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让学生“悦”画“悦”美

2024-04-16 09:32刘丛丛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艾玛帽子图画

刘丛丛

导读: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当前的教学目标已从提高学生的教学学习成绩迁移到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方面。美术这门课程在美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的美术绘画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以往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美术课程较为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普遍较低,常出现照猫画虎、心不在焉等情况,导致美术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美育作用。儿童绘本是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一种儿童书籍,所选的配图精美,具有浓厚的趣味性且教育意义较强,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基于此,为了增添美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参与美术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儿童绘本,让学生在阅读绘本和临摹图画的同时提升自身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真正发挥美术这门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儿童绘本特点及其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儿童绘本的特点

儿童绘本是一种文字和图片结合的书籍,一般是由著名的作家以及画家二者配合创作出的图画故事,面向的对象是儿童。其将优秀的文字以及精美的图画结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儿童绘本具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故事情节直白、形象且生动。受生活、阅历以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影响,儿童很难理解复杂的故事情节,所以绘本创作的故事情节都较为直白,且故事的叙述风格也更偏趣味性,符合儿童的阅读习惯。第二个特点,画面色彩鲜明。儿童绘本中运用的色彩较为丰富,这有利于抓住学生的目光。第三个特征,绘本主要以图画为主。与其他故事类读物有所不同,绘本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甚至有些画面中只会出现一个字。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来说,他们认识的汉字较少,可以通過图画来理解故事的内容,而且生动有趣且色彩丰富的图画能够带给儿童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二)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儿童绘本的价值以及优势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儿童绘本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美术教学中运用儿童绘本开展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丰富教学素材。儿童绘本中会涉及较多的图画,这些图画则将整个故事完整的呈现。学生通过图画便能够对整个故事情节以及故事的发展走向有清晰的了解,所以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儿童绘本也属于特殊形式的美术作品。儿童绘本中收纳的故事内容以及图画的设计都与低年龄段的读者阅读需求相契合。基于此,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美术教材的内容引入与之相契合的儿童绘本。比如,选择《我的神奇马桶》这一系列的绘本,通过绘本的阅读培养学生的美术想象力。

第二个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以往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美术教师运用的教学资源一般都是从教材中获取或者是在配套的美术材料包中获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注重对美术理论知识的讲解,布置的美术作业通常是让学生仿照美术作品进行绘画。这样单一且陈旧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而且单一的美术画作并不具备故事性,对学生的吸引力也不强,并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则能够有效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笔也能够讲述完整的故事,从而感受到美术这门学科的魅力与价值。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搜集影响力较大、获奖较多的绘本,如《大卫,不可以》《我爸爸》《我妈妈》《你好灯塔》《木偶奇遇记》《妈妈的红沙发》《和甘伯伯去游河》等,这些绘本儿艺术价值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阅读便能够开阔视野,提高自身审美素养和能力。

二、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教学导入环节应用儿童绘本,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导入是初始环节,也是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对接下来对未知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可度,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配合教师开展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为教学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绘本具有较强的视觉性和故事性,美术教师可在导入环节抓住儿童绘本这一特性设计导入内容。首先,在导入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时,美术教师应对本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需求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以此为前提选择合适的绘本。其次,根据绘本内容向学生详细地阐述绘本中的故事,从而为学生营造趣味性浓厚的课堂氛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接下来的美术教学活动。最后,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将绘本中的内容进行呈现,在这时引入即将教学的美术内容,为正式的知识教学夯实基础。

比如,在教学“我设计的自行车”这部分内容时,知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激发自身的想象力。在教学之前,教师可利用儿童绘本进行导入环节的教学内容设计。首先,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能够看到车,那么在你们的眼中车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吗?”这个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学生也足够了解,所以便会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说小轿车是四个轮子的,有的学生说三轮车有三个轮子,自行车有两个轮子。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见到的车子只是在颜色、外形和大小上有所差异,但是在其他方面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大家回答的问题答案都是类似的。这时,教师便可以借助与车子相关的绘本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与车子相关,接下来我们便一起来看一看车子还可以设计成什么样子。”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将与车子相关的绘本进行呈现,通过互联网搜集到许多与车子相关的绘本,如宫西达也的小卡车系列、斯凯瑞金色童书系列等。这些绘本深受儿童的喜爱,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选择更贴合教学目标的斯凯瑞金色图书系列进行导入教学。在导入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斯凯瑞金色图书中的《轱辘轱辘转》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这本绘本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与现代距离时间很久的车型,如老爷车、老式跑车、老式消防车等,还能给学生呈现更多天马行空的车,如非常高的独轮车、样子逼真的鳄鱼车,还有胡萝卜车、犀牛车、玉米车、毛毛虫公交车等。通过阅读绘本学生能够发现,原来车子还可以是这个样子的。最后,教师便可借助绘本儿内容导入即将教学的内容:“我们这节课要学习我设计的自行车,从绘本的阅读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只要我们敢想,车子就能够被设计成想象中的样子。虽然这些车子不一定能够被生产,也不一定真的能够被使用,但是只要我们勇敢的去想象,总有一天便能够现实。”通过绘本进行教学导入,有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为之后的课程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接下来的教学活动都能够顺利开展。

(二)借助儿童绘本帮助学生认识色彩,培养学生色彩构思能力

美术这门学科开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和感知能力。学生天生会对色彩更为敏感,色彩丰富的事物对其的吸引力要大于其他事物。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丰富的绘画作品聚焦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美术教学的效果。儿童绘本不仅涉及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还有着丰富的配色。有些配色与实际生活虽然不一致,但是并不会让读者感到怪异,相反还能够让读者感受到原来色彩就应该是如此搭配,这样的绘画作品则更适合培养学生的色彩认知和感知能力。基于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色彩丰富的绘本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对色彩进行进一步感知,培养学生的色彩构思能力。

比如,在教学“色彩的冷与暖”“色彩的对比”等知识时,这些内容都与色彩相关,教师在教学时便可以通过大卫·麦基的《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间濑直方的《开车出发——打开绘本去旅行》等绘本进行色彩知识的拓展教学。在这本绘本中的花格子大象艾玛在整个象群中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所有的大象都非常喜欢它,这不仅是因为艾玛有着独一无二的颜色,还因为艾玛善良有趣的性格,它给大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刚开始,艾玛会因为自己与其他大象颜色的不一样而感到非常的烦恼,于是将自己染成了灰色。但是当艾玛将自己变成灰色的大象之后,象群变得安静了,没有丝毫的生机。当看到这些变化之后,艾玛就想把大家染成各种各样的颜色。于是在艾玛的努力下,很快象群又如以往一样具有生机和活力。《花格子大象艾玛》这本绘本不仅故事情节有趣,而且在配色上也比较鲜艳和谐,对小学生而言吸引力是非常强的。绘本中除了灰色的大象颜色比较暗淡之外,其他的蓝色、绿色、粉色等颜色都是十分鲜亮的。这些色彩与当前学生的认知心理和学习需求是相契合的,这有助于学生进一步认知色彩,培养色彩的构思能力。

(三)在模仿训练中发挥儿童绘本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美术属于艺术类课程,所以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也就要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美术理论知识以及绘画技巧传授给学生,更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美术知识和技巧的应用能力。小学生或因为缺乏生活经验,或阅读量较小,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固化的思维。这一点会影响美术创新意识的发展,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是简单涂鸦或者组合单一的色彩。比如,在画一个车时,有的学生就只会画一个车棚,加上四个轮子。在画一个人时,就只是照着自己的样子画出一个人。这样的绘画实践操作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与发展。学生在模仿儿童绘本中的图画进行创造时或许会产生更多新的灵感,这些灵感会通过画笔呈现,呈现出的画面则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基于此,美术教师可通过儿童绘本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以“千变万化的帽子”这一课的教学为例,这部分内容向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帽子,教师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之后,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深见春夫的绘本《世界第一的帽子》。这本绘本以超乎寻常的儿童趣味与幽默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著称,主要讲述了生活在帽子小镇的人们都以自己独一无二的帽子为荣,他们觉得自己的帽子是最完美的,所以在帽子比赛的那天,谁也不服谁。直到看到了那顶最小的帽子,大家不约而同地认为它才是世界第一的帽子,但是这顶小小的帽子却被一阵风刮到了不知名处,帽子的主人也开启了寻找帽子的旅程。在绘本的最后还有一个彩蛋,就是那个被大家认为世界第一的帽子被戴在了一个小瓢虫的头上,因为这个帽子实在是太小了,帽子的主人估计再也找不到它了。在美术教材中,学生对他们见到的各式各样的帽子已经感到十分震惊,在阅读完绘本之后更是惊叹。教师可以让学生临摹绘本中的帽子并且发挥想象,创造独属于自己个性的帽子,并依据绘本故事组织学生进行帽子大赛,评选出同学们心中第一帽子。通过绘本的模仿训练,既能够发挥绘本的启迪作用,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基于儿童绘本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实现学生的情感升华

小学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情感正向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想让学生的情感正向发展就需让学生体验情感,并且正确表达情感。美术这门课程在表现美的同时也在正向表达创作者的情感,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准确体验和表达情感,可以借助儿童绘本的优势,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与其产生共鸣,促进情感的正向发展。

以“为解放军叔叔画张像”这课的教学为例,这部分以绘制人物肖像画为主要内容,展示了作者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新时代的学生和作者一样都对解放军叔叔有着极高的崇敬和热爱之情,教师可以让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解放军叔叔的画像。在学生作画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绘制亲近的家人画像,如自己的爸爸妈妈,并且可以让学生先阅读《我爸爸》《我妈妈》,为接下来的作画积累素材。这两本绘本文字描述较少,但是作者的每一笔都蕴藏着对爸爸妈妈深沉的爱。在作者的画笔下,妈妈是和沙发一样柔软的人,是吼起来像狮子一样凶猛的人,也是拿着魔法棒的仙子的人。爸爸则是一个能够跨过月亮的人,是一个不怕大灰狼的人,是一个和猫头鹰一样聪明的人。作者展示了各种各样不同形象的爸爸妈妈,不管是哪一种形象的爸爸妈妈作者,都表现了对他们的爱。同样,书中也体现了爸爸妈妈对作者的爱。在学生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什么样子呢?你想要拥有一个什么样子的爸爸妈妈?”之后,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开始作画,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融进每一笔畫中,并将画作带给爸爸妈妈。这样不仅能够让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孩子有更多的了解,还能够拉近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使其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在学生画完爸爸妈妈之后,教师便可以让学生根据绘画经验以及技巧画一幅解放军叔叔的画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积累,学生画出的解放军叔叔画像会更传神、更具生动性和形象性。

三、结语

总之,在素质教育理念下,美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极为重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儿童绘本的优势,让学生在绘本图画的影响下获取更多的美术素材,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能力。

猜你喜欢
艾玛帽子图画
艾玛打雪仗(下)
艾玛打雪仗(上)
艾玛打雪仗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图画捉迷藏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图画捉迷藏
艾玛·罗伯茨:“星二代”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