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爬满童年

2024-04-16 03:31张玉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铁圈河蟹缺口

张玉明

小时候,每到秋天,就会有意外惊喜。

深秋的夜晚,母亲收割水稻,总能在星月下的稻田里,捡到四处乱爬的河蟹,便用稻草缠住,带回家来。起早赶集的父亲,隔三岔五,也会在路旁拾到一两只河蟹,装在蛇皮袋里,拎回家来,给面黄肌瘦的我们打打牙祭,补充点营养。家门前的公路上,我们也经常能看到被车轮辗死的螃蟹。当时觉得,这些家伙好像疯了,竟敢在夜里冒死横穿公路。

现在才知道,每到秋天,河蟹们便会纷纷爬出洞穴,离家出走。首先要爬到公路对面的小河里去,然后爬進大河,最后爬进大江,在江海交汇处交配产卵,繁衍后代。

还有更离奇的怪事。时常一觉醒来,堂屋的墙角里,厨房的水缸旁,门边的鞋窝里,居然也蹲着一两只毛手毛脚的大河蟹。真是天上掉馅饼呀!有时候,睡到半夜,只听到门口有窸窸窣窣的声响,以为是老鼠在啃门。奶奶不放心,起床查看——原来是一只河蟹,不知什么时间从后门进到家来,又想从前门出去。奶奶说,一定是屋后河里的螃蟹迷路了,爬到了咱家。弟弟说,肯定是螃蟹饿了,到咱家来找吃的。现在才知道,是我们家亮着的油灯,迷惑了这些赶往江河的河蟹,它们从门缝里钻进了我们家。

除了这些天掉馅饼的意外收获外,童年时,还有许多种捕捉河蟹的方法,其中有一种叫守螃蟹。

那时家乡有许多小河。为了蓄水,河上筑有堤坝。坝上开有缺口,河水哗哗地流淌。白天选好一处堤坝,用铁锹将缺口堵上,蓄足水。再在缺口旁边,平整出一块地,铺上稻草。砍一些树枝,顺便再搭个草棚,我们叫它窝棚。

早早吃过晚饭,我和弟弟就提着马灯和鱼篓,到坝上守候。用手扒开缺口,河水便缓缓向下游流去。人坐在稻草上,马灯安放在缺口对面,照亮河水。那些在河底赶路的河蟹,会顺着水流向下游爬行。它们会被灯光吸引,只从我们面前的缺口处爬过,而不会从别处翻越堤坝,绕开我们。

我们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流水。不时有水草或落叶顺水流过;有不知名的昆虫,趴在水面,潇洒地漂过;有小鱼溅起水花,欢快又惊慌地游过;偶尔还有令人惊恐的水蛇或全身通红的赤链蛇,昂着头,扭着长身,大摇大摆,威武地游过。

等到水流突然变浑浊,我们立马神经绷紧,知道要等的家伙终于来了。只见一团黑影缓缓向缺口爬来,我们屏住呼吸,等它靠近,再靠近,突然下手,在水中将之按住,然后慢慢拿出水面——一只毛脚大蟹便收入鱼篓中。一个晚上,少时能守到二三只,运气好时,能守到十来只。偶尔也有空手而归的时候,那是因为长时间没有动静,弟弟坚持不住,就在身后的窝棚里睡着了。

河上堤坝有限,若被别人占领,我们就想别的办法。白天找一处较窄的河面,用长篙将水中的水草绞除干净。如果清除不彻底,就趁中午气温较高,脱衣下水清理。之后,再用两根粗粗的稻草长绳,将清理过的水域围住,防止一旁的水草再挤过来。天黑时,我们来到河边,用长篙将一张三四米长、一米宽的丝网送到河中央。抽回长篙,丝网沉入河底。靠近岸边的网绳,就拴在河边的木桩上。马灯放在网旁,人坐在稻草上,注视着网绳的动静。河蟹在河底爬行,不知脚下有网。岸边的灯光,也会吸引远处的河蟹,向丝网处靠拢。看到网绳抖动、绷紧,立马将网拉上来,便有收获。取下蟹,将网整理好,再送入河中,继续等待。这种守蟹的方式,在我的家乡就叫作“驰螃蟹”。“驰”有驰援的意思,借用长篙将网送到河中央。

每晚我们都守蟹到深夜,从月亮初上,守到月落西斜。回到家,头发、眉毛都结满白霜,手脚冻得冰凉。守蟹的地方多偏僻,沟沟坎坎,乱草丛生,白天都少有人走,夜晚更是瘆人。守蟹时,除了有蚊虫叮咬,还有蛇、鼠、野兔、黄鼠狼出没,常常被惊出一身冷汗。有时一回头,身后竟是墓碑、坟头,现在想来都头皮发麻。小时候的我们,胆大任性,肆意妄为。父母也不管我们,放任我们自由自在,为所欲为。这在今天的父母眼里,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守螃蟹,小时候,我们更多的是掏螃蟹。走在水渠边或小河边,看见新鲜光滑的蟹洞,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挽起衣袖,迅速把手伸进洞里,一阵摸索,像变戏法一样,缓缓拽出一只张牙舞爪的大毛脚蟹。现在想来,还是有点后怕。洞里除了螃蟹,假如有蛇咋办?贸然把手伸进洞里,会不会有危险?曾经就有小伙伴从洞中掏出蛇来,怪吓人的。但那时的我们,根本不去想那么多,从来都是不管不顾地去掏。河蟹平时都蹲在洞口,等着食物上门。一遇有大的动静,就会退缩回去。所以掏螃蟹的动作一定要快,慢了,螃蟹会退到洞的深处,我们的手臂就够不着了。万一到了这一步,只好用手扒开洞穴,人趴在洞口,脸紧贴在泥上,尽可能地将手往洞里伸。有的蟹洞特别深,无论我们怎么掏,也无济于事,只好跑回家,扛来铁锹,费劲挖开蟹洞。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最终掏出,但整个人已经是个泥人,脸上、头发上也净是污泥。

上学的路上看到有蟹洞,心里就痒痒的,但不敢下手去掏,更不敢大动干戈地开挖。一来时间不允许,怕上学迟到;二来怕弄脏衣服,无法见老师。于是便拽一把青草,揉成一团,将洞口严严实实地堵上,再用烂泥将洞口封上,然后去上学。坐在教室里,心里一直惦记着洞里的螃蟹,老是走神,心不在焉,只盼着早点放学。闷了大半天,洞里的螃蟹会因为缺氧,自动爬到洞口来透气。放学后赶紧过去,拿开杂草,伸手进去,便可掏出已经昏昏沉沉、奄奄一息的河蟹。有时去迟,被别人捷足先登,便气得破口大骂,发话若发现是谁,定不会客气轻饶。有时也会因贪玩,竟忘了去掏,第二天想起,掏出来的是一只死蟹,早已腐烂发臭,真的可惜。

钓螃蟹也非常有趣,让人印象深刻。钓螃蟹所用的工具,外形就像那种架在河上用来捕鱼的板罾,只是缩小了数倍,我们就叫它蟹罾。蟹罾用的网像渔网,由两根细长的竹竿弯成弓形,交叠做成十字架,将正方形渔网的四角撑住绷紧。取一根长绳,一头绑在弓形竹竿的交叉处,另一头拴一块小木板,再在蟹罾的四角绑上小石块,增加重量。蟹网中央再拴一点咸猪肉,当作饵料。同样的蟹罾,我们要做十来个,甚至更多。找一条小河,把蟹罾一排放入河中,沉入水底,小木板漂浮在水面。每过一段时间,就用一根末梢带钩的长竿,钩住水中的小木板,依次将蟹罾起出水面。有时网里会有一只河蟹,偶然还会一网两只,但大多时候是空的。我们一遍遍提起又放下,不厌其烦,直至夕阳西下,炊烟升起,母亲的呼喊声远远传来,才收网回家。

还有更简单的钓法,就像钓鱼一般。取一根粗长线或长绳,一头拴住竹竿,另一头拴一只用铁丝弯成的铁圈。铁圈穿上一条红色的大蚯蚓,充当饵料。铁圈抛入河中,竹竿放在河边,或插在河边。看到线绳绷紧,赶紧过去提拉,便可钓上河蟹。有时连铁圈也不用,直接用线绳拴着蚯蚓也行。河蟹是个很有意思的家伙,遇到食物,两只大钳便死死夹住,即使被拉出水面,拉上了岸,大祸临头也不肯松手。

小时候捉到的螃蟹,舍不得吃,就养在缸里,集多了,就用草绳捆成一串,提到集市上卖。记得要价并不高,却不好卖,经常又拎回来,最后自己吃了。现在想来,那些可是货真价实的正宗野生河蟹呀!放到现在,绝对是抢手货。可当时备受冷落,无人问津。也不奇怪,那个年代,大家都穷,口袋里真没钱啊。

现在家乡的小河、水塘,大多被填平了,遗存的也大多淤泥堵塞,水体发臭发黑,加上不断有残余的农药化肥流入河道,野生的河蟹已难觅踪影。过年过节,回老家看望父母,碰到一起长大的发小,大家在一起闲聊,还会津津乐道地忆起当年守蟹、掏蟹、钓蟹的趣事、糗事,只是再也不能一显身手了。小时候练就的一身捕蟹技艺,如今再无用武之地,也渐渐生疏荒废了。集市上有河蟹卖,价格不菲,商家摊贩信誓旦旦地说“绝对野生”,我也只能将信将疑了。现在的螃蟹,无论怎么吃,加怎样的秘制调料,都无法吃出当年的味道了。

童年的故乡,每到秋冬的夜晚,河边会亮起点点灯光,那是守蟹人。到了夏天,小河旁,水渠边,到处游荡着掏蟹、钓蟹孩子的身影,他们光着膀子,皮肤黝黑,满身污泥。当时情景,至今犹在眼前。

我的爬满河蟹的童年啊!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中学)

猜你喜欢
铁圈河蟹缺口
河蟹池塘高效混养新模式探析
滚铁圈
必须堵上尾款欠薪“缺口”
智能精准投饵 河蟹吃饱吃好
堵缺口
童年战场
河蟹“水瘪子”病及防控对策措施
“长江1号”河蟹蟹种培育技术
伤心的小铁圈
我国医学物理师缺口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