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8日,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协同研发数字化平台(PLM系统)项目启动会在徐工汽车技术中心召开。
徐工汽车拥有国内智能化程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重卡制造单体工厂,是江苏省唯一国有自主品牌、唯一同时拥有传统燃料及新能源双资质的重卡企业。
新经济时代,为在市场深度竞争中持续高质量发展,徐工汽车拟利用PLM系统升级契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发展的统一,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
因2021—2022年疫情等原因,研发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严重逾期,为最快速度完成平台上线,徐工汽车技术体系组建了“研发数字化平台建设(PLM系统)”青年突击队。
干就完事了
杨宁是徐工汽车研究院科技管理中心一名研发管理工程师,是PLM系统项目青年突击队负责人。刚接到任务时,杨宁感到责任重大,任务紧急,需要尽快组织和动员所有队员,激发大家的意愿和动力,共同完成任务。
这支青年突击队普遍比较年轻,平均年龄29岁,都具备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性格特点。接到任务时,都有一股子“干就完事了”的拼劲儿。
杨宁第一时间召集队员们讨论沟通,明确了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确定各个环节的工作安排和分工。
整个团队对这项任务的完成很有信心,一方面是团队成员综合能力和专业性具备,另一方面公司业务优化积累到一定程度,信息化转型是水到渠成的事。再者,围绕这项任务,高层领导十分重视,公司各级资源充分向项目倾斜,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开展。
在本次PLM系统建设中,徐工汽车成立了以公司分管领导为核心的项目推进团队,各研发体系研究院、部所选派资深研发工程师作为系统关键用户,全程参与系统业务调研、方案设计、实施、系统测试、系统推广和运维工作,从而形成了决策快捷、覆盖全面、以点带面的项目推进组织。“这为系统成功推进起到了关键作用。”杨宁说。
但困难依然是存在的。项目与产品开发进度需要同步保障,既要保证订单产品开发和交付,又要完成历史产品数据整理、导入等工作。其中,最主要的困难是在复杂、多样的业务场景下,需要制定适配的系统方案,合理安排队员工作,迅速响应,才能有效完成工作。
在公司层面,面对较多的市场紧急开发需求,研发部门的人力资源一时间无法全面兼顾,公司决定在放弃一部分订单的情况下,也要力保研发信息化建设项目不受影响。
因为项目交付时间很赶,突击队员们的上班时间从早八点到晚上九十点钟,是正常状态。遇到一些特殊情况,需要24小时连轴转。
一次,在临近交付的时候,队员们发现项目方案有缺失的地方,必须对整个方案进行修正。当时,修正方案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在系统上打补丁,另一个就是重新升级一套系统。前一个方案简易、省时,后一个方案费力、耗时。最终,为了交付一套高标准、高要求的系统,队员们放弃了打补丁的方式,选择升级整个系统。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为需要把前面的工作再重新做一遍。
为了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整个团队24小时轮流上岗,保证人员轮番休息,但系统不停。一些核心工作人员甚至每天18个小时都在岗。
去年端午节,正碰上升级最关键的几天,队员中几个核心的工作人员,三天端午假期全部在公司加班,晚上都没有休息,一直盯着系统。
队员中有两三名队员家在徐州外地,原本打算趁端午假期回去探亲,赶上工期紧,就放弃了休假,全力投入工作中。直到后来,系统平稳上线,才补休了假期。
勇于拼搏,敢于创新
在PLM系统建设项目成立和执行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决策,如项目立项的决策、项目执行中的阶段评审、项目变更的决策等。
为此,团队建立了高效的决策机制,所有项目组成员集中办公,每日工作总结、每周召开项目例会、定期向公司决策层汇报项目进展和项目风险,并将以上方法固化,形成了整体项目推进的工作机制和决策机制,实现了小问题日清日毕,一般决策项每周关闭,遇到重大风险决策项快速上升、快速决策的有效管控。
在项目初期方案阶段,研发业务部门提出设计软件由CATIA V5升级为CATIA V6的重大项目变更需求,从需求确认至可行性调研分析,并最终由公司办公会讨论决策通过,经过了系统论证、测试验证、行业调研、竞品对标、成本分析等阶段,将项目变更风险逐一排查关闭,整体方案重新决策调整,实现了项目方案的快速变更。
“这些方案的实施,便是我之前对这个任务的完成比较有信心,我们必定成功的理由。”杨宁笑着说。
这个项目加深了杨宁对于组织管理和项目策划的理解,他了解到在组织大型项目的时候,理念方向相当重要,需要策划方案的具体实现过程和预期结果,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资源调配。
这个项目也为一直专注于技术研发的杨宁拓展了职场新视角,提供了新思路。在实践中,他与来自不同专业、不同性格的同事们多次进行深入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团结合作,最终取得了项目成功。
基于PLM系统的研发管理提升项目实施以来,徐工汽车产品研发效率提升30%,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快速订单需求响应,新产品交货周期平均缩短35%,配置型订单响应周期缩短50%以上,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有效推动了经营目标的达成。2022年,在商用车市场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徐工汽车在新能源板块、出口板块非公路板块逆势增长,新能源重卡更是实现了累计销售2788辆、同比增长323%、持续领跑行业的亮眼业绩。
全程参与这个项目,让杨宁及这个年轻的技术团队认识到国内在工业软件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巨大差距,“智改数转”网联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企业管理双效提升的重要路径。未来,他们都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参与更多转型项目积累知识和经验,为行业创新发展挑起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