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马立克氏病的病因和防控措施

2024-04-16 00:56高巧梅
现代农村科技 2024年4期
关键词:马立克氏病养鸡场

高巧梅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内官营畜牧兽医站 甘肃 定西 743011)

马立克氏病是危害养鸡业的主要传染性疫病之一,严重威胁养鸡业的健康发展。鸡群感染后典型的症状就是引起各种脏器、外周神经、性腺、皮肤、虹膜、肌肉等器官和组织的单核细胞浸润,形成肿瘤性病变,给养鸡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最早是在1907 年由匈牙利兽医病理学家Joseph Marek 报道的,将此病称为“鸡麻痹”和“多发性神经炎”[1],后来该病在美国、荷兰、南非、日本等国家相继发生,为纪念最先的发现者Joseph Marek,将该病命名为马立克氏病,并一直沿用至今。各个年龄段的鸡群都可以感染鸡马立克氏病,其中2 ~6 月龄的鸡群发病率较高,我国在20 世纪70 年代也有大规模的暴发流行,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免疫接种广泛推广,已经基本控制了该病的流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差,甚至免疫失败的情况都有发生,导致该病仍然时有流行,尤其在规模化养鸡场,一旦发病可以引起大批鸡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原

马立克氏病(MD)是由疱疹病毒科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引起的,到目前为止,MDV 有三种血清型,分别为MDV-1、 MDV-2 和MDV-3。 其中只有MDV-1 的强毒株具有致病性。感染鸡群的垫料、羽毛、掉落的皮屑中都含有病毒,都具有感染性,这些物质在室温下感染性可以持续4 ~8 个月。该病毒对消毒剂比较敏感,常用的化学消毒剂短时间就可以将其灭活,因此鸡舍内消毒工作非常重要。

2 病因

2.1 饲养管理不科学

2.1.1 鸡群生存环境受到污染,存在早期感染。马立克氏病主要通过空气、垫料等接触传播,而接种疫苗免疫只能防止鸡群感染而不能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流行。当成年的鸡舍中存在隐性感染的病鸡,并向外排毒时,鸡舍中病毒的浓度会逐渐升高,导致雏鸡出壳后就会感染,虽然雏鸡1 日龄就接种疫苗,但是疫苗产生保护力需要5 ~14 d。我国商品肉鸡不接种MDV疫苗,商品肉鸡的生产时间短,MD 没有暴发就已经出售。农村大部分的散养鸡,常常是多种日龄的鸡混合饲养,也不接种MDV 疫苗,成为MDV 的储毒库和污染源。鸡场和周围环境中长期存在MDV,育雏生产过程中被强毒包围,如果没有采取科学的消毒措施,就会导致MD 的发生和流行。鸡越小易感性越强,尤其鸡出壳过程中更容易感染。如果雏鸡发生了早期感染再接种疫苗,疫苗的保护力就会降低。我国很多的养鸡场,防疫意识差,消毒不彻底,养鸡场布局不合理,垫料没有及时清理,在孵化场和育雏室早期感染难以避免,引起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2.1.2 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在农村养鸡生产中,由于养殖条件和技术水平有限,大多采用半开放的养殖模式,受到应激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如鸡饲料营养不均衡,缺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饲料和饲料原料保存不当,出现霉菌和霉菌毒素污染;鸡舍内饲养密度、通风、光照、温湿度等不适宜;雏鸡在运输过程中环境条件差;鸡群受到噪声、老鼠等的惊扰,都会导致机体的免疫机能下降,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激活免疫感染鸡的MDV 潜伏状态,导致MD 的发生和流行。

2.2 疫苗免疫效果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由于疫苗的广泛应用,尤其是冻干火鸡疱疹病毒疫苗(HVT)的应用,使得雏鸡母源抗体水平比较高,当雏鸡接种疫苗的时候就会受到母源抗体的中和,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力,尤其是遇到强病毒、超强病毒和特超强病毒感染的时候,接种HVT 后的保护力就会从70%降到10%~18%,甚至会失去保护力,为了补救可以采用二次接种,接种的时间和接种的剂量要根据母源抗体的水平来确定;也可以为了预防母源抗体的感染,增加冻干HVT 疫苗的使用剂量,一般接种的剂量为正常剂量的4 倍[2];或者更换疫苗,父母代鸡和商品代鸡使用不同血清型的疫苗,采用二价苗或三价苗提高疫苗的保护力[2]。

2.3 鸡群感染免疫抑制性疾病。鸡群接种马立克氏病毒疫苗后,免疫保护力的产生主要以细胞免疫为主,同时也需要体液免疫的参与。传染性法氏囊病(IBD)、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RE)、鸡传染性贫血(CA)、新城疫(ND)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可以抑制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应答的产生,从而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导致该病的发生,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BDV)对脾脏和胸腺都会产生损害,抑制B 细胞和T 细胞免疫,导致疫苗的免疫力降低。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AV)感染会导致胸腺、法氏囊萎缩,使得淋巴细胞的数量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免疫,雏鸡早期感染CAV 后还会导致疫苗免疫失败,从而导致MD 的发生。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双重或者多重感染,对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更大。

2.4 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种或品系的鸡对MD 的易感性不同,有的品种或品系对该病抵抗力强,而有的品种容易感染发病,如三黄鸡是我国优良的肉鸡品种,其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其他肉鸡品种,而在三黄鸡的本品种内,快羽的发病率要远远低于慢羽的发病率[3]。

2.5 疫苗质量差或者保存、使用不当导致感染发病。有的养殖场对疫苗的质量重视程度不够,为了节省养殖成本没有从正规厂家购买疫苗,疫苗的质量差,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防控MD 的疫苗常用的有HVT冻干苗、CVI988/Rispens 细胞结合性疫苗和HVT +CVI988/Rispens 三类,这些疫苗对保存、运输等条件要求较高,细胞结合性疫苗需要在液氮中保存,使用的时候对融化温度、稀释液的温度、稀释后的使用时间以及注射操作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按要求进行就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HVT 冻干苗稀释后在常温下很容易失活,必须要在30 min 内注射完成,最长不能超过1 h,稀释后的HVT 冻干苗的效价会随着时间的延长不断降低,因此,稀释30 min 后接种的疫苗要加大使用剂量,才可以保障免疫接种的效果。

3 防控措施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对马立克氏病进行治疗,主要采取疫苗免疫接种和做好综合防控措施对该病进行预防。

3.1 养鸡场要科学布局。为了预防马立克氏病的早期感染,以免引起发生和流行,养鸡场和鸡舍要做好科学布局,尤其种鸡场,孵化厅、育雏室、育成舍、成年鸡舍要科学分布,相隔有一定的距离。孵化厅要在整个鸡场的上风向,并且距离鸡舍至少要大于500 m,育雏舍要远离成年鸡舍,以利于管理和防疫。

3.2 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养鸡场要加强饲养管理,按照鸡不同的生长阶段提供优质的全价饲料,在转群、断喙、高温等应激情况下,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降低应激对鸡群的影响,提高鸡群对疾病的抵抗力。育雏室的温湿度要适宜,并且注意通风,保持鸡舍干燥、空气清新。鸡舍的饲养密度要适宜,不要过于拥挤,育雏的垫料要及时更换,不能长期使用。粪便要及时清理,并将其堆积到指定的地点进行发酵处理。要加强消毒工作,水槽、料槽等用具要定期用5%的来苏水和0.1%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用百毒杀、次氯酸钠或新洁尔灭溶液定期进行带鸡消毒;一批鸡出栏后,鸡舍的墙壁、地面要用20%~30%的石灰水或者用1%~2%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鸡舍内用高锰酸钾和甲醛进行熏蒸消毒,鸡舍必须空置2 周左右才可以引进下一批鸡。鸡场要采用封闭式管理,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种鸡和种蛋引进时要经过严格的检疫,以免引入病菌或病毒。要做好传IBD、RE、CA、ND 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免疫接种,提高鸡群对各种疫病的抵抗力。

3.3 选择合适的疫苗免疫接种。为了提高免疫效果,要根据养鸡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进行免疫接种。首先,要做好疫苗的采购工作,要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优质疫苗,确保疫苗的效价。疫苗的理化特性要正常、外包装要完整,说明书要准确。第二,没有马立克氏病史的养殖场,可以用HVT 冻干苗进行免疫;对于疫情严重,并且出现过HVT 免疫失败的养殖场,可以用二价苗(SB1+HVT,301B/l + HVT,CVI988+HVT,Z4+HVT 等)、三价苗(CVI988+SB1+ HVT,814 +SB1 + HVT 等)、CVI988/ Rispens 疫苗进行免疫。第三,要规范使用疫苗,按照使用说明用适量的专用稀释液对疫苗进行稀释,稀释的浓度要精确,稀释后的疫苗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否则就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第四,要根据疫苗的说明书确定使用剂量,剂量不足或过多都影响免疫效果。

猜你喜欢
马立克氏病养鸡场
鸡马立克氏病的诊断方法与防控建议
肉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蛋鸡马立克氏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控措施
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
外婆家的养鸡场
鸡马立克氏病及其防控
规模化养鸡场蛋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浅谈养鸡场消毒
中医治疗克雅氏病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