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水浒传译解》中冈白驹译解态度的考察

2024-04-14 02:09袁小萌王佳璐
新楚文化 2024年3期

袁小萌 王佳璐

【摘要】江户时代,由于长崎唐通事的介绍和推广,唐话得以在日本流行开来。本文以江户时代的唐话词典《水浒传译解》为中心,以词典中未曾研究过且具有代表性的唐话词汇为对象,通过对其释义的解释进行考证,考察唐话辞典编者冈白驹的译解态度并得出结论。冈白驹的译解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翻译正确率较高;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拘泥于字义;关注词汇发音。

【关键词】《水浒传译解》;唐话;译解态度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261(2024)03-0066-03

【DOI】10.20133/j.cnki.CN42-1932/G1.2024.03.021

中日先行研究中,关于《水浒传》唐话词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长泽规矩也在1969—1976年关于《水浒传》唐话词典的收集整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唐话辞书类集》一书;二、于增辉在2021年关于《水浒传》唐话词典中的词汇注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浒传译解》和《忠义水浒传钞义》两本词典上;三、中村绫2011年在其著作《日本近世白话小说受容的研究》中关于《忠义水浒传解》与金圣叹本进行比较研究并得出的结论为:《忠义水浒传解》的底本参照了金圣叹本。综上所述,以上3个方面的研究中,只有第2个方面更能体现日本人对唐话的理解掌握程度。但该研究只是将两词典中的同形词罗列出来再进行对比,对两词典编者译解态度的考察尚未发现。因此笔者将先行研究中未涉及的11个词抽出进行研究,以明确《水浒传译解》编者冈白驹的唐话译解态度。

一、冈白驹与《水浒传译解》

冈白驹(1692-1767)字千里称太仲,号龙洲,1692年生于播磨(今兵库县南部)纲干村,是莲池太守的儒臣。从前身份低微之时,白驹曾以卖金丝烟为生。之后,他先是搬到摄津的西宫行医,后来弃医从文,又移居京都成为儒者。当时,京都流行传奇小说,于是他便兼职进行小说的讲义。在小说的译注方面,冈白驹受到冈岛冠山的指导和启发。冈岛冠山逝世后,冈白驹受到以稗官为中心的学派的鼓吹,被公认为京畿地区首屈一指的儒学家。后人对他介绍中国的白话小说的行为给予较高的评价,将他与冈岛冠山等人并称为“稗官五大家”。在白话小说翻译方面,冈白驹著有《小说精言》四卷五册、《小说精言》五卷五册,剧文方面著有《开口新语》一卷,其中大多是汉译的笑话集。

《水浒传译解》是享保12年(1727)由艮斋校正的冈白驹的讲义,也是从序到120回对《水浒传》全卷加以注解的词典,是日本现存最早的《水浒传》唐话词典。据1727年的识语①,在唐以后文章的词汇与句式方面,当时学习汉学的人屡屡碰壁,无计可施,因此精通唐话的白驹在授课时选取了《水浒传》进行讲解。《水浒传译解》是白驹于36岁时完成的作品。这一年是冠山以《水浒传》的流行为契机创作并加以施训和翻译的和刻本《忠义水浒传》刊行的前一年,在这一点上白驹可以称为先驱。《水浒传译解》虽是唐话热初期[2]的作品,却体现出了较高的翻译水准[3]。

二、关于《水浒传译解》词汇

笔者将《水浒传译解》(以下简称《译解》)中12个唐话词汇根据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编纂的《分类词汇表》(1964)中的分类方法进行考察。下列词汇中1—3为体言类,4—7是用言类,8为相类,9—11为其他,且词汇的中文释义参照1989年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胡竹安《水浒辞典》(以下简称《水浒》)。

1.粉頭。《译解》:ケイセイ。《水浒》:身材窈窕,举止轻浮的年轻女性。原文:“那婆子谢了官人,起身睃这粉头时,三钟酒落肚,哄动春心,又自两个言来语去,都有意了,只低了头,却不起身。”

2.细作。《译解》:シノビノモノ間者也。《水浒》:间谍。原文:“宋江道:‘兄弟,你去不得。若是破阵冲敌,用着你先去。这是做细作的勾当,用你不着。”

3.主管。《译解》:オモテダイ。《水浒》:管家。原文:“三人坐定,有数十个近上的庄客,并几个主管,轮替着把盏,伏侍劝酒。”

4.变卦。《译解》:変改也言ハウラナヒヲスト云コト。《水浒》:比喻已定的事突然改变,多含贬义。原文:“宋江道:‘那厮们知得,必然变卦。暗传下号令。”

5.勾搭。《译解》:勾ハモノヲカキヨセヒツカケルコト搭ハ只ヒツカケルコト。《水浒》:勾引勾结,多指男女间不正当关系。原文:“却说潘金莲勾搭武松不动,反被抢白一场。武松自在房里气忿忿地。”

6.接风。《译解》:洗泥——トツヅクヲチツキブルマイヲ云○サカムカイノ類。《水浒》:设宴款待远来或远归的人。原文:“既是草料场看守大哥,且请少坐,天气寒冷,且酌三杯,权当接风。”

7.卖弄。《译解》:ワカコトヲ自満スルモーート云人ノコトヲソタテノボスモーート云。《水浒》:夸奖、称赞。原文:“坐下时,便对雌儿说道:‘这个便是与我衣服料的施主官人,亏杀他!我夸大官人许多好处,你便卖弄他的针线。”

8.蓦生。《译解》:驀一作面面做去声義同ミナレヌアタラシキ人ト云コト。《水浒》:同“陌生”。原文:“白胜的事,可教蓦生人去那里使钱,买上嘱下,松宽他,便好脱身。”

9.不三不四。《译解》:ドチラエモツカズ也半二半三ニト同。《水浒》:不伦不类。原文:“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攧洒家?”

10.没巴鼻。《译解》:没巴鼻ハトリ処ナシト云コト也トリ処ナキヤウニ説得タト也原来牛ノハナヅラナキヲ没巴鼻ト云ヨリ出タリ。《水浒》:没来由,无根据。原文:“杨雄听了,心中火起,便骂道:‘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厮倒来我面前,又说海阇黎许多事,说得个没巴鼻。”

11.难道。《译解》:ナントト云辞也此ニハ思ヘハト云意ヲ含。《水浒》:表示反诘语气。原文:“这里一直去,便有寻路处。別的众人都杀了,难道只恁地好好放了你去,也吃你那州尹贼驴笑。且请下你两个耳朵来做表证。”

12.折莫。《译解》:折莫便是 折莫ハ遮莫ト同サモアラバアレ。《水浒传》:即使。原文:“折莫便是百十里、二三百里,若有钱财广积害民的大户,便引人去,公然搬取上山,谁敢阻挡。”

三、冈白驹的译解态度

首先,准确度较高,本稿中研究的12个词汇中,其释义只有3个与原著不符。例如:“细作”与“接风”。首先,“细作”,其词性为名词,且在《水浒传》中为“间谍”之意。在《水浒传译解》中被翻译成“忍者、间谍”。无论是从词性还是意义方面来看,《译解》的翻译均与原著相符。其次是“接风”。“接风”是动词,在《水浒传》中表示“设宴款待远来或远归之人”。在《译解》中翻译成“洗泥、类似于境迎”。“境迎”表示“在村界举行酒宴迎接远行归来的人。”由于日语中没有与“接风”直接对应的词,因此白驹在翻译的时候使用“境迎”这种地道的词语进行替换,准确地向日本读者传达了该词在原著中的含义。

但是,尽管冈白驹水平较高,依旧出现了唐话理解上的瑕疵。比如“卖弄”,在原著中意为“夸奖或称赞”,而在《译解》中则被误译为“骄傲自大、玩弄”。该词原本是汉字,包含“夸奖、炫耀、轻率、玩弄”之义。由于“卖弄”在原著第24回中只表达“夸奖或称赞”之意,《译解》所译属于该词的其他含义,因此白驹在一定程度上也翻译出了“卖弄”的意义。

其次,本稿所选词汇在《水浒传译解》中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归化的翻译策略。例如:“粉头”在《水浒传》原著中是形容“身材窈窕,举止轻浮的年轻女性”的词。在《译解》中被翻译为“倾城”,该词在日语中是形容“容貌昳丽的人”“妓女”之词。由于“粉头”无法直接在日语中使用,因此白驹将其替换为“倾城”这一极具日本特色的词语。其次, “主管”在《水浒传》中表示“管家”,《译解》中将之翻译为“重手代:商店里统管事务的等级较高的伙计”。“主管”这一汉字词在日语中表示“站在主导的立场管理工作”之意,与原著不同。而日语词汇“手代”表示的是“商店里,在被老板委托的范围内,拥有经营方面的代理权的人”之意,与原著所表达的含义一致,因此白驹将唐话词汇“主管”翻译为“重手代”。同样地,“折莫”与“难道”一词也是如此。“折莫”在《水浒传》中表示“即使”之意,词性为连词,日语中称作接续词。白驹将“折莫”翻译为“遮莫”,“遮莫”既是个汉语词,也是个日语词。在汉语中,“遮莫”与“折莫”意义相同,可以相互替换。而在日语中,“遮莫”表示“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意义和词性均与“折莫”一致。“不三不四”在《水浒传》中表示“不伦不类”,在《译解》中被译为“对任何事物都模棱两可、暧昧含糊,与‘半二半三意义相同。”其中,“半二半三”一词虽然与汉语词汇结构相似却不属于汉语,同时在日语词典中也未能查到,但是白驹却将“不三不四”译为“与半二半三意义相同”,由此可以推测该词在当时的日本为人们所熟知。

基于上述分析,冈白驹在创作《译解》时基本上使用的是归化的翻译策略。但是对于某些词汇的翻译,他采用的却是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以“变卦”为例,白驹在《译解》中将其翻译为“变改或占卜”,“变改”是日语词,而“占卜”则是关于“变卦”这一汉语词汇在中文语境下所特有的意义。白驹在翻译“变改”一词时,将之添加进注释中,由此白驹采用了将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这一点变得非常清楚。

再次,在对《水浒传译解》中所選词汇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白驹对某些词汇采用逐字翻译法的情况。例如“勾搭”在《译解》中被逐字翻译为“勾:拉近、拉扯,搭:挂上、披上”。这样的翻译丢失了词汇原本的意义,仅仅解释了词汇中单个字的意思。此外,《译解》中“变卦”和“没巴鼻”这两个词语的翻译手法与“勾搭”如出一辙。由于前文中已经对“变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赘述。此处仅以“没巴鼻”为例进行说明。“没巴鼻”在《水浒传》中表示“没来由、无根据”之意,在《译解》中被译为“捕风捉影的事情,本来“没巴鼻”是牛没有鼻头的意思”。白驹在翻译该词时,并不只是停留在译出词语在原著中的意义这一点上,还在其后对该词从字义层面上进行补充说明。总的来说,白驹对于“变卦”和“没巴鼻”的翻译,不仅包含了原著的意义,还包括对词汇字义方面的严谨的解释。从这些方面可以明确看出,冈白驹拘泥于字义,坚持从字面意义对《水浒传》词汇进行翻译的态度。

白驹坚持拘泥于字义对《水浒传》中的唐话(白话)词汇进行翻译的原因之一,是该词汇的意义难以理解。“勾搭”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且每个字的意义都与组成的词语大不相同的白话词汇,意义复杂。冈白驹创作《译解》(1727年)时正处于唐话热的初期,当时能够接触到并且了解和学习唐话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像“勾搭”这样复杂的词汇很难被准确地翻译出来。另一方面,白驹坚持从字面意义上去理解白话词汇,推测是由于他对于《文心雕龙》的倾慕[4]。冈白驹在《文心雕龙》的正文旁加上了日语的阅读方式,并由同治兵卫于亨保十六年(1731年)进行文字编辑,最终修订并刊行了《文心雕龙》的句读本。冈白驹《文心雕龙句读本》的刊行时间是1731年,在《译解》(1743年)之前出版。而且,白驹在《文心雕龙句读本》的序言中提到:“余夙嗜此书,是年剞劂氏有请重镌者,遂校订并乙而付云”。从这里可以看出白驹对《文心雕龙》十分痴迷。日本学者户田浩晓也在其论文中提到:冈白驹受《文心雕龙》的影响很大[5]。《文心雕龙句读本》在《水浒传译解》之前出版,且白驹本人对《文心雕龙》非常着迷,因此笔者认为《文心雕龙句读本》对冈白驹《水浒传译解》翻译的完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影响下,白驹坚持拘泥于字义进行翻译的态度也变得有迹可循。

最后,冈白驹在创作《水浒传译解》时,十分注重词汇的发音方法。以“蓦生”为例,“蓦生”在《译解》中被翻译为“蓦的音调是去声,指看起来陌生的新人”。白驹在翻译该词时,强调了“蓦”的音调并将之添加进注释中,使得读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唐话词汇。同样,“难道”一词也是如此。“难道”在《译解》中被译为“ナント”,白驹用片假名标注该词的唐话发音方法,与后续注释内容区分开来。在翻译中加入唐话发音的这一方法,也使得白驹对该词的解释更加丰富,也使得读者对于该唐话词汇的理解更加具体。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白驹在翻译的过程中对于词汇的发音方法十分重视的翻译态度。

四、小结

笔者开篇先将中日两国关于《水浒传》唐话词典的先行研究进行概述,之后对著者冈白驹的生平、经历、著作等进行了详细地说明,并且对于其创作的唐话词典《水浒传译解》进行了细致的介绍。接着对《水浒传译解》中的部分词汇按照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编纂的《分类词汇表》(1964)中的分类方法,将各所选词汇在《水浒传译解》中的释义与《水浒传》原文及该词在原著中的意义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对词汇释义的正确性进行考察。最后,基于上述的研究,笔者对《水浒传译解》的作者冈白驹的译解态度以例证的方式进行考察并得出结论:冈白驹的译解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翻译正确率较高;其次译注时大体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然后坚持拘泥于字义的翻译态度;最后翻译时关注词汇发音。《水浒传译解》作为日本现存最早的,并且是由日本著名唐话学者冈白驹翻译的《水浒传》唐话词典,以其为对象的考察可以侧面反映出江户时期的日本人对汉文学的接受,这一点时至今日仍具有研究价值。

注释:

①识语:写本和刊行本中,在其末页空白处添加的字词或文章。

参考文献:

[1]文心雕龙学综览[M].杨明照,主编.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318.

[2]王佳璐.从日本汉文小说的“唐话”看中日语言的接触与文化交流[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15.

[3]小田切文洋.对水浒词汇的关心及水浒辞书的成立[J].アジア遊学,2010(131):93-98.

[4]宫本阳佳.近世日本白话小说研究考——冈白驹及其周边[D].京都:京都府立大学,2019.

[5]户田浩晓.中国文学论考[M].东京:汲古书院,1987: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