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4-04-14 18:19魏瑞娟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课标整本书教师

魏瑞娟

摘 要:“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高中阶段必修的学习任务。完成这一学习任务,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一定计划和目标形成连贯性的教学过程,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经典作品,与作者及文本进行对话。科学、艺术的导读设计是实现这一教学过程、促成高中整本书阅读落到实处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高中 导读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2.012

按新《课标》要求,“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高中阶段必修的学习任务。完成这一学习任务,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按一定计划和目标形成连贯性的教学过程,行之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经典作品,和作者及文本进行对话,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内容的完善融合,深化语文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高中生学业重、时间紧,阅读单篇文章居多,注重从应试角度解析、得分,阅读功利化。再者,在当前网络短视频平台的影响下,碎片化、娱乐化阅读也甚嚣尘上,严肃的阅读乏人问津。因此,学生的阅读中欠缺整体认知的过程,没有形成体系,良好的阅读习惯、核心素养难以养成。而整本书阅读有利于净化阅读风气,坚守阅读初心,实现纯粹阅读。那么高中生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整本书阅读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教师为学生做好导读设计,这是整本书阅读落地生根、避免纸上谈兵的有效途径。

什么是导读呢?导读是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参与或部分参与学生阅读过程的活动,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构建起经典作品与学生的桥梁的活动。在高中生来说,因时间和精力的因素,自发阅读的空间变窄,受环境影响和时间的局限,自发阅读趋于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所以就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导学来说,启发式的导读显得尤其重要。导读,是在教师启发学生产生阅读欲望之后,采取相应的策略引导学生会读,乐读,读真,读实。导读可分为方法导读和问题导读,个体导读和群体导读,单项单次导读和系列导读。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适用方法导读、群体导读、系列导读。

教师有质量的导读设计,可以开拓学生的阅读角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启发学生阅读,并在激发学生阅读欲望之后,使学生直奔阅读目标,从而缩短读本和学生阅读目标之间的距离,更大程度地节约了高中生的阅读时间和精力。

在导读过程中,教师需要寻找多种途径让学生产生阅读憧憬,激发阅读欲望,体认阅读幸福感——选择好导入点,让学生想读;确定阅读模式,让学生善读;拟定好计划,让学生能读;明确方法,让学生会读;分享阅读成果,让学生乐读。这五个步骤可以说是整本书阅读教学有效的导读模式。

一、选择导入点,让学生想读

所谓阅读导入点,就是整本书阅读教学过程的燃点、突破口。有效导入点的介入,也是一种教学手段,具有辐射性广,发散性强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原动力,触发学生思维,让学生产生对阅读的憧憬和向往,引导学生尽快地进入阅读状态。

1.从目录导入

《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很多经典名著都属于章回体小说。章回小说的目录大多对仗,语句工整、概括性强,使人一目了然,比如“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立首功”……简明扼要地点明了本章回的大致内容。既引人注意又提纲挈领,很容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从人物导入

如《红楼梦》里经典的人物形象王熙凤。她未出场就先声夺人,在众人敛声静气的时刻,独她人未到,声先到:“我来迟了,没得迎接远客!”“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选择这样经典的人物描写导入,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了解这样一个人物到底有怎样的性格、行事和结局。

3.从开头或结尾导入

如《边城》开放式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既有无奈的伤感,又有着希望的余地,能让读者产生无限的遐想。选择这样一个较为经典的开头或结尾做到导读引子提供给学生,设置悬念,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潜入式阅读。

二、确定导读模式,让学生善读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可以结合阅读文本选择适合的导读模式,引导学生深入开展自主阅读,积极推进深度式阅读,引导学生带着思想和情感走进文本,与人物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

1.借用经验模式

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引发共同话题。例如阅读《红楼梦》这本书,导读课可以包括这样几个环节:

选定话题:贾宝玉这一中的人物,你有什么样的印象?

借用媒体材料:观看87版《红楼梦》电视剧片段,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贾宝玉。

迁移书名:从《石头记》到《红楼梦》,联系这两个这个书名,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悬念:“贾不贾,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是书中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首《护官符》的歌谣。《红楼梦》的故事就从这所谓的“护官符”中的四句打油诗开始的。猜一猜《红楼梦》借用的这首诗中的四大家族,他们此后的生活会怎样。

2.巧用“读点”模式

通过借用经典的文中片段作为“读点”,打开学生思维,比如猜想故事走向,猜测书中人物结局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例如阅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可以这样导读:

先借用“读点”,关注情节要点和人物形象。听教师讲其中一个片段,然后交流分享:“听读了这个片段,孙少平和田晓霞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再巧用“迁移”,过渡关联情节,激发阅读兴趣。这本书包含十多个典型人物,从书中找出田润叶、孙少安、田福堂、田润生的人物形象描写文字,猜猜这些人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

3.任务驱动模式

设计真实的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边读边思,边读边悟,把閱读任务转化成学生阅读的内驱动力。例如阅读《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可以这样导读:

布置任务:对于“平凡”这个话题,大家往往有不同的认识,你对的“平凡”看法是什么?

任务推进: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位平凡的人,他叫“孙少平”。 从他的经历中,你能找到证实自己观点的依据吗?请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

持续驱动:在孙少平平凡的一生中,你一定会对“平凡”产生的更多的理解,用你对《平凡的世界》里面主要人物的感悟,阐述你对“平凡”的认识。

4.主题导读模式

把作者和作品作为主题,探寻作者的故事,以主题导入整本书阅读,思考整本书的内涵、主旨,引发阅读思考。例如阅读司马迁的《史记》,可以这样导读:

整合资料:搜集作者生平和所处时代的资料,整理出作者创作的背景、经历,穿越时空,走进作者的精神世界。

关联主题:司马迁让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读《史记》,你读到了他什么样的主张和精神,试与他进行对话。

这几种模式,关注了整本书阅读的“信息与观点、环境与背景、情节与人物”三个维度,帮助学生梳理阅读思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书中内容以及价值取向。

三、合理计划,让学生能读

高中生学业重,时间紧,压力大,整本书阅读占用时间过长不现实,阅读时间过短也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根据高中生的阅读速度,应从时间上让阅读化整为零,集合零散时间,保障一天30分钟的阅读量,持之以恒,形成整本书阅读的时间保障。也可在此基础上拟定初读目标、细读目标和研读目标,让学生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使整本书阅读的效果渐入佳境。

1.从时间上计划

日日坚持,积以成习——固定从每天早、中、晚的三个时间段挤出时间阅读,读本每天伴随,固定时间,雷打不动,从习惯上形成时间保障。

化零为整,碎片衔接——除了要学生每天定时阅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开展碎片化阅读。充分利用课前、课间、就餐前后等零散时间,随手翻阅几页,把这些短时间拼接起来,补充阅读时间。

日积月累,深度阅读——利用寒暑假等大段时间,指导学生深入阅读,深挖读物主旨,拓展同时代或同作者的其他作品,实现“读一本书就了解了世界的一个方面”的阅读实效。

2.从目标上计划

初读——了解作者生平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通读文本,梳理小说情节,了解故事框架;理清人物关系。

细读——把握小说的语言特色;感受小说所处时代或地域的特色。

研读——探究小说的主旨;与读过的同时代小说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閱读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引导阅读方法,让学生会读

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中开篇就指出:整本书阅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依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图书,量身制订出阅读计划,运用多种方法阅读全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心得,并进一步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从而积累整本书阅读的经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对整本书的认知能力,丰富自我的精神世界。因此,整本书阅读,可精读、略读两相结合,针对不同题材和内容,可具体分为全文性通读、章回性略读、细节处精读、主旨上研读、特色上共读、风格上参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

1.略读

陶渊明说过“读书不求甚解”,温儒敏教授也曾通俗易懂地戏说“连滚带爬地读”,这种粗略通读,也能让读者“读着读着就懂了”。可以学习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先浏览前言、序、目录、后记、编者的话等,从而概括性地了解全书的框架、线索、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等,再阅读正文。

2.精读

略读如果说是表层阅读,那么精读就属于深层阅读。深层阅读是读者采取参考式阅读、批注式阅读、拓展式阅读、对比式阅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同文本与作者进行深入的对话,从而达到一定认知程度和水平。

拿拓展式阅读和对比式阅读来说,就是把教材所选的篇章作为阅读整本书的契机,借助课文延伸读原著,读同时期、同题材、同一个作家的作品,形成系统的阅读,进而形成整合的阅读感悟。这种深层次阅读是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

当然,推进整本书阅读的阅读方法还有思维导图、预测与猜想、批注、联想、图文转换、读写结合等。

五、分享阅读成果,让学生乐读

读书是输入,分享是输出。从某种意义上说,输出比输入更重要。高中阶段,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踊跃发言很难,语文学科想要占用课后的时间也很不容易。当学生在分享阅读成果的过程中,把所看过的书以不同的方式输出,这个过程本身就等于完成了一次知识的运用与升华,会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更好的自己,从中体认到阅读幸福感,感受到阅读成就感。

阅读是个体行为,但集体的分享与交流也是整本书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升华和整合。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导读预设阶段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自主建立阅读社群,构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在阅读交流中质疑、释疑、辩论、融合,寻找思想的契合。

1.师生共读沙龙

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引导者,更要成为学生阅读的参与者,在同一个阵营里,共同经历阅读:比如一起选定阅读书目,共商阅读计划,相互监督阅读,得到时间的保障,彼此追踪阅读的进程,在阅读的间隙相互交流心得和感悟等。教师站在师生共读的中心位置,在阅读时间的保障、阅读节奏的快慢方面可随时随地调节引导。

2.家庭共读团队

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要求学生阅读时,教师也要要求家长放下手机,跟学生一起阅读。高中生的思想日趋成熟,与家长一起共读,可以彼此倾听阅读的声音,可以进行平等的思想碰撞。家庭共读既可以增加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又可以增进亲子关系。家长和孩子平等地与文本对话,针对某一个人物和情节展开讨论,家长会发现不一样的孩子,孩子也会发现不一样的家长,彼此在阅读中找到归属感、成就感。良好的家庭阅读氛围,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自觉。

3.同伴共读阵营

同龄人的思想、认知、情感是同频共振的,他们彼此相吸。让学生根据个人阅读喜好自主“拼团”阅读,可以促使他们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整本书阅读最好的合作方式就是同读者共同拟定读书攻略,商定分享时机,随时随地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互动交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整本书阅读”这一理念以来,高中语文教材先是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呈现,进而把整个单元作为整本书阅读的学习任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必须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大环境的特点,学生的状态,以及学习任务的必要性、可行性。碎片化、娱乐化、功利化的阅读时代,高中学生阅读整本书确实存在困难,无论是从习惯、心态、兴趣还是能力来说,学生都难以依靠个人能力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应该选择合适的导读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阅读评价能力,这是构建家校良好读书氛围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学生活动实践、知识积累、素养提升的重要途径,必将不断发掘学生情感,拓宽学生眼界,滋润学生涵养,从而让学生从文字里得到心灵的共鸣、感觉的契合、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 唐君《领读、伴读、悟读,整本书阅读的有效策略》,《阅读(教学研究)》2020年第6期。

[2] 吴瑞芳、马丽君、林云竹《整本书导读的教学模式、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教师》2020年第4期。

[3] 于玉清、郝力《导读的性质、功能与分类》,《图书馆建设》1995年第5期。

猜你喜欢
课标整本书教师
《论语》整本书阅读
最美教师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教师如何说课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