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校正健康的坐标

2024-04-15 06:13游星
东方企业家 2024年4期
关键词:定期人群检查

游星

不体检就没有病?

《韩非子》里记叙过一个扁鹊为蔡桓公诊病的故事,为后世留下了“寡人无疾”的典故。“脆皮”的现代人当然没有蔡桓公那样盲目的自信,定期体检已经成为大众共识。现代医学意义上的第一例健康体检是被誉为现代临床医学之父的加拿大著名医生威

廉·奥斯勒在19世纪末进行的,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体检已经成为国民医疗健康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们可以在任何一家医疗机构进行某些项目的检查。我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常规体检,不论是自发的,还是学校、公司或者单位组织的,体检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但我们却对体检仍存在误解。

如果要总结对体检的印象,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麻烦”,第二反应是“焦虑”。体检要求受检者抽出专门的时间,并且某些项目还要做好特殊准备,对于为生活奔波忙碌的普通人而言算得上奢侈。而在等待体检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又难免牵肠挂肚,生怕有哪些指标表现不好,心情堪比放榜前的考生。当然,也有对体检不甚上心的人群,他们秉持“不体检就没有病”的观念,认为体检查出的毛病都是“小打小闹”,没必要进行定期体检。那么,定期体检到底能否提升我们的健康水平呢?

科学家给出的主流答案是肯定的。2023年,一篇发表于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的综述文章回顾了近60年间的32项高质量研究,指出体检对于保持长期健康具有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定期体检可以更好地发现和控制慢性病,有助于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提高人群对于疫苗接种和癌症筛查等预防性医疗服务的接受度,并且改善了患者的自我健康感受。而最近发表于《BMC医学(BMC Medicine)》的一项研究也证实了这种说法,科学家们通过对参与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免费提供的“健康检查”项目的97204名参与者的情况进行调研,发现健康检查可以有效降低诸如痴呆症和肝硬化等长期疾病的患病率。

常规体检对于三类人群而言格外重要。第一类就是忙碌的打工人,他们往往会忽视职业带来的隐形伤害,长期持续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生活作息以及久坐等都会给身体带来极大负担。“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结节增生”,这类网络段子侧面印证了近年来辦公室人群罹患慢性病与结节病的概率激增,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第二类是40岁以上的亚健康人群,这部分人群的身体往往已经在走下坡路,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定期的体检结果。第三类则是高危人群,包括已经患有慢性病或者基础病的人群、饮食习惯与生活习惯不佳的人群、没有进行风险控制或者癌症预防干预的人群,以及缺乏常规诊疗服务的人群。

在正式进行体检之前,我们有必要破除几个关于体检的误区:一是自我感觉非常健康,所以不必体检。我们对身体健康程度的自我感知并不准确,疾病通常是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尤其是某些疾病发病隐匿,等到有所察觉,很可能已经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体检能够帮助我们“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用较小的代价恢复健康。二是身体一直不好,因此不敢去查。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年轻人似乎比中老年人更害怕体检。这种“鸵鸟”心态是当代年轻人长期处于压力状态的一种表现,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必须诚实面对自己的身体。三是体检报告没问题,代表身体非常健康,以后不用再查。身体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定期体检能够为健康水平建立坐标系,观察连续期间内的身体状况变化,不可能一次检查定终身。四是担心辐射的副作用,不去检查。过度体检自然没有必要,但一般来说每年做一到两次体检,所受的辐射量远远低于危险标准,不需要过度担心。尤其是对年轻女性而言,定期进行乳腺检查对于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很有必要。五是只挑重点检查,对于血液、超声和内镜检查较为重视,而忽略其他体检项目。体检结果是对一系列检查得出的指标进行综合研判,有很多指标无法进行单一判断,而是必须与其他指标联动,才能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体检套餐怎么选?

言归正传,我们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在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体检项目里挑出适合自己情况的套餐。首先,我们必须做的选择是到底要在体检机构进行检查,还是在医院进行检查?医院的专业性毋庸置疑,但一般医院提供的全身检查需要办理入院,遵从医院的安排,耗时较长,自由度比较低。体检报告是各个科室单独出具的检验结果单,往往没有综合性的体检结论,并且医院是以治病为导向的,对体检过程中发现的严重疾病可以及时采取治疗措施,但对于亚健康状态并不会有太多额外的建议。相比起来,体检机构的服务可以量身定制,自由度较高,体验感比较好,并且以健康体检为导向,会出具较为全面的体检报告和详尽的健康管理方案,对于威胁健康的潜在因素做出预警。无论选择在哪里体检,都必须要考察相关机构的可靠性、专业性、服务水平、整体环境、价格是否公开透明,以及给出的体检结论与建议是否具有指导性。

至于体检的时机,需要依据身体状况自行抉择,一般正常人群建议一年一检,有些项目需要复检或者特别关注的,则遵照医嘱缩短体检间隔。通常来说,春季人体的新陈代谢较为旺盛,比较适宜进行体检,气候宜人的秋季也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在体检之前,最好保持一段时间的清淡饮食,避免因为短期内的刺激性饮食干扰体检结果。同时,要按照要求做好体检准备,体检当天穿着比较容易穿脱的轻便衣物。

体检项目的选择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定,综合考虑年龄、性别、民族、生活习惯、工作强度、既往病史、家族遗传等等因素。体检项目大致可以划分为四类:一是体格检查,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眼科、口腔科和耳鼻喉科;二是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糖、血脂、肾功能、肝功能、病毒性肝炎血清标志物测定、肿瘤标志物检测、妇科性激素检查等;三是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超聲检查、脑血管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检查、造影检查、内镜检查等;四是电生理学检查,包括心电图检查、脑电图检查和肌电图检查。有些基础项目是必不可少的,包括:身高、体重、血压、脉搏、内外科常规项目、妇科常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肾功能、乙肝表面抗原、心电图、X线胸片、主要脏器的B超等。这些基础项目是体检套餐中的“1”,而根据个人特征应当进行的其他专项检查则是“X”,体检套餐的选择应当遵从“1+X”的模式。

血液检查中的各项指标,比如血糖、血压、血脂等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判极为重要。心血管疾病是人类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每年全球大约有18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时,血管就会受到损伤,导致胆固醇颗粒在血管壁沉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引发冠心病和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有很多人能够理解抽血检验或者超声和内镜检验的意义,却对身高、体重或者腰围等最为基础的体检项目有些不屑,认为这些数据无关紧要。事实上,身高、体重和腰围等等都是反映人体新陈代谢与衰老程度的指标。过四十岁后,人的身高每十年会缩短1厘米左右,如果出现异常的身高缩水,那就是身体给出的报警信号。此外,体重和腰围也是衰老的指示标。衰弱症是一种多因素老年综合征,主要表现是生理状况恶化、疾病易感程度提升、对外界应激因素的适应能力降低,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一项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BMJ)》子刊的研究表明,中年人群体重过重(BMI≥30)、腰围较粗(男性超过102厘米,女性超过88厘米),将会增加老年阶段衰弱症的发病风险。

针对不同人群,有一些常见的体检套餐可供选择。比如,对于生活不规律、工作压力大、习惯性熬夜的青年群体来说,除了上述常规项目之外,应当着重进行甲状腺疾病筛查,并进行激素和微量元素检测。对于儿童来说,则需要格外关注口腔健康和骨骼健康,并且同样需要进行激素和微量元素检测。对于中老年女性而言,必须关注子宫和乳腺的健康,而中老年男性需要定期进行肛门指检和前列腺B超,同时两者都需要定期做脑CT。此外,对于50岁及以上人群而言,肠镜检查至关重要。统计数据显示,在50岁的无症状人群中,经由结肠镜检查出结肠息肉的患病率超过四分之一。结直肠息肉是肠黏膜过度增生形成的赘生物。这种息肉极为隐匿,大多数无明显临床症状,通常只能由内镜检查发现。《柳叶刀(The Lancet)》子刊2023年11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指出腺瘤性息肉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通过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在早期切除息肉,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对于有癌症家族史或者高危生活方式的人群来说,肠胃镜、幽门螺杆菌检测、肿瘤标志物筛查也是应该考虑的项目。

拿到体检报告单后,我们应该怎么做?

虽然拿到体检报告单不免有种拆盲盒的心情,但正确解读体检报告结果是我们进行健康管理的基础。体检报告一般由一份主检报告和其他分项报告组成,我们需要先了解主检报告反映的整体情况,是否有阳性结果或者重大疾病提示,再看分报告里是否有异常。

对于报告中存在的一些阳性指标或者异常值,有时候并不一定意味着罹患疾病,最好是追踪检查或者联合检查,进行更精准的判断。不少人在体检后,很怕医生建议复检。事实上,复检在医学上是极为常见的,不必过度担心。有时候体检结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不能根据一次的体检报告精准判定身体状况。

体检结束后,我们的健康管理计划才刚刚开始。体检报告单最好不要随手一扔,而是应该收集起来好好保存,或者进行电子化整理,这样方便跟将来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便于医生判断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

体检过后,应当根据体检结果和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习惯。三高患者以及脂肪肝浸润者等群体要格外注意饮食尽量清淡、保持三餐规律。适当的运动对于提升身体素质也有好处。总而言之,体检是我们健康的镜子,就像车子必须经过年审,身体也要经过年审,体检报告里的信号是对我们调整健康计划、拥抱更高质量生活的有效提醒。

猜你喜欢
定期人群检查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在逃犯
孕期X线检查,真的不能碰吗
备孕多年不成功,要做些什么检查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