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4-04-16 00:56高宇峰尹泽昕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文明村民生态

高宇峰 尹泽昕

(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环境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致力于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美丽乡村建设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内容,建设美丽中国,关键在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持之以恒地把我国乡村地区建设成为生态宜居、便捷高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美丽新乡村。

1 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涵

新时代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持续推进,城市文明、乡村文明的不断交织,乡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功能作用不断变化。乡村生态作为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涵盖为乡村现代化建设注入丰富动力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又包括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保障的宜居环境,如蓝天白云、田间小溪、乡风民俗等。因此,乡村生态是一个复合概念,是乡村外部环境结构和人民内心幸福感的结合。加强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底色与基础,保护乡村地区生态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第一,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理念,同时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打造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生产生活环境,使得乡村人民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便捷、持续。第二,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要充分考虑人民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憧憬,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学会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以及风土人情科学制定生态护栏。第三,新时代随着我国乡村地区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以及城乡的不断融合,乡村地区的百姓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于居住地区的安全、卫生、交通、通信等需求最为迫切,所以在新的发展时期,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积极推动城乡之间产业互动与信息交流,使得乡村环境朝着信息化、便捷化、舒适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实现乡村百姓幸福与生态环境美丽的高度统一。

2 新时代我国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乡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步缩小,乡镇企业蓬勃发展,乡村现代化产业水平稳步提高。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乡村环境卫生状况问题逐渐凸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更有污水和废气处理不当、村民生态保护意识薄弱、过度追求经济发展等问题相互交织,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素。

2.1 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关基础设施的不健全、不完善、不先进,不能有效应对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给乡村环境带来的挑战。在工业生产方面,工业废水随意排放使得乡村水源与土壤受到污染,工业废气随意排放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受到危害。在农业生产方面,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秸秆焚烧等不科学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结构破坏,管理松散、资源利用低效等较随意的农业生产习惯造成环境污染。在日常生活方面,生活垃圾随意堆放,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缺乏,导致河道堵塞、河水污染,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过滤和处理设施缺乏,导致水源污染、水生生态系统破坏。

2.2 村民环保意识薄弱。乡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本在人。种种原因使得环保问题被束之高阁,无法得到真正解决。村民委员会领导班子环保意识薄弱,在其位不谋其职,为谋求经济利益牺牲生态成本,导致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用发挥不及时,造成村民涣散无法在生态建设上形成合力。村委会因经济基础薄弱,不能全面支撑环境治理相关费用,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村干部默许村民随意丢弃垃圾、排放生活污水。部分村民因乡村经济来源较少,目光短浅,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生态来获取经济利益。环保人员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履行上传下达的职能,相关的环保政策法规没能在基层落实,农民环保意识淡薄,总觉无关紧要。

2.3 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过度追求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造成乡村生态环境持续性退化。部分乡村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追求高效率、高产能的观念驱使下,管理者为降低生产成本,片面追求发展,招商引资过度开采矿石,大量建立重工业企业,逐渐导致耕地、森林、草地等被占用破坏,水资源污染加剧、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速。同时,部分乡村地区农民在种植农作物时为提高产量,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等,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导致耕地盐碱化加剧,不仅影响农作物的品质,也对乡村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

3 新时代如何推动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问题、多方合力、知难而进,以积极担当作为的责任感和精气神,扎实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筑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美丽乡村的重要基础,建设生态宜居的新乡村,不是简单地房屋修建,而是需要从资金与技术入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乡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在乡村建立垃圾回收处理站,让村民的生活垃圾得到科学处理;安装乡村排污装置,让生活污水得到合理排放;加强乡村互联网基础设施网点建设,促进乡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和乡村农业产品的线上销售,同时积极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作用,推动农产品深加工,形成完整的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加强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乡村办学条件,积极支持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重视乡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服务、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建设,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为广大村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优惠政策和技能培训,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2 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坚持思想先行。村民是乡村的主人,也是建设宜居乡村的主力军。美丽乡村建设是为了村民,也需要牢牢依靠村民来实现。村民的内在素养是乡村生态发展的内在要素,只有村民内心有了对家乡环境的保护意识,乡村生态文明才能深远持久。因此,在新时代,当地政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强对村民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村民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度;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对村民定期开展农业种植技术的培训,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田;树立表彰典范,引导村民养成不随意丢弃垃圾、不随意破坏植被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员或者村委会给予适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并积极宣传其相关事迹,让其他村民向他们学习。多渠道发力,让生态保护意识深入村民内心,让保护环境成为村民们的自觉行为。

3.3 提升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擦亮环境底色。解决乡村生态问题、提高乡村居住环境质量成为村民们的深切期盼。在工业生产发展中,一方面注重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广天然气、沼气等清洁燃料,提高水能、风能、太阳能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严格监督乡村重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为乡村的生态环境铸造起安全的防护栏。在农业生产种植中,一方面加强对农业污染的控制,减少农业污水的排放,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正确处理畜禽养殖业产生的粪尿和废水。另一方面加强对农田的保护,合理开垦种植,增强农业生产中附属品如秸秆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养殖,不过度放牧,防止耕地荒漠化及盐碱化。在村民日常生活中,一方面严格管控生活垃圾、污水排放,加强湖泊、河流、湿地等资源的源头性保护。另一方面积极鼓励村民认建认养认捐林木绿地,为打造和谐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农村贡献力量。

4 新时代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说把多少真金白银捧在手里,而是为历史、为子孙后代去做”,保护好乡村生态环境是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提高的重要基础,是乡村地区人民生活水平和精神需求获得改善的显著标志,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撑。

4.1 改善村民生活水平。生活富裕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着村民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提升。一是“要想富先修路”,改善城乡之间的交通条件,加强城乡之间的联系,有利于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村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让城乡共享时代发展的福祉;二是改善乡村卫生条件,加强公共卫生防护,让农民群众看得起病,让更多村民支持和拥护政策,以切实的福利与政策提升村民生活水平;三是改善乡村的基础设施,以生产设备推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改造,以农村厕所革命推进农村优美人居环境的阶段性目标,以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和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美丽环境转化为经济发展动力,推动城乡产业互动、生产效率提高。

4.2 构建文明乡风。乡风文明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基础保障。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紧密联系着乡风民俗的塑造与传承。将环保、绿色、节约的生态理念在“有形”的行为实践与“无形”的理论宣传中视为乡村地区人人自觉追求的文明风尚,有利于逐步提升农民思想觉悟和思维能力;村民自发摒弃陋习、移风易俗以适应新乡村的发展,有利于重塑乡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培育文明社会风尚;村级领导班子带头开展文化内涵宣传活动,有利于村民在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现代传播手段的科学运用下了解传统节日、走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挖掘优秀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将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深深嵌入每一个人的心中。

4.3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保证。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上升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指明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进方向。人依赖于自然界,人必须同自然和谐相处,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强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管控,防止土壤污染,建立系统的污水与垃圾处理体系,提高乡村植被绿化率,有利于村民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提高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守住社会和谐稳定底线;除了生态环境保护外,加强乡村社会治理,推动乡村文化繁荣,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有利于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让乡村成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文明村民生态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