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范琪琪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提出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一日生活管理,影响着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一日生活活动多样且繁杂,教师需要对各种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进行整体优化,才能保持幼儿在园的愉悦感与幸福感。一日生活管理,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乡镇民办幼儿园大班即将升入小学的幼儿,他们的一日生活管理是怎样的?笔者以河南省新乡市G乡的两所普惠性民办幼儿园——G园和Y园的大班幼儿为研究对象,梳理民办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管理的现状,并提出优化策略。
G园是一个有20多年历史的“老”幼儿园,在当地有一定的名气,受到很多家长的认可。Y园是已开办4年的“新”幼儿园,凭借场地宽敞、硬件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等优势,成为当地的“新宠”。以下是两所幼儿园的基本情况。
G园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园,成立于2001年1月,曾获得市示范性幼儿园的称号。2007年经过一次搬迁,现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0平方米。园内设有跑道、滑梯、攀爬架等,有多功能厅、保健室。G园有2个小班、2个中班、4个大班,现有园长1名、副园长1名、教师22名。小班及中班每班配备两教一保;大班每班配备两位专职教师,另外还有两位教学老师负责给四个大班的幼儿“上课”。教师队伍中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有12人,大班的两位教学老师曾是小学老师。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为50%。
Y园也是一所普惠性民办园,成立于2018年10月,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92平方米,能容纳24个教学班。这所幼儿园有新颖别致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活动室,且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园内设有多功能厅、美术室、阅读室等。户外有塑胶运动场地、大型多功能器械、沙池、戏水池等。Y幼儿园设有1个托班、3个小班、3个中班、3个大班,现有园长1名、副园长1名、教师30名,每个班都是配备两教一保。其中专科学历的教师占70%、本科学历的教师占30%,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持证率为80%。
笔者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对两所民办幼儿园7个大班的幼儿一日生活进行时长半个月的观察并记录,包括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户外活动。观察时间在大班下学期,正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时期。此外,笔者采用了访谈法,对园长、大班教师进行正式访谈,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段对大班幼儿家长进行非正式访谈。在获得教师和家长的同意后,将访谈内容以录音的方式进行保存并及时转化为文本资料。
第一,紧凑、零碎。从两所幼儿园大班一日生活安排表(参见“表1”)来看,幼儿园将一日生活分割成时间紧凑相连的多个环节——G园设有22个环节,Y园设有17个环节。总体看来,幼儿园环节设置较细致且环节数量较多。除午睡环节外,G园单个环节的时长在10~40分钟,其中时长30分钟及以下的环节占比50%;Y园单个环节的时长在10~50分钟,其中时长30分钟及以下的环节占比58%。
第二,生活、游戏、教学交替进行。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主要有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操节活动、教学活动四个类别。由“表1”可以看出两所幼儿园的大班一日生活均有这四种活动安排,四种活动穿插进行;整体呈现教学活动在前,操节活动、游戏活动在后,多种生活活动交替进行的特点。
第一,紧张的一日生活,生硬的过渡环节。G园和Y园在大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中都表现出缺少弹性的设计、灵活的计划执行与流畅的环节过渡等问题,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管理有较明显的“紧张”“高控”的特点。在对两所园大班教师的采访中得知,由于在一日生活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还要承受幼儿园管理层、家长的压力,为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教师更倾向于严格遵照时间计划表或园内的统一安排。遵照时间表,意味着活动的开展可能无法追随幼儿的兴趣。幼儿可能在短暂的活动中意犹未尽,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这样的安排与管理也影响了幼儿坚持性、专注力的发展。在转换与过渡环节,G园教师没有进行有效配合,消极等待问题很严重。教师没有提前告知幼儿便直接为下一个环节做准备,口头督促幼儿匆忙地结束上一个环节。多数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或茫然无措的状态。Y园采取了自主阅读的方式进行过渡,但效果不理想。转换环境的嘈杂,阅读时间短暂,让幼儿无心沉浸于阅读之中,也出现了幼儿消极等待的问题。以上现象表明,教师未能重视过渡环节的教育价值,过渡环节质量欠佳。
第二,忽视自主游戏的重要性。G园大班未安排自主游戏,没有为大班幼儿提供自主游戏的时间和机会。G园的园长表示这也是迫于家长的压力——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大班下学期学习更多知识以迎接小学一年级,所以幼儿园以牺牲游戏时间为代价开展了更多的教学活动。据了解,G园的大班家长非常赞同这样的安排,认为孩子多学习知识将来在小学一年级才跟得上。Y园有40分钟的自主游戏时间,幼儿可以参与区域活动,自主选择区域、材料、伙伴。但是笔者通过观察发现,教师所提供的区域材料、玩具大多是结构化的桌面材料,类型单一且缺乏操作性。游戏进行10分钟后,幼儿就丧失了兴趣,使得自主游戏时间变成幼儿相互追逐打闹、无所事事的消极时间;教师则坐在班级中看护幼儿的安全,较少发生师幼互动。笔者对Y园大班教师进行访谈,得知多数教师将区域活动理解为让幼儿自己在区域内活动,只要保证幼儿不吵架、不受伤即可。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自主游戏时间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给教师的放松时间,教师可以用来填表、写书面材料等。
第三,教学活动具有“小学化”倾向。G园一日有三个教学活动。笔者通过观摩发现,教学活动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流程、教学特点都有“小学化”倾向:教学内容是小学一年级的拼音、识字和算术;教学方式是讲授法,教师在前面讲,幼儿坐在下面听,偶尔有简单的互动;教学流程是先引出学习内容,经过多次反复强调,让幼儿记忆,然后由本班两位专职教师进行课后作业辅导;教学特点与幼儿的学习方式、学习特点与发展规律严重不符。通过对G园两位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她们并不认为这是“超前化”学习,小学教学形式就是如此,提前让大班幼儿适应也没什么不好。Y园大班幼儿在6月末汇报展示的内容是内务整理能力与学习能力,其中学习能力的展示内容以拼音、识字、算术为主。笔者通过观察三场大班汇报展示,发现Y园在教学内容上仍然“超前化”,教学方式上虽然采用了幼儿喜欢的游戏法,引导幼儿通过游戏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但游戏组织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仍然是教师主导、幼儿被动接受,教学活动中无论是幼儿分组还是材料选择,几乎全部由教师决定。
第四,户外活动时间及形式匮乏。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受到许多方面的制约,如场地、天气、季节、教师对户外活动认知观念与行为是否统一等。G园和Y园的大班一日生活安排表中户外活动(加上早操时间)时长分别是85分钟和80分钟,但实际上大班幼儿户外自主活动时长都不足30分钟。在户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上,除一起做早操外,大多是由教师组织、带领的集体活动。在问及为何不让幼儿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教师表示园所场地有限,时间太长会影响其他班级户外活动,而且自主活动时幼儿总爱追逐打闹,不好管理,于是就只开展集体活动。Y园的户外设有沙地和戏水池,大班幼儿一周有一次由教师带领幼儿集体玩耍的机会,但玩耍的内容、形式由教师安排。
一日生活安排,应是教师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生活经验灵活进行的活动安排。只有这样,幼儿园对生活环节所做的分解才有助于幼儿日常习惯的养成,否则幼儿的发展在过于制度化的时间、空间中只会被压制。幼儿园管理者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安排自主权,弹性作息的制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是幼小衔接的关键内容。大班年段的教师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以及幼小衔接的需要,制订年段作息时间;各班教师也可以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制订班级作息时间,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技能。
一日生活中的活动类型多样,各环节之间的衔接直接影响了活动的质量。看似零散而短暂的过渡环节,实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因此,教师有必要重视过渡环节,采取有效策略,抓住教育契机,开展各种具有教育价值的活动。教师应鼓励幼儿在过渡环节中做力所能及的服务他人的事情;或让幼儿提前做好环节过渡的心理准备,即活动结束之前几分钟告知幼儿并交代下一个活动的准备工作;或采用手指操、歌谣、游戏、猜谜语等形式,引导幼儿在过渡环节减少消极等待。
开展自主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增强自我认知,形成良好的同伴关系,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助力幼儿构建自己的经验世界。自主游戏所带来的学习品质的提升,对幼小衔接大有裨益,以教学代替游戏是不可取的。自主游戏并非是教师对幼儿放任自流、对幼儿游戏不管不问。教师不必刻意地介入幼儿游戏,但也不能在一旁被动地看幼儿游戏。教师应先观察幼儿如何选择材料、如何与同伴交流互动、如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根据情况,找准时机,用适宜的方式介入和引导,在游戏后及时给予反馈评价。
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应以《指南》和《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为主要参考依据,选择活动内容。面对大班家长的“小学化”教育观念,教师首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然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逐渐建立正确的幼小衔接理念。在大班下学期,教师也不可急功近利并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一年级的知识。正确的做法是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培养大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积极性,比如正确的握笔姿势、坐姿、学习的坚持性、发现问题的能力、做事的专注力、探索的兴趣等。
教学活动可以以集体形式开展,但集体教学活动并非以整齐划一为原则,而需要在时间、空间、指导方式上进行调控。虽然两所园的很多教师能够有意识地采用个别、小组形式,但仍然比较缺乏有效的师幼互动,同时也缺少人文关怀。采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目的在于增加幼儿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机会,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机。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独立选择的机会,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开展户外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幼儿的体质。《指南》中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一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指导要点》中也提出大班幼儿要能连续参加体育活动半小时以上。根据《指南》和《指导要点》的要求,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大班幼儿的户外活动,尤其要保证户外自主活动时间,并且适当增加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提高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增强幼儿的力量,提高幼儿的耐力。一些硬件设施稍差的幼儿园短期内很难改善一日生活中户外活动的安排,这更需要幼儿园管理层与教师积极探索和协调,不能因此减少幼儿户外活动的时间与机会。
一些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多以集体活动的形式开展,幼儿被禁锢在教师的规定和范围内。这样的户外活动形式和内容会打击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教师应多鼓励和支持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可以根据本园的基础条件和教职工特长,开展园本特色户外活动如篮球、乒乓球、跳绳等;还可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入园带领幼儿开展不同形式的户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