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揭阳市揭东区锡场中学 李建忠
学校文化是师生在办学过程中,经过长期教育实践的沉淀和创造,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底蕴,是精神、理念、愿景、价值观等精神文化,环境艺术、物质设施等物质文化,行为准则、行为方式等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的融合。我校着力打造求适教育,形成求适成就师生自我发展的特色文化。学校在践行求适教育的过程中,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凝练出办学理念为“办求适教育,助自我发展”,形成共同价值观作为核心文化指导行动,潜移默化地培育人、影响人,进一步促进自身的习惯养成,成为求适教育的自觉践行者,实现师生协同成长,对学校有归属感、荣誉感、使命感。推动核心文化精神引领下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建设,让师生感受、理解、认同求适文化培育自我发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知行合一。
1.价值引领,形成凝聚力。我校最重要的三个涉及办学价值观的内容:一是“锡能发光,人能自强”精神;二是适性成长的发展方向;三是教学相长的专业追求。我校基于设备设施较为落后、生源知识基础差、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突出的现实,倡导“锡能发光,人能自强”精神,号召发奋图强,共勉“是金子总能发光”,不单金子,锡也能发光,努力挖掘每一名学生的闪光点,实在没办法发光,得像月球一样借光、反光,成为月亮,实现自我价值,自强不息。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是师生的发展。“锡能发光,人能自强”重新唤醒师生对学校发展的认识,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增强发展学校的使命感。学校引领师生深度理解、心灵契合、躬身践行。坚持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尊重个性差异,发现差异,挖掘潜能,全面发展,探求教学相长,引导学生把个人特长爱好融入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助力学生找到成己、成人、成才路径,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与期望的社会角色适合,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适性成长,激励内驱力。我校基于学困生较多、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现实需要,制订“适性成长,唤醒动力;五育并举,多元发展”的发展策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激励是一种温暖的向上的内驱动力,核心意义在于激发、唤醒学生对自我价值、自我管理和自我能力产生的内心自觉,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实现主动发展、自我成长。学校根据加德纳多元智能测试量表测试结果分析,基于智能差异,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助力学生适性成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帮助学生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打造高效课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和服务。成立学生自主管理队伍,助力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开展学科过程性评价,助力学生学会评价;评选锡场中学之星,助力学生学会发展。如果说“锡能发光,人能自强”主要在于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的优点、闪光点,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那么“适性成长,唤醒动力”更侧重于激发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能和主体性精神,让学生能够自我发展、主动发展。
3.教学相长,追求发展力。教学相长,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职责,意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教师是教学相长的育人者,这是求适教育的重要理念。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与合作,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引导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从学生身上汲取创新思维和新鲜观点,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我校搭建平台,激励教师找准自己专业发展方向,认真学习前沿理念,开展课题研究,追求专业发展。教师在助力学生发展中实现自身专业、智慧的发展,通过自身专业、智慧的发展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学校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包括学生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管理等多个方面。规章制度应该明确、具体、可操作,并且需要定期更新和修订,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在学生管理方面,制定了明确的学生守则,规定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明确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在教学管理方面,可以制定明确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价制度,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学校制定《手机管理制度》,弹性管理,帮助学生控制手机使用时间、范围;《学科过程性评价制度》把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测试成绩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纪律结合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考评;《学习互助小组制度》将老师搭配到组关爱学生,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互相监督学习。制度文化建设,既要符合管理需求,又要符合师生的需求。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服务师生发展,制度出台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走好群众路线,经过师生公认的程序,调动师生广泛参与。学校要注重通过制度文化建设培育师生责任意识、法制意识和公民意识,以完善的制度体系的强制性力量规范师生行为,规范办学行为。
学校行为文化建设主要抓手是习惯养成教育。学校通过习惯养成教育,培养了学生自信、自立、自强、自主、互助的特质。如从校级、年级、班级的维度,从劳动、体育、文化、艺术、考勤、志愿服务等方面开展“锡场中学之星”评选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出彩的机会,养成学生自信习惯。学校在学习互助小组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互助、反思的学习方式,落实自强行动,对小组成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如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等。自信解决成己问题,自立为成人根基,自强为成才奠基,自主和互助成就自我发展,为学生的自我成长、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校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硬件建设。通过求适理念的渗透,打造“五楼五路五景”,创设优美的校园环境。理念育人,打造“求适楼”“光德楼”“达文楼”“博理楼”“致远楼”,让每一幢楼都能传递求适理念;以文化人,打造“自信路”“自立路”“自强路”“求新路”“求真路”,让每条路都能传递求适教育的内核;以境育人,打造“俊园”“国强兴学”“学有所成”“成竹在胸”“胸怀祖国”的校园景观,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能体现求适教育的目标。一方面加强与家庭、社区联系,打造协同育人软环境。学校充分利用家长、校友和乡贤资源,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以协同育人共同体助力学生逐步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