共情,似乎变得很冷漠。于是你内心开始不安,怀疑自己是不是变得很无情,又或者出现了情绪问题:难道患上了抑郁症?

其实,这种“间歇性冷漠”的内心感受,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它的特征表现为平时能够充分表达情感,待人接物热情,但会间歇性地出现不愿意交流情感、不关心周围的环境、冷漠待人的情况。这种心理现象在每个人身上都有可能发生。

心理学家发现,在应对挑战性环境带来的压力时,我们会不断消耗自己的情绪资源,从而产生情绪倦怠,照顾自己和他人情绪的能力也有所下降。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共情疲劳,即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情绪时,身体和心理都感到深深的疲惫和无力,已经无法对他人表现出关怀和共情,似乎变得冷漠和麻木。

情绪“充电”与自我保护

不同的心理学家从各自的角度解释了“间歇性冷漠”产生的原因。

首先,情绪资源是有限而宝贵的。美国心理学家斯蒂芬·霍布福尔提出了资源保存理论,认为情绪是一种与外界互动、价值极高且有限的资源,人们会积极地保护和构建这种宝贵的资源。就如同人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休息、汽车没油了需要加油一樣,情绪资源如果被消耗,也需要及时补充。而补充情绪资源的方法之一,就是“间歇性冷漠”。它能够帮助一个人暂时跳出面临的困难情境,营造让自己感觉舒适的社交环境。

其次,“间歇性冷漠”属于一种自我保护机制。精神分析学说提出,个体在面对挫折、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内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挣脱困境、摆脱烦恼,以恢复心理平衡,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间歇性冷漠”就是自我在情绪资源不足、内心承受不住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让情绪和心灵休息一段时间,躲避周遭环境的影响,从而让自己不陷入情绪耗竭的境地。

调节情绪,先建立边界感

“间歇性冷漠”可能会对个人情绪和人际交往造成一些消极影响,比如独处时会感到情绪低落、身心疲惫、孤独和迷茫,而身边的人也容易产生担忧或误解。但换个角度看,“间歇性冷漠”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间歇性冷漠”可以被看作一种情绪调节技术。在面对压力、焦虑或过度情绪化时,短暂的冷漠可以提供一个必要的心理距离,使人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这并不是说应该避免或忽视情绪,而是在情绪强烈时采取的一种策略,以防止情绪过载或失控。通过间歇性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和头脑冷静。

“间歇性冷漠”也是建立人际边界的有效尝试。“间歇性冷漠”并非对他人的持续冷淡或忽视,而是一种有意识的情感撤退,目的是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和独立性。在面对他人的过度介入时,“间歇性冷漠”能够帮助我们维护清晰的个人边界,从而更好地维护心理健康。

偶尔冷漠不同于抑郁症

“间歇性冷漠”带给他人的感受通常是负面的。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表现出“间歇性冷漠”,你会觉得他反应冷淡,对人和周围的环境漠不关心,缺乏同理心,这似乎和抑郁症患者给人的感受相差无几。但在主观感受上,“间歇性冷漠”和抑郁症有很大的不同。

“间歇性冷漠”是一种暂时的情绪波动,人此时的状态就像是要缩回到保护壳中,只满足自己内心的需求,保持社交距离,以恢复情绪资源。

抑郁症是一种持续性的情绪障碍,通常会持续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患者会经历持久的悲伤、绝望、失去兴趣和快感等负面情绪。

如果说抑郁症的表现是“被动冷漠”,具有障碍性和无助感,那么“间歇性冷漠”更倾向于“主动冷漠”,具有发展性和掌控感。

此外,“间歇性冷漠”通常由外部环境或特定事件引起,是一过性的,随着环境或事件的变化而变化。而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反应与外部环境或特定事件无关,是由内部因素驱动的。抑郁症对个体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的影响显著,相比之下,“间歇性冷漠”可能不会对个体的工作和社交产生较大影响。

如果长时间陷入情绪耗竭的状态中,没有感受到“间歇性冷漠”带来的好处,并且对很多事都提不起兴趣或是兴趣下降,甚至伴有反应慢、思维迟缓、记忆力下降等疑似抑郁症的表现,建议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进行评估与诊断。

猜你喜欢
心理学家冷漠共情
过度冷漠是种病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突然之间
东霞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谁更难过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长大不是变得冷漠,而是变得温暖
人生什么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