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2024-04-14 23:45:13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夜泊山居枫桥

文/深圳市坪山区龙田小学 李 敏

有效的古诗词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师的“教”,更离不开学生的“学”。在课堂上,作为学生学习的辅助者,教师可以通过有效的“导”引领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体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交流体验等方式,习得知识,激发兴趣,获取能力。夏沁雨老师通过微课的授课方式进行的《山居秋暝》《枫桥夜泊》古诗对比阅读课,让笔者大开眼界、耳目一新,受益良多。

一、到位的点评:兼有鼓励与方法指导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学”,即关注和探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表达,而要想有效构建以生为本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教师还应通过到位的点评帮助学生突破瓶颈,树立自信。当学生分享两首诗虽都是写秋天,但从《山居秋暝》中感觉很惬意,从《枫桥夜泊》中感觉很孤独。夏老师就点评:“你真会读诗,仿佛你是从诗中走出,身临其境,有感而发。你能读一读这两首诗写景的部分吗?《山居秋瞑》读出惬意舒爽,《枫桥夜泊》读出清冷孤独。”夏老师不仅肯定了学生的体验感受,还进行了朗读的指导,读《山居秋暝》要读出惬意舒爽的状态,读《枫桥夜泊》要读出清冷孤独的感觉。

当有学生注意到两首诗的结构的时候,夏老师就点评:“了不起,你关注到了诗的格式。其实古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六言极少,一般不拘泥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二是近体诗,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格律诗,包含绝句和律诗,我们今天读的这两首古诗,就是典型的近体诗,格律诗。谁知道绝句和律诗有什么区别吗?”夏老师在肯定学生的发现的同时就顺势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体诗与格律诗的区别。

在她老师的点评中,我们听不到诸如“真好、真棒、很好、厉害”等单一的点评,更多的是一种鼓励式的、方法指导式的点拨,让学生听后明确自己哪里是真的做得好,哪里还有待改善,有待改善的方法可以有哪些。可以说,夏老师的点评让学生的进步有迹可循,而不再像无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因而学生也能很快针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学习提升,对于做得好的地方进行强化巩固,不至于像无头苍蝇一般落得个遍体鳞伤却仍求助无门的惨境。

二、别样的引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1.在绘画中体验

夏老师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让学生在课前利用充分的时间带有目的性地进行构思,并用图画的形式表达秋天给自己带来的感觉,还要说说构图选取素材的理由。在课上,夏老师通过四季的对比,引出秋天这个主角,让学生适时分享课前思考勾勒的成果。通过孩子们个性化的展示,夏老师及时点评,同样是说秋天,但是从学生的图画中感受到了喜悦之情、舒爽之意、忧伤愁绪,让学生从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明确即便是相同的季节,在每个人眼里都有不同景象,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而情景交融其实这就是人当下的心灵写照。而且在课堂的尾声,夏老师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学习之后用画笔给《枫桥夜泊》配上图画,引导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悟诗人的心境。

2.在分层中体验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所差别,故在古诗词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紧紧地围绕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激发和唤醒这一中心,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最终的教学目的应当是提升全体学生的个性化认知水平。而在引导学生体会诗中意境之后,夏老师又开始带着学生在思绪的海洋里走近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山林,以及月落枫林霜满天的江边,伴随着音乐诵读诗歌。并且还很细心地关注到全体学生,能够背诵的同学,就可以闭上眼睛,聆听着音乐,在脑海里勾勒出一帧帧画面,尽情地徜徉在想象的海洋里,把自己幻化成诗人,此时此刻正在林间吟咏《山居秋暝》,在河边吟唱《枫桥夜泊》;背诵有点困难的同学,夏老师还贴心地出示了支架,让这类学生通过一定字词的提示,尽可能地将诗歌背诵出来。这样的分层做法,尽可能地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在的维度里尽可能地进行情感体验。

3.在拓展中体验

由于诗歌凝练的语言,诗人独特的生活感悟,诗人写作时的心境和背景,都离学生们甚远,因此,学生在直接对诗歌进行学习的时候总是存在很多困难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的介入去有效地引进诗歌、诗人等的相关材料,利用形式多样的媒介让学生得以无限接近诗歌蕴含的物境、诗歌营造的情境,以及诗人深藏的心境。

夏老师在引导学生们通过比较阅读的方式学完《山居秋暝》和《枫桥夜泊》之后,就给学生们拓展了诗人王维、张继的相关资料。首先,夏老师是通过北宋大文豪苏轼的评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引导学生对王维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让学生知道王维是一位诗画众长的大家,以及其作品的特点是兼具诗画的优点的衍生品,而《山居秋暝》就是王维用画家的视角、诗人的笔墨渲染的代表作。之后还唤醒学生对小学课本中选用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送元二使安西》《画》《鹿砦》《相思》等经典诗歌的记忆,用学生的回忆力证王维的伟绩。

其次,夏老师结合诗史,告诉学生《枫桥夜泊》的诗人张继,虽然一生中写的诗也不少,但真正让大家千年后记住他的,只有《枫桥夜泊》和《宿白马寺》,而这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哀伤,这与张继的生活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夏老师还告诉学生其实王维和张继都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但两人的写诗风格却迥异。这是夏老师在引导学生用辩证的思维去立体地认识王维和张继。

最后还引导感兴趣的同学可自行再去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这样对两人的诗作就会有更加深刻的理解。这又是夏老师尝试不断拓宽学生视野、延长学生体验的一处可圈之点。

猜你喜欢
夜泊山居枫桥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山居秋暝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山居图
民主(2019年2期)2019-03-19 01:46:44
枫桥夜泊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4
夜泊(外五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富贵山居
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 13:16:43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山居十首
剑南文学(2015年2期)2015-02-28 01: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