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肖
摘 要:山东作为齐鲁文化的发源地,民间文化资源丰富,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山东民歌。方言和民歌有着很大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所以研究民间歌曲一定要研究其中的方言特色。讲述民歌的产生背景,结合具有代表性的歌曲苍山《绣荷包》进行具体分析,深入分析歌曲中苍山地区的方言特色,从歌词、韵律、演唱风格等方面讲述方言对民歌演唱的重要作用,得出民歌演唱中保留方言具有重要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方言;民歌;山东;《绣荷包》;苍山民歌
一、苍山民歌《绣荷包》概述
《绣荷包》是一首版本极多的传统民歌,它分布的范围非常广,不仅盛行于陕北和山西,而且在山东也有好几个版本,其中苍山地区的《绣荷包》最著名,也最具代表性。
(一)《绣荷包》产生的生活背景
据统计,我国与《绣荷包》同名的歌曲有近百首,但是每一首《绣荷包》都有它独特的地方。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生活节奏,思想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每一首《绣荷包》的歌词不同,讲述的内容也不同。它们有的讲述自己的生活,有的表达对爱情的期待,虽然内容不同,但是都真实地反映了当地人们朴实的生活,也都展现了地方特色。
民歌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很好地呈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劳动人民生活劳累,他们需要找到能够缓解情绪的事物。于是,在生产劳动中,他们就创作了可以舒缓压力、放松心情的民歌。民歌既可以鼓足他们的干劲,又可以放松他们的身心,主要还贴近生活,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这些歌曲大多不是来自有名的作曲家,反而来自普普通通的百姓,歌词简单,曲调婉转,让人一听便记忆犹新。正是因为民歌贴近他们的生活,所以才非常受老百姓喜欢。
(二)《绣荷包》的内涵
苍山《绣荷包》是一首小调,主要在鲁南地区流传。这种小调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歌唱的一种抒情歌曲,既可以叙事,又可以抒情。小调的曲调婉转细腻,表达感情时含蓄委婉,歌曲的节拍较为规整,歌词通俗易懂,旋律曲折多样、优美动听。小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内容极其广泛,包括一些民间故事、风土人情等。
小调还可以分为吟唱调、谣曲和时令小调三个大的类别。其中时令小调是小调这类民间歌曲中发展最为成熟的,它的结构严谨,内容丰富,演唱中还有乐器伴奏。在同一首时令小调中,为表达不同内容、不同情感和不同地方特色,还可以通过改变歌词内容来抒发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绣荷包》的艺术特征
1.《绣荷包》的旋律特征
山东苍山的《绣荷包》内容具体,歌词形象,不仅旋律婉转动听,还能表达出苍山地区的风格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演唱家和劳动人民都很喜欢演唱这首歌。
从旋律方面来讲,山东苍山的《绣荷包》是一首在五度以内跳进的六声音阶调式,以小三度跳进为主,这种小三度进行在山东民歌中极为常见,能使歌曲旋律婉转流畅。因为有装饰音,所以还出现了la到高音sol的七度大跳,这种七度大跳在山东民歌中也较为常见,它也会影响歌曲风格特点。这种七度大跳都会解决在小三度上,所以便构成了上下小三度跳进的主旋律,使歌曲婉转、流畅、动听。
2.《绣荷包》的演唱风格特征
山东地区的音乐文化属于齐鲁音乐文化,这个地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较为娇羞,往往以物传情,不敢直接表达爱意。这首《绣荷包》就是讲述了一位年轻的姑娘,喜欢上了一个男孩子,但是又不敢将爱意表达出来,就通过绣荷包这种形式来告诉对方。女孩子认为只要对方戴上了自己亲手绣的荷包,就证明他也喜欢自己。因此,如果要演唱这首歌,首先要能感受到姑娘在绣荷包时的那种娇羞,以及对爱情的期待,只有这样,才能唱出这首歌所表达的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这首作品看似简单,但要想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韵味以及歌曲的情意,演唱者一定要充分了解这首歌曲的背景与内涵。
二、苍山民歌《绣荷包》的方言特色
方言指的是一个地区习惯性的说话形式,是区别于普通话的地方性语言,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不同方言,是使音乐艺术形成不同风格的主要因素。它受到音调、语境、音节以及词汇内部系统的关系等多种条件制约。因此,各地区的不同语言特征造就了不同的音乐风格。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山东话也是北方地区的语言,其中以济南最具代表性,所以山东话与普通话较为接近,但是二者在一些内容上还是有所差别的,例如在音调方面,很多字在普通话中声调是一声平,也就是平声,但山东人却读成四声降,也就是去声。演唱歌曲与说话有许多相联系的地方,表演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方言,从而更好地展现出民歌的特色。
(一)方言歌词的朴实美
《绣荷包》歌词的表达方式是借物抒情,歌词中很形象地描绘出姑娘在房子里绣荷包的情景,通过歌词中装饰词的运用,将女孩子那种对爱情的向往以及娇羞的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歌词中提到要把日月、星辰、船和水都绣到荷包里,表现了姑娘想要把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都送给自己心爱的人。日月、星辰、船、水等元素,在这首歌曲里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
1.歌词中的儿化音
儿化音不仅可以区分语意,还可以使发音更加舒缓、音色更加柔和,富有感情色彩。在这首歌曲中,儿化音被频繁使用,让整首歌具有灵性。歌曲中,“再用那红纸儿包儿呢”这一句,使用了两个儿化音,很清楚地表现出姑娘在绣荷包时的激动和紧张,又掺杂着高兴与期待,把女孩子的那种娇羞表达得淋漓尽致。如果没有这两个儿化音,歌词显得有些单调,演唱时会显得苍白,失去了歌曲的灵动性。
《绣荷包》中优美、含蓄的语言,加上儿化音的演唱,呈现出朴实、流畅、婉转的旋律,表达了年轻姑娘内心的真挚情感。
2.歌词中的衬词
山东苍山《绣荷包》的歌词中还具有山东民歌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衬腔衬词的使用。这首歌曲运用的衬词衬腔有:啊、呀就、得儿、啦咿、呢、哎哎哟等。这些衬词没有实际的意思,但是在歌曲中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歌曲既要表达出姑娘对心上人的喜欢,但是又不能表现得过于明显。
比如歌词第一句“姐儿房中啊,绣呀就荷得儿包儿啦咿”,刚唱了几个字后面就出现了衬词,这种欲言又止的感觉贯穿了全曲,把女孩子那种娇羞刻画得生动形象。这几个衬词也很明显地展现了苍山地区的说话特点。从方言上看,山东人说话经常会加上衬词“呢”,这是当地一种常见的说话后缀方式,比如普通话里的“你在干啥”,会被山东人说成“你干啥呢”,因此在这首《绣荷包》中多次出现衬字“呢”一点也不奇怪。另外,演唱衬词时,不能一带而过,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把这些字演唱出来,声音也不能发虚,要把歌曲中所表达的意思通过演唱表达出来。
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中衬词衬腔的运用不仅使重复的乐段演唱得有变化,而且还能减少歌曲的单调感,增强结束句的语气,这种铺垫式的衬句在山东民歌中较为常见。
(二)方言语调的韵律美
韵律,即声韵和节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引申为音响的节奏规律。在普通话中,音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但是在方言中总是会根据地区语言的特点,对音调进行改变。在演唱《绣荷包》的时候,和人们说方言时一样,也会对音调进行改变。
从歌曲中的“显显你手段儿高呢”这一句中可以明显看出山东地区的语调特点,“显”用普通话读是上声调,也就是人们说的三声,而用山东话来讲就是阴平调,也就是一声,并且在读“an”的时候嘴巴要张大,发出的音要向后咽壁贴,具有很强的山东韵味。另外,“段”字在普通话中的拼音是“duàn”,在苍山地区则是读成“duài”,这是非常具有山东特点的念法,在演唱这首歌时,把“段”字进行这样的处理,可以使歌曲听起来更加婉转、细腻。
因此,在演唱这首歌的时候,按照当地的发音习惯来吐字,会使民歌演唱得更加生动形象。
(三)方言润腔的旋律美
在民歌演唱中,除了要注意歌词、语调等问题外,还要注意润腔。润腔的意思是在原有旋律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装饰音,比如:滑音、倚音、顫音等。演唱者在演唱歌曲时,可以根据个人情感表达的需要,以及歌曲内容的需要,将歌曲的润腔进行处理,从而使歌曲的感情色彩更加丰富,特点更加突出。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音乐文化的交融,各地区的润腔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所以演唱者必须学会研究这些歌曲,从而更好地展现歌曲中的润腔。凡是那些将民歌演唱得比较好的演唱者,他们在演唱前一定对歌曲进行了研究。因此,如果想要很好地演唱《绣荷包》,就要对歌曲中的润腔进行细致研究。
《绣荷包》中的装饰音大多是三度进行,这与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很一致。在《绣荷包》的第二小节中,衬字“啊”的主旋律在高音mi到do,这两个音前面都添加了前倚音,使原本单调的旋律瞬间有了起伏感。在演唱装饰音时,不能像主旋律音一样演唱得那么饱满,只需要轻轻带过即可,给听者以流畅自然的感觉。因此,演唱者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用禁锢的思想来演唱歌曲,要加入自己的情感处理,这样才能将歌曲演绎得有板有眼。
三、民歌演唱中保留方言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苍山《绣荷包》中的方言特色,可以了解到,在民歌演唱中,不论是歌词还是韵律,都离不开方言这一内容,因为有方言的使用,才使这首歌曲的演唱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所以笔者认为在民歌演唱中保留方言是很重要的。
具有地域性的方言文化使我国音乐文化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要研究传统音乐,就必须研究各地区的方言文化。方言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运用方言演唱民歌对文化的传承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方言将民歌与生活、劳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会更加突出不同地区民歌风格的差异。把方言中的儿化音、衬腔衬词运用到民歌中,可以使歌词内容更加具体、唱词更加流畅,让听众在听到自己家乡的歌曲时产生共鸣。
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去讲最初的地方方言,但在传统民歌中,由于音调、语调和习惯的不同,会使演唱结果不同,所以说演唱者不能忽略对地方方言的研究。在演唱这首《绣荷包》时,要注意苍山地区的方言特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歌曲的特色。因此,要想把民歌演绎得淋漓尽致,将方言融入民歌十分重要。
四、结语
语言是一种交流方式,如果一直不使用,它就会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我国的民歌种类多样,而且具有独特的韵味。如果全国上下统一使用普通话来演唱各地区的民歌,那么各地区民歌的区分就变得毫无意义,还可能会让各地区民歌的独特韵味逐渐消失。笔者认为,当代的人们在讲普通话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方言的实践运用。
现在的很多戏曲和说唱音乐中都保留了方言,笔者希望在今后的民歌演唱中也能够保留方言。就像不同地区的《绣荷包》,用不同的方言演唱就会有不同的风格。人们可以在日常交流和学习中使用普通话,但在实践活动,比如民歌演唱、影视剧表演中,可以适当使用方言,从而使作品更加形象,更容易抒发情感。笔者坚信,多多采用方言演唱民歌,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中国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英筱.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润腔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20.
[2]刘宇瀚.陕北方言对陕北民歌艺术风格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7(31):37-39.
[3]江帆.民歌与地方语言[J].齐鲁艺苑,1982(增刊1):37-40.
[4]王淑颢.陕北方言在西北民歌演出中的风韵[J].北方音乐,2020(5):32,36.
[5]杨婷.方言在陕北民歌演唱中的作用与意义[D].西安:西安音乐学院,2011.
[6]高晓虹.山东方言的平舌儿化韵母[J].语言学论丛,2016(1):147-164.
[7]丁沛智.浅析山东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征[J].音乐时空,2015(5):51-52.
[8]孙虹琳.山东苍山《绣荷包》的艺术风格分析[J].戏剧之家,2018(16):68.
[9]吴喜园.浅析苍山民歌《绣荷包》的创作特征[J].中华少年,2017(32):262-263.
[10]曹芳芳.论民间小调《绣荷包》的传统艺术风格及其审美观[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
[11]郭捷.山东民歌《绣荷包》的分析演绎与创新:以苍山民歌《绣荷包》为例[J].北方音乐,2020(5):30-31.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