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利芳 杨海霞 冯静 黄巧 周文凤
江西省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西省抚州市,344100)
我国肿瘤患者人数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30年,我国将有360 万患者因肿瘤死亡,约占全球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3[1]。恶性肿瘤进入晚期阶段,患者已丧失手术治疗的机会,只能通过保守治疗来控制恶性肿瘤的进展速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但在此阶段,随着死亡的逼近,患者将会面临剧烈疼痛、失眠等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并且会产生极度的恐惧、抑郁、焦虑等心理应激反应,生理、心理均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折磨,生命质量不断下降[2-3]。随着姑息治疗模式的发展,对于生命进入终末期的患者,临床强调以照护为主,弱化治疗[4],因此,探讨何种护理服务能更好地满足肿瘤晚期患者生理、心理需求,是目前肿瘤科临床护理领域的热点问题。舒适护理的概念是上世纪90 年代所提出,属于个性化的护理模式,强调以促进患者心理、生理方面达到愉悦、舒适状态,降低患者不愉快程度为目标,与常规护理相比,它更注重“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5-6]。个体需求层次理论是由马斯洛在1943 年所提出,将个体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5 种,分别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该理论对护理领域起到指导意义,可帮助护士识别患者未被满足的需求,并合理确定护理计划的优先顺序[7-8]。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不仅能满足患者低层次需求,更注重满足患者高层次需求,使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获得全面舒适护理。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选取2022 年5 月—2023 年5 月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70 例晚期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①经病理、临床诊断为肿瘤晚期;②知情同意书;③年龄≥18 岁;④认知功能、沟通能力正常;⑤住院治疗时间≥3 周。排除条件:①预计生存周期<3 周;②意识丧失;③脑部转移认知障碍者;④研究中途死亡、出院、退出者。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 例,对照组中男25 例,女10 例;年龄42~74 岁,平均55.20±5.80 岁;病程0.5~5.5 年,平均3.21±1.01 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 例,高中10 例,大学及以上5 例;肺癌7 例,肝癌10 例,胃癌6 例,其他12 例。观察组中男26 例,女9 例;年龄40~76 岁,平均57.40±5.70 岁;病程0.5~6 年,平均3.34±1.09 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3 例,高中8 例,大学及以上4 例;肺癌10 例,肝癌7 例,胃癌8 例,其他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编号:2023-7-27。
1.2.1 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即住院期间按照医嘱实施分级护理,给予用药、饮食等护理指导以及健康知识宣教、安全管理。遵医嘱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测,并检测肿瘤变化情况。加强对并发症的处理与护理,对疼痛剧烈患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实施疼痛护理。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具体如下。
1.2.2.1 满足生理需求 保持病室内干净整洁,定期开窗通风、更换床单。依据患者喜好,护理人员为患者制订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脂肪为主的合理饮食方案。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家属每日陪同患者散步30 min,满足患者活动的需求。对于入睡困难患者,可在睡前泡脚、听舒缓音乐等,放松心情,帮助入眠。当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3分时,护理人员为患者进行穴位按摩、热敷,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并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影放松,喝热牛奶,以达到缓解疼痛;当VAS >3 分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实施疼痛护理,达到夜间无痛睡眠,日间活动无痛。对于长期卧床患者,使用气垫床、护理人员每2 h 协助患者翻身,更换床单,预防压力性损伤。护理人员每次巡视病房,检查患者引流管情况,防止引流管脱漏、折叠等。对于排痰困难患者,护理人员通过叩背、吸痰等方式帮助其排痰。
1.2.2.2 满足安全需求 护理操作时,严格遵循三查八对原则,动作柔和,定期检查仪器设备,为患者提供安全医疗环境。随时关注患者是否有跌倒/坠床风险,可使用床档、患者离床活动有人陪护等防止发生跌倒/坠床。保持病室地面干燥清洁,有防滑标识,床旁及通道无障碍,防止患者意外跌倒。多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发泄情绪。监测患者并发症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1.2.2.3 满足心理的需求 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心理诉求,加强情绪疏导,积极与患者沟通,语言安慰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延长家属探视时间,鼓励家属与患者的沟通;多陪伴患者让患者有安全感和信任感。组建病友交流会,鼓励患者与病友交谈,建立友谊。
1.2.2.4 满足尊重需求 护理中应注重患者隐私保护,减少暴露,以免伤害患者自尊;对可能残留污迹的患者,及时对皮肤进行清洁;尊重与理解不同地域患者的行为与思想;患者积极表达需求时,护理人员不打断患者,并耐心倾听,及时予以问题解决方案。
1.2.2.5 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 开展 “死亡教育”讲座,鼓励患者直面疾病,坦然地接受死亡,要用乐观的态度对待生命剩余的时间。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沟通过程中,引导患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发现自我价值。组织病友会,鼓励患者互相安慰,彼此帮助,寻找自我价值。引导家属在与患者交流时,一起回顾患者过去的成就,重新体会成就感。
两组均干预至出院。
两组均于干预前、干预后评估心理(心理状态、死亡态度)、生理(疼痛情况、睡眠质量、生存质量)情况。
(1)心理状态: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11],抑郁量表分为17 个条目,采用0~4 计分法,得分与抑郁程度呈正比;焦虑量表分为14 个条目,采用0~4 计分法,得分与焦虑程度呈正比。
(2)死亡态度:采用死亡态度量表(DAP-R)[12]评价两组患者死亡态度,包含趋近接受(10个条目)、死亡恐惧(7 个条目)、死亡逃避(5 个条目)、逃离接受(5 个条目)以及中性接受(5 个条目)5 个维度,共32 个条目,采用1~5 分计分法,各维度得分越高表明越趋向对应状态。
(3)疼痛情况:采用VAS[9]评估两组患者疼痛情况,VAS 将疼痛感觉进行量化,评分为0~10 分,疼痛程度与评分呈正比。
(4)睡眠质量:采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13]、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14]评价。睡眠质量指数有7 个维度,总分0~21 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失眠严重程度指数有7 个维度,总分0~28 分,得分与睡眠质量呈反比。
(5)生存质量:采用生命质量核心问卷调查量表[15]评估两组患者生命质量,包括症状模块(15个条目)、功能模块(13 个条目)及总体健康状况模块(2 个条目)3 部分组成,共30 个条目,采用极差化方法进行线性变换,总分转化为1~100 分,其中症状模块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差,功能模块、总体健康状况模块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率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干预前,两组趋近接受、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离接受以及中性接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死亡恐惧、逃离接受评分低于对照组,中性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干预前,两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干预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失眠严重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比较(分)Table 4 Comparison of sleep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干预前,两组症状模块、功能模块、总体健康状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症状模块低于对照组,功能模块、总体健康状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分)Table 5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oints)
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生命的一类疾病,它与心血管疾病并称医学上的两大难关,是构成患者死亡排名前二的两大疾病[16]。肿瘤晚期由于长期慢性消耗、恶病质,以及肿瘤的扩散引起机能紊乱,患者身心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7]。如何提高肿瘤晚期患者生存质量,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问题。
研究发现,在肿瘤晚期,癌痛、发热、腹水等症状结局,会对患者疾病应对能力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消极的应对心理,再加上患者面临死亡的恐惧感,部分患者会因无法面对而产生放弃生存的意念,将死亡视作是一种解脱[18-19]。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后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死亡恐惧、逃离接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中性接受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死亡态度。其原因可能是:①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从生理、安全需求方面,对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达到生理愉悦、舒适状态,从而改善了患者的症状困扰。而当患者达到舒适状态,应对方式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缓解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从而产生新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态度[20]。②情感关怀、社会支持亦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死亡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21],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通过满足患者社交、尊重的需求,让患者获得护理人员、家属、病友三方共同的关爱和鼓励,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引导其逐步树立起面对死亡的勇气,从而使得患者对死亡的态度更接近于“接受”[22]。③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基础上,引导其发现自我价值,并让其感受过去人生的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进而有效地消除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23]。④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组织患者开展死亡教育,使患者对死亡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具有更科学、更合理、更健康的死亡态度[24]。
癌痛是肿瘤晚期患者最常见也是最突出的症状,是由于癌症侵犯神经而导致的神经性疼痛,通常情况下,这种疼痛十分剧烈,并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如长期的剧烈疼痛,会导致患者失眠加重,从而影响患者终末期生存质量[25-26]。本研究结果显示,对晚期肿瘤患者实施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VAS、睡眠质量、失眠严重程度指数评分以及症状模块评分低于对照组,功能模块、总体健康状况评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能减轻患者疼痛、失眠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其原因可能是:①针对不同镇痛需求的患者,采取适宜的疼痛护理干预,以夜间无痛入睡,日间生活活动无痛为目标,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而疼痛属于失眠的危险因素之一[27],肿瘤晚期患者疼痛症状得到改善,睡眠质量也会随之得到改善。②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依据,为患者提供舒适性护理,确保在满足患者生理需求的前提下,根据患者的心理、精神等不同需要层次,为患者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同时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多个层次的需求,改善患者情绪及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理负担,缓解患者失眠症状,从而提升睡眠质量[28-29]。③满足不同层次的基本需要是人得以生存和发挥功能的前先决条件[30],以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的舒适护理能够从生理层面,并逐层向上地满足患者需求,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生理症状,延缓患者生存质量的恶化[31]。
综上所述,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应用于晚期肿瘤患者中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与死亡态度,缓解其疼痛、失眠程度,提高其睡眠质量与生存质量。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如本研究的样本均来自同一医院,且样本量仅为70 例,此外,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干预时间较短,因此,后续还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量、长时间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基于个体需求层次的舒适护理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睡眠质量及生存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