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八哥
杜鵑
喜鹊
“鸠占鹊巢”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诗经·召南·鹊巢》中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用来形容那些强行占据他人财物或位置的行为。“鸠占鹊巢”的词形不固定,《汉语大词典》收录的词形就有十余种,比如“鹊巢鸠占”“鹊巢鸠主”“鹊巢鸠居”等。这些词词形虽然不同,但意义却是一致的。
“鸠”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常常被用来泛指各种鸟类,而不是指某一种特定的鸟。在《诗经·召南·鹊巢》中,“鹊巢”被用来形容鸟巢,是“鸠”所居之巢,“鸠”则意指那些善于侵占巢穴的鸟类。这里所描述的“鸠”大概率是指八哥,因为八哥有占据其他鸟类巢穴的习性。“鹊”则是指喜鹊,这是一种在中国广泛分布的鸟类,以其黑白相间的羽毛和喜庆的象征意义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自然界,植物有寄生现象,鸟类同样也有。鸟类的寄生,简单来说,就是某一种鸟将自己的卵产在其他鸟类的巢穴里,让其他鸟类代替自己孵化卵、养育雏鸟。在我们人类看来,这种行为对幼鸟很残酷,但对这种鸟来说,是有利的,因为它不用建造自己的巢,不用花费巨大的力气孵育自己的后代。而这种行为对于被寄生的那一类鸟则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它们的子女会被其他鸟类的幼鸟欺负,甚至被挤出自己的巢穴。
要是把“鸠占鹊巢”这个词改成“鸠占雀巢”,既保留了读音,又符合客观实际。在这里,“鸠”指的是杜鹃科的几种鸟,而被寄生的鸟主要是体形较小、战斗力弱小的雀形目鸟,孵化出的幼鸟通常比养父母还要大,被寄生者也就没有足够的能力把它们赶走了。杜鹃在雀巢中产卵,雀代杜鹃孵卵、育雏,这是两种鸟的天性。
寄生的过程是这样的:杜鹃在寄生者的巢里产下一枚卵,然后将对方的一枚卵带出巢外。这并不是因为它们会数数,而是一种习惯性行为。杜鹃的卵孵化后,幼鸟破壳而出,会将其他未孵化的卵推出巢外。紧接着,它会同巢中的异父异母的兄弟姐妹竞争食物。杜鹃的幼鸟嘴巴通常较大,争食优势极大。一段时间以后,杜鹃的幼鸟长得比自己的养父母还要大。这时候,养父母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喂养,造成极大的身体负担。
寄生和被寄生的鸟在漫长的自然进化中展开了争斗。渐渐地,寄生鸟会选择与被寄生鸟的鸟卵看起来类似的鸟卵进行寄生,且必须精准确定对方的产卵时间,因为自己的卵过早或过晚出现都可能被忽视或排挤——如果太早出现,巢中可能还没有足够的卵,会显得太过突兀;如果太晚出现,可能会错过养父母孵育新生命的最佳时机。因此,为了确保自己的后代得到妥善的照顾,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极高的生存智慧和精准的判断力。
小型雀鸟
红翅凤头鹃
在自然界,我们会发现这种寄生策略并非只存在一种鸟类身上,仍有许多尚未被发现的寄生现象。近日,一篇相关的文章中报道了一个新案例:在贵州省,研究人员发现翠金鹃在棕腹柳莺的巢中寄生繁殖。
令人惊讶的是,寄生鸟似乎分成了若干流派,各自进化出独特的寄生本领。它们会针对不同的鸟类对象,模拟其卵的花纹、颜色、形状和大小。显然,这些寄生者有明确的目标鸟类,它们通过特殊的模拟手段,使得对方难以察觉卵之间的差别。
不同方式的寄生策略不仅展示了自然界奇妙的多样性,也让我们对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互动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