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数字化课程教学建设探析

2024-04-16 00:56王凯静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学习者互联网+

王凯静

(河北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10)

1 建设顺应“互联网+” 时代的数字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1.1 顺应“互联网+”的必要性。201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与普通教育享有同等地位,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倡开发信息化教育资源,提升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水平。2019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了教育发展战略中的“互联网+教育”战略,倡导高等职业教育与数字化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应用。同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2035》 明确指出全面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快信息化建设,职业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改革创新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因此,新时代“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与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融合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然要顺应数字化信息时代发展的需求。

1.2 高职数字化课程教学建设的必要性。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职责即向社会提供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课程教学也应根据该目标进行规划与实施。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致使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在趋向于信息化发展,企业、教育、交通等各领域向着数字化网络化特征的新状态不断成长,人工智能、5G 网络等各种高科技盛行,“互联网+”成为新时代发展的潮流趋势。职业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数字化课程教学已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课程教学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手段,使原本枯燥繁琐的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且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者可以通过数字化学习平台自主学习自己不甚理解的知识点,自主选择想要进修的课程,学习者作为教育主体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进行碎片化学习,自主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和课程学习进度,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方位培养提升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

2 高职数字化课程建设路径

2.1 顺应新时代下新业态、新产业、新技术发展要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不断涌现,经济的转型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改造,导致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远远滞后于企业行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建设标准与我国高速发展的社会岗位需求适配度较低。①职业院校应组织派遣专业教师对岗位发展与新需求做充分调研,全方位掌握新产业、新职业、新技术、新业态背景下的不同社会岗位对人才职业能力和相关素养的需求和聘用标准。并将获得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与职业教育各类人才培养方案、教育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标准进行适配融合。②政府应发挥带领职责,出台相关法律政策,明确校企合作内容。鼓励企业与学校展开合作,并指导、协调与监督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等,以便更好地激发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其次,职业院校应重视校企合作,力求实现互利共赢。定期聘请行业龙头企业专家或“能工巧匠”到校演讲与会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和行业企业举办的各类技能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组织并加入相关兴趣小组和社团。校企合作中,学生会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和发展空间。企业会进入学校展开合作,获得学校为其提供的数字化资源和物理科学技术,与高职院校合作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最后,职业院校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发展水平和能力发展水平,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知识能力的需求,为其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企业共同商定数字化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对人才进行数字化教育管理等。

2.2 建造“互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化课程教学环境

2.2.1 打造数字化、立体化融媒体教材。教材作为课程教学的核心教学材料,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和学生进行系统性学习的主要工具。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职业教育教学的教材形式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物联网、5G 网络、人工智能、AR 技术、大数据等不断发展与普及,导致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教材远远滞后于时代发展,出现教材内容枯燥陈旧等问题。《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由教育部于2019 年颁发,该文件指出职业教育的传统教材应顺应“互联网+职业教育”、信息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需求,及时进行更新,提倡采用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这奠定了开发数字化、立体化融媒体教材的基础。数字化教材不仅仅是将纸质教材以数字化媒体的形式呈现,更不是纸质教材与数字化教材的单纯集合,而是使数字化教材与纸质教材进行有机融合,使数字化教材的各种功能与应用之间进行有机联结,使各领域具有交互性。利用AR 技术等虚拟科技为学生提供真切的技术技能操作展示和岗位工作场景展示,帮助学生更生动、更形象的去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场所和该课程的技能操作过程。利用信息化教材与云技术,课前将预习内容与课前小测发至平台以供学习者查阅和自测,课上教师利用数字化媒体技术为学生进行生动教学,课后在平台发放任务作业与测试,收集并分析学生课后掌握情况,根据结果适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进度,对信息化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数字化、立体化融媒体教材可以为课程教学赋予交互功能,促进学习者更加高效学习,同时进一步推动与更新信息化、数字化教材。

2.2.2 树立职业院校数字化发展建设试点标杆。职业教育所处的大环境和现实小环境均很复杂。职业教育政策目标实施效果存在不确定性的风险,执行效果的影响因素也有很多。当前职业教育政策实施的创新举措就是成立政策试点,政策试点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政策目标和政策实施效果之间的落差,政策试点承担着对政策推广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进行检验的职责。常态化政策试点首先需要随机遴选出具有广泛代表作用的试点样本;其次需要消灭试点所自带的“荣誉包袱”,参选成为试点并非一种荣誉头衔,而是一份责任与使命;最后对政策试点采用过程性和终结性两种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估,以便更好地明确政策试点达成政策目标的实施效果。常态化的政策试点应表现出不畏失败的态度,成功或失败都是正常状况,根据对政策试点的政策实施效果进行数据分析等方法来得出该政策的可行性与推广范围。

2.2.3 建设、开放、共享网络精品在线课程。随着当今网络化、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技术和学习资源融入到职业教育领域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建设网络精品在线课程已是高职课程优化改革的大势所趋。但由于目前大多数职业院校对数字化技术与学习资源的盲目跟风,缺乏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析调研,导致网络精品在线课程无法发挥其最大的实用性。网络在线课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避免盲目建设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学习资源,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学习资源的适应性。还有部分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缺乏规划,没有目标和标准,存在着通用性差和规范性不足等问题。在建设网络在线课程时不可忽略质量而过分追求数量,避免导致教学学习资源重复浪费。网络精品在线课程等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需求,注重资源质量,进一步规范化、标准化。对网络精品在线课程要做好分类框架,学科型知识课程就围绕某学科的原理、逻辑体系展开学习;跨学科型知识课程即打破学科界限,包含不同学科课程的专业知识;社会角色型课程即围绕社会行业中的某个就业岗位展开知识、技能和相关素养的学习。

2.2.4 建设数字化职教师资团队。面对智慧校园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建设与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师资也应进行变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应顺应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需求,职业教育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是进行数字化课程教学的必要条件。“双师型”教师作为我国职业院校的特有角色,应在具备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同时,随新时代的数字化发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数字化教学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在引进教师团队时应从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方案入手,优先引进具有数字化教学能力与信息素养的“双师型”教师,例如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高端人才,优化教师团队能力结构。除此之外,组织职业教育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培训,落实对职业教育教师教育信息化专项培训经费,提升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信息化水平,树立数字化信息化学习意识。加强对职业院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数字媒体能力培训,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使职业教育教师能够建设学习者所需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熟练运用AR 技术、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学习资源库、MR 等多种高科技数字化手段,灵活选用各种数字化手段融入到课程教学过程中,且在培训期间和培训结束后定期对教师的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考核。打造集教育教学和科研创新于一身的熟练掌握应用各种数字化教学技术的高素质数字化教师团队。

2.3 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和提升学习者的终身学习意识。职业教育是以学习者为教育对象的。职业教育的学习者不仅仅局限于职业院校内的学生,还包括企业员工和社会自主学习者等。不同的学习者有着不同的学习环境、背景和不同的知识发展水平,各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差异。建设数字化学习平台,将不同课程进行交叉组合,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数字化学习平台可以根据收集到的相关数据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掌控。不同的受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导致不同学习者的知识建构与学习观念各有差异,教育者需有意识的去削弱学习者个体间差异,教师可利用信息化数据分析技术,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和干预,并通过数据分析结果来挖掘学习者的相关潜能。数字化技术平台可以记录收集学习者的学习访问记录和考勤、学习浏览历史、学分积累量等数据化信息,数字化平台上所具有的开放共享功能可以帮助学习者参与其他高职院校的课程学习和学分积累等,积累到足够量的积分可以置换相关证书与奖励,以便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信息化数据平台不仅具有数据收集功能,还具有数据分析和预测功能,其数据预测和分析结果具有科学性与可参考性,也让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变得更加可视化与直观化,能够为教师根据学习者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数据支撑,帮助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精准掌控,有利于教师与学习者之间进行高效的交流沟通。学习者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学习可以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随意调控课程学习难度和课程学习进度,随时可以暂停与回放,这在很大程度上让学习者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数字化教学资源应遵循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将课程教学的不同环节与不同内容进行合理整合,按照由简到难的方式循序渐进的展开课程教学。数字化平台中设计闯关类游戏,增加交互型和积分式数字化学习资源,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探索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学习者互联网+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