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的艺术特色

2024-04-14 19:55王扩军
中学语文 2024年3期
关键词:烧炭尘灰卖炭翁

王扩军

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收录了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新乐府》组诗中的一首经典名诗《卖炭翁》,诗题下自注曰:“苦宫市也。”这首诗叙写了一个以烧木炭谋生的老人艰难辛酸的不幸遭遇,深刻揭露了“宫市”的腐败本质,对封建社会统治者仗势欺压、掠夺人民的罪行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表达了诗人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与艺术价值。《卖炭翁》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卖炭翁》采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多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多角度地刻画人物形象,彰显人物性格特征,加深读者印象,更直观地激起读者鲜明的爱憎感情。

反复诵读《卖炭翁》,读者印象极为深刻的诗句应该是“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几句。这是因为这些诗句通过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鲜明地显示出人物性格,令人印象深刻。“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对烧炭老人的脸部、鬓发、手指作了形象细致的描写,老人的脸部喷满了“尘灰”,呈现出一脸的“烟火色”,足见他烧炭时被烟熏火烤的时间之久、熏烤的程度之重、烧炭环境之恶劣、恶劣环境下的忍耐心之强及艰难生活重压之无奈。老人两边鬓发“苍苍”一片,十个手指“黑”如木炭。这番外貌细节描写突出烧炭老人年事已高,鬓发斑白依然卖力伐树、烧炭,长时间、高强度的烧炭劳作令他烟火色的脸上蒙满“尘灰”,十个手指被染成黑炭色。老人不居家安享晚年,还要这般劳累辛苦,自然有他难言的酸楚与无奈。这就形象地显示出烧炭老人勤劳吃苦、坚忍顽强的性格特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写出烧炭老人“衣正单”的贫困处境,老人身上衣服单薄,不担心自己受寒生病,反而“忧”炭价低贱,“愿”天气更寒冷一些,这番反常的心理细节表现出烧炭老人对卖炭的热切希望,不忧自己受寒生病而忧家人饥无食、寒无衣,这正缘于对家庭的责任担当、对家中妻儿衣食无着落的深切担忧,表现出烧炭老人不顾个人安危、无怨无悔、勇于付出的自我牺牲精神。诗人显然深刻理解卖炭老人的艰难处境和矛盾纠结的内心活动,所以用了“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运用动作、外貌描写的方法,“翩翩”活现出宫廷使者趾高气扬、骄傲自得的神态,“黄衣”“白衫儿”以服饰形象表现出宫使显贵的地位、奢靡的生活。“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的方法,“手把文书”“回车”“牵向北”的动作与“口称敕”“叱牛”的语言都极具鲜明的个性特点,形象表现出宫使毫无同情心、仗势欺人、蛮横掠夺、暴戾凶残的性格特征与丑恶嘴脸,字里行间显露出诗人强烈的愤慨与抨击。

生动的细节描写增强了《卖炭翁》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激发出读者对处境艰难、孤苦无助的卖炭老人的深切同情与怜爱,对仗势掠夺、蛮横凶残的宫廷使者的无限愤慨。

二、留白艺术丰富诗歌内涵

《卖炭翁》一诗篇幅简短,叙事简洁,然而诗歌的内涵极为丰富,充满艺术张力,这主要得益于诗人巧妙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

诗的开头四句,叙事简洁,主要交代了主人公的年龄(翁,指男性老人)、身份(烧炭者)、劳动场所(南山)、形象特点(勤劳朴实的底层劳动者)。简洁叙事中多有留白,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索。年迈之“翁”不居家安享晚年,还要长时间、高强度深山烧炭,他的家庭到底是如何的艰难,诗人没有明说,让读者去思索。烧炭地点“南山”是唐代诗人王维笔下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那里山高林深,荒无人烟,豺狼出没,危机重重。老人烧炭环境的恶劣,诗人也没有明说,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烧炭老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形象背后有多少辛酸的经历,诗人也没有明说,留白给读者去填补。烧炭老人在高山密林里,长年顶烈日,冒风雪,日日早出晚归,以羸弱之躯一斧一斧地“伐薪”,以衰微之力一窑一窑地“烧炭”。读者驱动想象、联想的翅膀自能从诗人的留白处感知烧炭老人处境的艰难、劳动的艰辛、谋生的困苦,自能想见老人烧出“千余斤”炭的来之不易,一车炭渗透着老人多少汗水与心血,凝聚着老人多少心愿与希望。

诗中对烧炭老人驾车进城卖炭的过程叙写得非常简洁,只有“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几句,对于老人赶了大早起床,看到“城外一尺雪”之后的喜悦神态,装炭、驾车的欢快动作、激动心情、满心期望,在市南门外的泥地里歇息时对卖炭换钱之后各种生活安排的畅想,都没有明说。读者自能从这些留白中思而得之。“黄衣使者白衫儿”的到来,令烧炭老人的一切希望落了空。“千余斤”的一车炭眨眼间被宫廷使者强夺去了,你说还有烧炭老人一家的活路没有?面对“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的结局,烧炭老人该是怎样一番心理感受?诗人没有明说,留白给读者去想象填补。烧炭老人家庭的困顿,生活的重压,劳作的艰辛,被宫使强夺凝结血汗的“千余斤”炭的悲酸无奈,以及宫使的强取豪夺、野蛮凶残等丰富内涵,全在这些留白中,耐人寻味。

三、衬托手法深化诗歌主旨

衬托手法的运用是《卖炭翁》一诗突出的艺术特色。烧炭所在地“南山”的荒凉凶险、环境恶劣衬托出烧炭老人家境的惨淡困顿,他进南山伐薪、烧炭该有多少无奈与辛酸啊。“两鬓苍苍”衬托老人的年迈衰弱,“满面尘灰烟火色”衬托老人伐薪、烧炭的艰辛。因为衬托手法的运用,烧炭老人的艰辛、悲苦、无奈更能激起读者的深切同情。以“夜来城外一尺雪”与进城卖炭路上的“冰辙”反衬老人“身上衣正单”,突出老人在生活重压下“愿天寒”的反常心理,烘托出他的悲苦处境与坚韧品质。“衣正单”却“愿天寒”,天遂人愿,老天真的下了一夜雪,反衬出烧炭老人强烈的希望。天寒炭贵,就能够多换回一些钱,“身上衣裳口中食”就有了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就有了指望。驾车进城卖炭,一路的风雪,一路的冰辙,何其艰难。“日已高”之时,“牛困人饥”了才在市南门外的泥地里歇息喘气,这与“翩翩”而来“手把文书口称敕”的两骑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宫廷使者的骄横奢侈,也突出了底层劳动者的困顿卑微。以“半匹红纱一丈绫”充当炭钱,与“一车炭,千余斤”形成对比,反衬出“宫市”对劳动人民强取豪夺的残酷性。正是这种对比烘托与反衬手法的运用,凸显出底层劳动人民“苦宫市”的惨状,突出统治者骄横奢侈与底层劳动者困顿悲苦的尖锐矛盾冲突,警示统治者应给劳动人民以活路,避免百姓缺衣少食、流离失所而动摇统治者根基的悲剧发生。可以说,诗中衬托手法的运用深刻揭示了民安才能国泰的道理,对统治者有深沉的讽谏作用。

综上所述,分析《卖炭翁》的艺术特色,有助于体会《卖炭翁》的艺术感染力、思想深刻性。

猜你喜欢
烧炭尘灰卖炭翁
严水冰
为什么不能在封闭的房间里烧炭取暖?
铜冶炼电尘灰回收砷工艺研究
卖炭翁
卖炭翁的艰辛与贫寒
遥远
下午的阳台
丫头坪的卖炭翁
低碳烃芳构化催化剂烧炭再生动力学
P-ZSM-5分子筛催化剂的再生烧炭